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票赞成、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要求国务卿致力于在有美国参与的国际组织中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
美国众议院投票现场,计票结果显示,有位共和党议员投赞成票,7人未投,位民主党议员投赞成票,13人未投,无人投反对票。
提出该草案的共和党议员声称,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阻止中国获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
乍听似乎是对中国快速发展的认可,其实是在给我们戴“高帽子”。
先来看看发达国家拥有哪些普遍特征:
1.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较高,国际认可的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标准是3万美元以上;
2.工业化程度较高,社会经济发达;
3.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居民生活质量水平高;
4.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高的国家,产业结构先进,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般大于60%;
5.经济运行机制比较成熟,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健全,经济发展很有优势,并且拥有比较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6.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外贸出口方面较多且质量总体高,外贸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据较大份额,金融市场高度国际化,跨国公司高度发展。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的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的GDP占世界60.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占42.9%,人口占世界比率约16%。
目前,中国人均GDP为8.57万人民币,约合1.25万美元,距离3万美元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全球人均GDP约为1.万美元,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只是刚刚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从纳税角度来看,中国14.12亿人口,只有约1亿人纳税,纳税起征点是元,意味着我们的低收入群体占大多数。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NI是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根据世界银行年7月份调整过的标准,人均GNI超过美元的水平,就是高收入国家的入门标准。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年,中国国民总收入为1197亿元,全国GDP为.02万亿元,两者差额十分接近。
按照人均GNI超过1.32万美元的标准,我们的1.23万美元(1197/14.12结果换算成美元)确实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距离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差距不大。
不过根据现实情况分析,我国的经济结构、教育体制、居民生活质量等还未到达发达国家水平。
美国急于将中国列为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让中国丧失发展中国家待遇、承担更多国际社会责任,同时弱化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
如果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将面临:
1.更高的贸易壁垒和关税,进口和出口都会受到限制和限额;
2.极有可能丧失在WTO等国际组织中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例如更长的过渡期、更低的关税等;
3.无法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低息贷款。例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不再向中国提供低息贷款、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等优惠条件,同时将大大削弱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目前,该立法草案还需要通过美国参议院并得到美国总统拜登的签字,才能正式生效。
不过,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联合国相关机构认定的。即使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相关法案,也不具有国际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