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济为什么会掉队

作为年楼市“四小龙”,苏州在经济增长方面,近年来确实不是那么靓。

一、“老二”的战争

深圳、苏州、天津和重庆,分处中国四大都市圈,多是区域第二大经济体。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市场与政策的交互作用下,4个城市步入了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之中,至今尚未停息。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

危机前,苏州经济总量高居第二,紧逼深圳;短短7年过去,苏州相继被天津、重庆超越,苏深竞赛也以“V”字形逆转告败。当前来看,苏州经济已经掉队。

08年以来深苏津渝经济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各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

苏州为什么会掉队?我们得先知道,究竟是哪一块掉队了?

先看苏州的短腿——三产,即服务业。08年以来,苏州三产表现不逊于其他城市,至少没有明显落后;在服务业14个子领域中,除了信息软件、地产和教育,苏州服务业增长速度都不亚于深圳。

深苏津渝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以08年为)

数据来源:各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

再看苏州的长腿——二产,主要是工业。08年以来,苏州二产表现比较难看,7年内,苏州工业增加值相继被天津、深圳超越,“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名号已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2年后深圳工业发力,直接逆转了两市的竞争格局。

深苏津渝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数(以08年为)

数据来源:各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

可以讲,在这一轮“老二”的战争中,苏州掉队了,而且,主要掉在工业。

二、工业的争锋:深苏之争

深圳工业何以超越苏州?研究发现,08年以来,深苏外资工业企业表现都比较熊,其中,深圳外资企业更颓;苏州工业不敌深圳,症结还在民营企业。

备注:外资企业包含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深苏规上外资、民营工业总产值指数(以08年为)

数据来源:各市统计年鉴、统计月报

08-14年,深圳民营工业产值增长了2倍多,民营企业产值份额由25%提高至51%,超越外资企业,弥补了外资萎缩的影响;同期,苏州民营工业产值只增长了不到80%,产值份额依然徘徊于1/3左右(外资企业占2/3)。因而,当外资企业面对成本上升被迫外迁时,深苏民营企业的给力程度,决定了两市工业经济的走向。

那么,为什么深圳民营工业企业更强?

1.生长环境的不同

深圳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开放创新的投资氛围,明显强于苏州;深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明显弱于苏州。更重要的是,苏州许多民营企业都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来,存在所谓的“原罪”阴影,加之政府的态度暧昧,导致这些企业疲于应付政府要求,难以专注发展。

2.行业聚焦的不同

当前,苏州民营工业企业多布局于纺织、服装、钢铁、冶金、化学等传统部门,以沙钢、恒力、亨通为代表。08年金融危机后,外需萎缩、国内通胀,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受重创。

14年苏州规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结构

数据来源:苏州统计年鉴

对于钢铁、冶金、化学等重工业部门,前期资本投入密集、投资回收期长,这又戳中了苏州民营企业的硬伤:一、股权融资意愿低,直接融资不活跃;二、过度依赖短期债务融资。短债长投导致企业负重前行,而内需疲弱又降低了产能利用率,进而降低了投资效益,如此恶性循环,谈何发展。

14年深苏代表工业企业融资结构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资料(巨潮资讯、上海清算所)

相比之下,深圳民营工业高度集中于电子、电气等新兴部门,资产结构相对较“轻”,以华为、中兴、比亚迪为代表。稳健的行业需求、健康的融资体系,为深圳民营工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当然,如果未来深圳土地、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抵消了企业效率的改进,深圳民营工业可能也将不得不外迁,本文暂不谈。

14年深圳规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结构

数据来源:深圳统计年鉴

3.战略专注的不同

打铁还要靠自身硬,再伟大的战略,也抵不过傻逼版的坚持。

对比深苏民营工业,可以发现,苏州民营企业投机性较强,非系统性的多元化普遍。公开信息显示,苏州最大的15家民营工业企业,无一例外,都在制造业主业之外豪掷千金,追逐热门领域投机,其中,以地产、股权投资、典当、小贷、银行、私募、创投等为典型。

苏州民资巨头非系统性关联领域投资

资料来源:企查查(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中医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ys/10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