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减少6000多家饲料企业,大洗牌还在

  说到这些年中小饲料企业数量的急剧减少,达到多家之多,我还是坚持一个观点,不能只看“面子”,不看“里子”。应当一分为二地看:一是确实生存不下去,倒闭了;二是被兼并了;三是主动退出,提前上岸。说到底,还是市场规律的力量最强大的。

  产业政策调整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但不是最核心的。最根本还是中国养殖业变化太快,倒逼饲料企业必须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价值决定生存!跟不上,就只能掉队了。而落后,是会挨打的。

  不能否认,政府主管部门“抓小扶大”,推动产业集中化程度提高的监管方向,快速提高了产业素质,也加快了中小饲料企业的淘汰。比如说,很多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实质上是向大型饲料企业倾斜,难免会影响到市场公平竞争。中国饲料业从大到强,还需要政府在维护良性市场竞争秩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上面,付出比现在更多的努力!

  相对而言,中国饲料业的市场化程度其实非常高,政府主管部门的干预并不多。所以,如果饲料企业活得比以往更艰难,主要问题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谁能满足未来客户的需求,谁就会赢得未来——这应当成为所有饲料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判断。

  今天,特别转发王湘黔社长的文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中国的饲料企业,从鼎盛时期的一万五千多家,减到五年前一万多家,再下降到目前的六千家左右,整合速度不可谓不快。

饲料企业的急剧减少,与近几年上游养殖业长期处于低谷,畜产品效益低带来的需求不旺、竞争激烈有密切关系,也与十二五规划的“提高门槛、减少数量、转变方式、增加效益、保证安全”的导向有关。

应该说,政府管理部门在加强饲料安全生产管理,提升行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上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一定成效。在提升行业门槛上,要求企业保证生产必备条件,完善检验设备等,对于规范行业起到了一些效果。而有些做法,如每个饲料企业都需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引起了较大争议,因为动辄十几甚至几十万元的仪器,使用效率又不高,完全可以让企业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服务等方式来解决,除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外,也被质疑一刀切、有资源浪费的之嫌。

力图压缩饲料企业数量,有其合理性:规模经济的效益会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更合理的解释是便于监管,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质量、安全、生产更有保障。

我们看到,那些消亡的都是中小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部门的意图是达到了。

据称,中国的饲料企业数量要减至一两千家时,方才最合理。这说明,在现存的六千家企业中,至少还要有一半多的要消失。呵呵,不寒而栗呀。

年,中国的饲料产量已达到了2亿吨,集中度也大为增加,年,31家百万吨以上饲料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52%。这些是以近万家企业的死亡为代价的。当然,社会在发展,行业要进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饲料行业是中国最早开放,也最早充分竞争的行业。如果是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下的结果,没有人会有怨言。但如果把扶持、支持大企业做强做大作为目的,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有所偏倚,那就有违市场经济的原则。

饲料行业的中小企业,确有不少管理、技术、生产诸方面落后于整个行业,在竞争中不敌败下阵来。也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或在产品研发、销售方式、技术服务上等某些方面一招鲜,吃遍天,满足了特定区域或客户的特定需求。

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只要他们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就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允许他们生存、逐步发展乃至壮大,不能歧视,更不能打入另册。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如果江河注定要汇入大海,那就让激流澎湃,大浪淘沙。政府,请你做好“守夜人”,让市场去决定饲料企业的生死吧。

  作者:王湘黔

  来源:农牧三人团

扫描







































济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颠病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ys/11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