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发展第三产业无须齐头并进

目前国内有一流行观点,认为判断一个地区结构是否合理,关键要看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结构就越合理。此看法显然是来自“配第-克拉克定理”。威廉·配第在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曾比较过英国农民、手工业者与船员收入,得到的结论是:从业之利,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于是他预言:劳动力将会从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年英国学者克拉克又以40多个国家的历史数据作样本,验证了配第的这一预言。

“配第-克拉克定理”没有错,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该定理只有在两个约束下才成立:一是发展阶段(时间)约束;二是分工范围(空间)约束。发展阶段约束是指该定理只存在于工业化初期与中期,工业化后期并不成立,今天欧美制造业强势回归就是例证。所谓分工范围约束,是指该定理的适用范围要由分工范围决定。若分工仅局限于一个县,该定理就只适用于这个县;分工若扩大到一个省,此定理就适用于这个省;若一个国家形成了地区分工,此定理就适用于这个国家而不适用于某个地区。

举例说吧。假定一个国家有甲、乙、丙三个地区,甲地的比较优势是农业,乙地的比较优势是工业,丙地的比较优势是第三产业。设若这个国家已经形成了地区分工,这样甲、乙、丙三地应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大可不必拘泥于“配第-克拉克定律”。从单个地区看虽然每个地区都不符合该定理,但只要这个国家仍处在工业化中期,其整体结构演进趋势仍会与该定理一致。以19世纪的英国为例:那时英国的结构演进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但德文郡却是发展农业;曼彻斯特是发展工业;而伦敦则是发展金融服务业。

目前,中国各地都制定出了“十三五”规划,据了解,不少地方政府,表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我看来,这还是政府主导调结构的思路。中国第三产业应该发展,但并不等于各地要齐头并进,更不应拔苗助长。不然大家一窝蜂,地区结构肯定会雷同,而且容易导致实体经济虚脱。所以,结构调整还是应该按照中央精神,让市场起决定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政府要做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放开商品价格,让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全方位地提供公共服务;针对结构瓶颈补短板。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新华日报》









































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ys/3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