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27日,第十一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此次以“乳酸菌健康及产业化”为主题的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益生菌产业的知名专家与企业界代表共同参与。在本次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陈卫教授用“新起点、新常态、新思维”三个关键词概括了益生菌行业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
会议现场
益生菌产业引领中国食业健康转型与会专家提醒,中国益生菌产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已逐步形成,众多乳制品生产企业也将乳酸菌饮料等相关产品作为产品线重点。然而,真正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发酵剂、益生菌制剂及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市场化,缩短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差距,依然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国益生菌产业的发展壮大,其发酵剂95%-99%依靠进口的局面,将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历史。”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预判。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谈益生菌产业创新
据初步统计,年仅乳酸菌类饮品总产值达79.5亿元,与年的6.3亿元相比,为十年前的12.6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分析我国益生菌产业近年来稳健发展得益于其发展道路选择的正确。比如在标准与科技的相伴之下,光明集团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的莫斯利安灭活菌类酸乳产品,破解了难度最大的冷链物流和延长了货架期,成为诸多乳企在困境中突围的样板。孟素荷也谈到,我国科技界的许多专家在兴奋中又有隐忧。历经挫折的中国乳企,不应只顾眼前市场的拼杀,更应深谋远虑,培育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品牌。“中国益生菌产业是一个适应百姓健康需求的年轻产业,它应有经得起科学验证的健康内涵,更要走健康的运行方式。”
“新起点、新常态、新思维”的发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陈卫教授在会上亮出观点,用“新起点、新常态、新思维”三个关键词概括了益生菌行业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益生菌产品向“多元化差异化高端化”迈进,明确“活菌为优,灭活菌类产品有益”的科技共识。
在益生菌领域研发多年的陈卫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益生菌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食品安全法使得国内食品工业监管环境更趋规范,为包括乳酸菌在内的整个食品产业营造了良性、健康的生态环境。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加速与供给侧改革深化,消费者对营养和健康的诉求已经成为市场大势所趋。若顺势而为,益生菌行业将有望成为引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大潮的重点突破口。
首个“益生菌+”战略启动,共同推动行业发展(中间:陈卫教授)
陈卫教授指出,在市场层面,当前我国乳酸菌产品正在突破以发酵酸奶及乳酸菌饮料为主体的格局,向多元化、差异化和高端化迈进。其一,在传统乳酸菌“三驾马车”的发酵乳、奶粉和泡菜领域,产品结构日趋多样化;其二,在菌粉、糖果、奶酪、巧克力、冰激凌、乳酸菌固体饮料等新兴领域,各类明星产品层出不穷,并不断向药品、保健品、功能性产品和添加剂等领域延伸;其三,传统的东方发酵食品在现代食品科技的助力下加速迈向产业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健康、安全、美味的选择。这将对未来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还特别指出,要构建益生菌产业发展的“新思维”。首先,在科研领域,需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围绕“益生菌+”战略,构筑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端平台,实现人才创新、产品创新与产业模式创新。这需要政府、企业、学界以及社会各方,从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着手,围绕营养与健康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市场特色、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创新发展之路。其次是在市场培育方面,“新思维”意味着每一位从业者都应当围绕消费者需求,做好市场培育工作。同时,“新思维”还意味着,全行业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推动各个细分领域的定向研发与应用,特别是对自有益生菌菌株专利的掌控。
陈卫教授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与会专家的认同。有专家指出,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资源库,筛选和开发适合我国乳酸菌发酵饮料业发展的益生菌菌种、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对于我国益生菌产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为了迎合这一发展需求,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密切协作是重中之重。
首个“益生菌+”战略启动此外,为鼓励高校学子参与高水平学术交流,为行业专家及新生代力量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大会一如既往地征集国内相关的优秀学术论文摘要并汇编成册,并请行业专家挑选出口头报告与张贴报告,在会议期间,现场挑选出的优秀论文所张贴海报受到参与者的 同时,会议期间,在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起了“益生菌+”战略启动仪式。君乐宝公司执行总裁仲岩宣布,君乐宝将力争在3年内搭建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高端益生菌研究平台,并将持续深化与各方力量合作。陈卫教授认为,此次君乐宝与学会携手共推“益生菌+”战略,体现了君乐宝作为益生菌产业“老兵”的实力与责任,不仅将为君乐宝在益生菌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将为加快实现益生菌研究的自有自主做出重要贡献。
益生菌+战略启动仪式嘉宾合影
科技新走向前沿科技研究的走向是益生菌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陈卫教授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益生菌与肠道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及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母婴肠道菌群的特征及演变、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以及肠道菌群与病症的关联是目前研究热点。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肠道菌群的“好”与“坏”评价缺乏评价标准;益生菌干预肠道菌群缺乏理论;肠道菌群宏基因组研究手段受到局限等。陈卫表示,要理清研究思路,借鉴先进经验,深入基础研究,这有利于我国益生菌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研究将着重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体外富集、和分离培养肠道菌群等方面。
向“营养与健康”转型,已经成为整个食品工业的“新常态”。业界为之苦苦探索。益生菌产品作为健康食品的典型代表,无疑已成为国内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仅以乳酸菌饮料为例,年总产值达79.5亿元,为年的12.6倍。
陈卫教授的一席话也让人看到:我国益生菌行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就必须在知识产权领域跻身国际一流水平,走出一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方利益共赢的新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