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千丈,矿产勘查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矿产勘查市场形势与前景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矿业发展的情况,取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强度。也就是说,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强度直接影响矿产勘查工作的规模、布局、发展空间与前景。

~年地质勘查投入变化情况来源:《中国矿产资源报告》

矿产勘查工作已经完成了使命?

提起地质工作特别是矿产勘查工作的几度辉煌,至今令地质人激动不已。那些激情澎湃的岁月,饱含着他们无限的期待与梦想;那些矿产资源储量表上直线上升的箭头,寄托着他们无数的骄傲与光荣。

但矿业“黄金十年”之后出现的持续低迷,使地勘行业感觉到一阵阵寒意正在袭来。事实上,近几年来,受矿业市场行情不振的影响,在我国,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勘查的热情明显降低,矿产勘查投入持续下降。

前不久,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安建教授在一次演讲时提出,我国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人均GDP已经接近美元(PPP)。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的持续提升,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至晚期发展阶段,矿产资源消费整体处于“S”形规律的增速减缓区。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王高尚先生也从需求周期的角度,分析了全球以及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王高尚先生认为,我国除铁、水泥消费已达到零增长点外,锰、铜、铝、铅、锌、镍、硫、磷和钾等重要大宗矿产消费增速也已减缓,预计需求峰值将在后陆续到达。钢铁、水泥已过峰值,进入平稳下降通道。年前,煤炭、锰、锌等将到达峰值;~年,主要有色金属和磷、硫、钾等到达峰值。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新安先生对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资源型产业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研判。他认为,大周期后,在新常态引领下,资源的需求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资源的供应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他列举了若干数据和事实,证明目前资源型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过剩。“对很多矿产品是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过剩,并且这轮过剩是结构性的、周期性的、长期性的。”他认为,这个阶段将持续到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矿产勘查工作一落千丈,与前几年高歌猛进形同“冰火两重天”?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付英撰文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缺少从国家层面来考虑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地勘队伍实施属地化管理以后,真正扶持地勘单位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地。在地勘单位分类改革方面,国土资源部曾联合其他7部委进行过一次深入调研,但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关于分类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意见”最终并未出台。

中国矿业联合会地勘协会原会长邢新田先生此前也撰文提出,现有“百局千队”国有地勘单位的矿产勘查力量,再加上其他地勘单位,全国拥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地勘单位共有个,固体大宗矿产勘查产能过剩成为已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煤炭与铁矿,其产能过剩更为明显。因此,他认为,推进地质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解决同质化的问题。以固体大宗矿产勘查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必须调整,过剩产能必须按市场需求果断转移。

无独有偶。







































怎么治白殿风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ys/10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