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速递我国医院评审模式或将迎来重大

导读

"医院评审机构和评审方法应该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完善。"在本次论证会上,刘庭芳的结题汇报从始至终透露着个人“渐进式”转变的心路历程,逻辑思维和科学构想。

来源:医院院长/吴佳男、新浪博客

近日,《我国医疗机构第三方评审“1+3”模式》研究课题结题专家论证会于清华大学举行。医院学会评价与评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品质管理联盟主席、医院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刘庭芳教授主持认证会。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国家卫计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国家卫计委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卫计委等部门,在京医院院长、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数十名官员和学者参与了论证过程。

医改深化、医管转型催生“1+3”模式

“医院评审机构和评审方法应该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完善。”在本次论证会上,刘庭芳的结题汇报从始至终透露着个人“渐进式”转变的心路历程,逻辑思维和科学构想。

本次论证会“建医院评审‘1+3’模式与三步移行路径”为:1+3模式中,“1”是构建医院评审机构及人员的认证与准入平台(类似ISQua国际医疗健康质量协会),再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职能转变,以渐进方式,最终培育,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方医疗机构评审体系。

而以上提及的这个“平台”,则名为“中国医疗机构第三方评审组识认证和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国家卫计委、国家认监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计委医疗服务管理指导中心,以及医院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院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及具专业性、权威性第三方评审评价研究能力的高校研究机构等多方面的代表组成,医院院长不得在此担任任何职务。”刘庭芳表示。

近年来,医院评审的“独立”或“半独立”第三方评审机构已经出现,其背景与新医改逐步进入攻坚阶段,国内医疗机构越发强烈的现实需求密切相关。

年,卫生部发布了新的《医院评审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医院评审主体是卫生主管部门,也可以委托具备条件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审;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

探讨如何培育,发展医院评审第三方机构,是具有紧迫感和重大意义的课题之一。

但问题是,自医院评审启动,医院宏观管理、落实规章制度、提升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等积极作用,但“弄虚作假、形式主义、重硬轻软”等问题频现;

在经过了自年至年的“空白期”后,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出台,并聚焦于安全、质量、服务、绩效4个维度,还明确规定“采用先进的评价和管理工具”,但在评审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持续质量改进、医院评审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及评审队伍的专业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换句话说,在独立第三方评审早已经医院绩效考核的主要形式之时,医院第三方评审评价在我国却只有极少的探索尝试,且并未形成体系,也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

“顶层制度设计能否落地,是医改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医院评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也是医改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刘庭芳表示。

评审“新方”来自成功经验与信心

今年年初,一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ys/13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