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洪每天学一味中药,蒲黄

1药用部位

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的花粉。

2别名

蒲草黄、蒲花、蒲棒花粉、蒲厘花粉。

3植物形态

多年沼泽生草本。根茎横走,须根多。叶狭线形,半抱茎。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集合成圆柱状肥厚的穗状花序;雌雄花序离生,雄花序在上部,雌花序在下部,雌、雄花序的花被均退化成鳞片状或茸毛。雄花具雄蕊2~3,毛长于花药,顶端单一或2~5分叉,花粉粒单生;雌花有小苞,匙形,与柱头等长,小苞与花柱均较白。果穗长短变化很大,通常短于雄花序,赭褐色。坚果细小,无槽。花期6~7月,果期7~8月。

4产地分布

生于浅水中。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5采收加工

6~7月花刚开时,剪取蒲棒顶端雄花序,晒干,碾研,除去花茎等杂质,所得带雄花的花粉称“草蒲黄”;再经细筛,所得纯花粉,习称“蒲黄”。

6药材性状

黄色粉末,质轻,入水飘浮水面,手捻之有滑润感,易附于手指上。气微,味淡。草蒲黄为蒲黄花粉与花丝、花药的混合物,花丝黄棕色,不光滑。在显微镜下,可见花粉粒单生,类球形,直径24~30微米,表面有似网状雕纹,单萌发孔不甚明显。

7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肝经、心经。

8功效与作用

止血、化瘀通淋。属止血药分类下的化瘀止血药。

9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用治各种出血症、瘀滞痛症,如瘀滞胸痛、胃脘疼痛以及产后瘀痛、痛经;血淋、血痢等。

10药理研究

具有改善心肌微循环、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凝血作用,兴奋子宫平滑肌,对肠道平滑肌有解痉作用,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抗炎、抗菌、抗过敏、溶血作用。

11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及甾类成分。此外,尚含有挥发油、多糖、酸类、香蒲新苷、山柰酚、异鼠李素、柚皮素、山柰酚-3-阿拉伯糖苷、3-谷固醇和烷类等化合物。

12使用禁忌

孕妇忌服。

13配伍药方

1、治妇人月经过多,血伤漏下不止:蒲黄(微炒)90克,龙骨75克,艾叶30克。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饮下,艾汤下亦得,日再。(《圣济总录》蒲黄散)

2、治血崩:蒲黄、黄芩各30克,荷叶灰15克。为末。每服9克,空心酒调下。(《卫生易简方》)

3、治咯血,吐血,唾血及治烦躁:生蒲黄、干荷叶等分。上为末,每服9克,浓煎桑白皮汤,放温调下,食后。(《卫生宝鉴》恩袍散)

4、治鼻衄,出血过多,昏迷欲死,诸药不效:生蒲黄6克,青黛1.5克,生藕汁调作一服,即验。(《朱氏集验方》)

附:药简效好!单方一味的中药,可轻松治愈阳痿、不孕、血管瘤等疾病!

单方一味,气死名医。有时候一味药就可治疗众多遍治无效的疾病。本文介绍常用的三味药——蒺藜、九香虫、紫石英来治疗相关疾病的宝贵经验。借编辑此文,抛砖引玉,引出您更多单方治大病的宝贵经验,欢迎文末留言。

白蒺藜治肝郁阳痿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性微温,味苦辛,入肝经。功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至于用以治阳痿,始见《慎斋遗书?阳痿门》。其曰:“阳痿,少年贫贱人犯之,多属于郁。宜逍遥散以通之;再用白蒺藜炒,去刺成末,水法,丸服。以其通阳也。”并附有验案。一人,年二十七八,奇贫,鳏居,郁郁不乐,遂成痿证,终年不举。温补之药不绝而病日甚,火升于头不可俯。清之、降之皆不效,服建中汤稍安。一日读本草,见蒺藜,一名旱草,得火气而生,能通人身真阳,解心经之火郁。因用斤余,炒香去刺为末,五日效,月余诸证皆愈。

按:阳痿的原因颇多,非仅肾阳虚、命门火衰一端,故治疗阳痿,必须审因辨证,切不可一见阳痿,即投温补兴阳之品。

白蒺藜所治之阳痿,乃系肝郁而致者,以肝主筋,前阴为宗筋所聚;肝气郁,则气滞血瘀,血不养筋而致痿。白蒺藜既能疏肝,又能泄降,以之治阳痿,实为肝郁致痿的治本之品。

《慎斋遗书》以蒺藜治阳痿,只云炒香为末,但未说明用量、服法。现从其治验案云用斤余,……月余诸证皆愈语推之,当为每服9g,1日2次。若痿证由情绪抑郁而致,则除服药外,尚宜给予思想开导,使情绪怡悦,当可加强疗效。

