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编的《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广州文化产业近年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呈现了一些显著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文化上市公司的市值超过多亿,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占GDP比重5.0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据快报数测算),占GDP比重达5.28%,文化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报告》分析了广州文化产业的外部环境,总体来看对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利好多于利空,并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加快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文化产业成支柱产业
年是我国“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中央和各省市对文化产业日趋重视,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受各级各项政策的鼓励,广州市文化产业迎来发展小高潮,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年)》,经广州市统计局核算,年,广州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有家,比年增加家;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达到5.08%,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十二五”期间,与同期GDP增长率比较来看,广州文化产业增长率变化趋势与GD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的态势,但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2%,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年,广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达到17.96%,为当年GDP增速的2倍多。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文化产业贡献突出从就业贡献来看,年,广州市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为34.49万人,占广州市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为4.46%,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7.99%。
年广州市文化产业从业人数
文化产业税收贡献不断提升。广东省地税局“关于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税收增速高于全省地税收入增速。广州市统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广州市仅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营业税金及附加为17.38亿元,占广州市地方财政公共收入的比重为1.4%。
对外贸易贡献突出。年,广州市文化产业进出口额占广州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0.38%,文化产业进口额占广州市进口额的比重更是高达12.01%。
近年广州市文化产业进出口额占广州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优势明显从文化制造、文化服务、文化批发和零售三大行业来看,广州市文化产业以文化服务业为主。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高达65.6%,增加值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59%,这也与广州市整体的产业结构特征比较一致。
从文化产业十大行业来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贡献突出,在文化产业中优势明显。
近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构成情况(%)
中心城区以文化服务业为主广州文化产业主要分布在天河、越秀、海珠、荔湾等中心城区。而萝岗、番禺、南沙、花都等地区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的带动,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也相对比较快,发展趋势比较好。
年广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
文化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天河、越秀、海珠、荔湾等中心城区。这些区域的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本区域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较也相对比较高,如越秀区高达83.29%,天河达到82.3%。文化批发与零售业也主要集中在天河、越秀、荔湾等中心城区。
文化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萝岗、番禺、南沙、花都等外围地区,同时这些地区的文化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也比较高,比如南沙区文化制造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27.25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5.48%。
收入对文化消费影响较大年,广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元,由于统计口径变化,比年减少了元,但仍然处于各大城市首位,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5倍。
年,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内部结构来看,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较大,为78.94%;文化娱乐用品只占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为21.06%,这说明,广州市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以服务消费为主。
近年广州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情况
文化产业投资增加年,广州市文化产业投资日渐活跃,民间资本被激活,不断涌入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达.35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9.24%。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固定资产投资最多,占全部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2.02%。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投资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趋势一致,说明文化产业投资依然重要,是文化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近年来广州文化产业投资项目情况
对外文化贸易形势平稳年,文化产业进出口相对上年有所回暖。照相及电影用品和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及其零附件进口额增长比较快。广州市文化产品进口总额占全国文化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达10.64%,文化产品进口额接近全国的半壁江山,广州市文化产业对外贸易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广州文化产业主要商品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创客空间发展活跃近年来,广州市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盘活“三旧”资源,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呈现几个特点:
一是文化产业园区数量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主要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有多个,并且每年都有很多新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诞生。
二是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羊城创意产业园、长隆、励丰、浩洋电子等8个文化产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黄花岗信息园等10个文化产业园区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
三是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文化产业园区逐步强化对入驻企业的孵化服务,延伸了产业链条,推动广州市文化产业呈现聚集发展态势。
四是园区综合效益日渐突出。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部分产业园区进入健康、快速的良性发展道路。
五是文化产业创客空间发展活跃,明星项目不断涌现。广州市在文化产业领域创业创新活跃,出现了许多专门孵化文化创业企业、服务文化产业创客的众创空间。如广州创新谷、羊城同创汇等。这些众创空间成为广州市文化产业重要的新生力量。
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广州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与科技、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使文化产业新业态和高端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比如网络游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新媒体全面超越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继续领跑全国,“音乐之都”品牌逐步打响,数字音乐打破了BAT马太效应,形成“KAT”音乐领域新格局,为我国文化产业新业态作出了巨大贡献。
年中国网络游戏上市企业营收前15名
预测和对策《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加快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广州要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利用互联网发达的优势,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化产业投资,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特别是在IP、电影、新媒体、数字音乐等新兴行业要出台政策,给予重点支持;创新文化金融,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文化产业智库建设。
一、文化产业是今后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我国文化产业更是将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二、供给侧改革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而这将极大的增加文化产业的生产性需求和消费性需求,文化消费将爆发式的增长。
三、IP、电影、音乐、新媒体等新兴行业将快速发展,发展速度远高于传统文化产业,是今后文化产业主要的增长点。
四、文化产业投资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文化产业投资依然重要,是文化产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本文作者:尹涛杨代友李明充
文章来源:《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文创中国周报ative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