又按:《植物名实图考》云:“蒺藜,近时《临症指南》一书,用于开郁,凡胁上、乳间横间滞气,痛胀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盖其气香,可以通郁而能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

九香虫为治血管瘤专药

九香虫性温、味咸,入脾、肾、肝经。功能理气止痛。外用治疗血管瘤,实属首创。

其用法是:捕捉九香虫若干只,盛于纸盒或瓶中备用。用时以镊子2把,一把夹住虫的前半部,另一把夹住虫体的后部,挤出其腹腔内容物,涂在血管瘤上,视血管瘤的大小,涂布均匀为度,每日3~4次。连用数日可愈。无毒副作用。

本方(见《中医杂志》11:40.)效果十分显著。以此方治疗4例,均获愈。擦药后的皮肤由原红色、暗红色变成黄色,血管瘤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恢复正常肤色,不留痕迹。最快7天治愈,最长1个月。

验案举例:王某,女婴,50天。年7月初诊。其母代诉:出生后发现左食指皮肤上一红点,后越长越大,经外科诊治,认为系毛细血管瘤。动员俟其年龄大些时行手术治疗。病家恐其瘤欲逐渐增大,故延中医诊治。检查患儿左手食指中节拇侧有一红色肿块。中间布满红色血丝,高出皮肤,长约1cm,宽约2cm,包围了食指中节约3/4。如法外擦九香虫。2月后,家属怀抱女儿专程前来报告:自擦药后,瘤块皮色由红转黄,面积由大转小,半月之内完全消失,未留一点痕迹。

按:本药外治血管瘤,考历来本草学中九香虫的功用主治,未见治血管瘤的相似记载,本方的介绍,可谓是对九香虫功用的新发现,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确是值得推广的良方。但用时需选活九香虫,能否用干品研极细末,用米酒调匀涂擦患处,临床上不妨一试。

紫石英为宫寒不孕的要药

紫石英性温味甘,入心、肝经。关于其治宫冷不孕,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其后《药性论》有“女人服之有子。”《青囊秘方》云:“治妇人胎胞虚冷,久不受孕,或受孕多小产者。”《本草纲目》云:“肝血不足,女子血海虚寒者宜之。”由此可见,其治宫寒不孕的功效,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其用量多在20g左右,再配以其它温补之品。近代名医张锡纯所拟温冲汤(紫石英、生山药、当归身、附子、肉桂、补骨脂、小茴香、核桃仁、鹿角胶)治妇人血海虚寒不孕。当代名医朱良春亦盛赞其暖宫之效。

笔者在临床中遇宫冷不孕者,常以紫石英配以当归、熟地、附子、肉桂、鹿角胶、艾绒、香附;若子宫发育不良者,加紫河车。

服此暖宫补气血之剂,必须脾胃功能正常,若脾胃功能差者,又须先调脾胃,俟脾胃功能正常后,方可服用。即脾胃功能正常者,亦必须于温补剂中稍加健脾和胃之品,方可久服而无弊。

按:妇女不孕的原因有多种,张锡纯曾归纳为:有由冲脉郁者,有冲脉虚者,有由风邪久客子宫者,有子宫湿胜者,有气化不周者,有由于阴阳偏胜者。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于此可见宫寒不孕,仅是不孕的原因之一,切不可见不孕者即用紫石英治之。

凡属子宫寒冷者,月经后期者居多,经色紫黑,或见淡红;平素畏坐凉处,畏食凉物,即在盛夏,亦不喜食瓜果,至冬季则两足欠温明显,甚者小腹亦有冷感。子宫寒冷,命门相火不足是其根本原因,故治宫寒以温补下焦命门之火为治本措施。

紫石英为重镇温热之药,能使补命火辛温之药性凝聚于胞宫,故能坚持服用(少者10剂,多者30~40剂),服至畏寒诸症消失,月经按期而行,色红、量正常为度。

紫石英性温质重,虽为暖宫之要药,然单用久服则易伤阴、耗气,所以必须与温补气血之品同用,方可久服而无弊。

如喜欢该文章,可长按下图,选择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ys/15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