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型产业体系基本特征与运行逻辑
1.新型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上述构想的上海未来新兴产业体系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以符合全球城市的建设目标:一是全球资源配置中心之一。产业体系中的相当部分产业在全球分工条件下,具有产业链、价值链的控制力,其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成为全球标识。全球城市所能进行配置的资源包括资本、服务、创新、信息、文化等。二是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全球城市是服务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其一项重要指标。今后上海的服务业应占到整个GDP的80%,而生产性服务业占到服务业的75%。同时,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是未来全球城市的主要特征。三是产业体系低碳环保、智能化、互联网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大规模智能化定制生产方式成为生产主导。四是以资源配置平台为基础,形成跨国大企业主导的生产服务集成群、中小企业组织群等有序、高效的产业组织体系。五是创新服务体系完整、高效,成为全球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发展高地。
2.新型产业体系的运行逻辑。上海未来新型产业体系运行的逻辑是: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本为基础,以高端人才为内生比较优势,参与各产业的国际分工,通过产业持续自主创新取得产业链关键资源和关键环节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产业链的控制力及价值链的高端地位,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获得更佳位置,甚至成为“链主”,以此来获取更好的收益,并吸引更优秀的人力资本进入该产业链,以此形成正向循环,不断推动上海新型产业体系发展、升级,助推上海向综合性全球城市目标不断迈进。
(五)上海综合性全球城市新型产业体系具体构造:五大功能性平台+四大功能性集成产业
根据新型产业体系的内在结构和构造逻辑,为了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生活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智慧型城市发展的要求,上海应当围绕建立平台型网络状产业体系的目标,积极打造五大功能平台,分别是全球资本交易与流通配置平台、全球货品和服务交易与流动配置平台、全球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全球信息知识技术交换与服务平台、全球文化娱乐创意及服务平台。具体来说,五大平台的建设由三大类功能性集成产业来支撑。
1.生活服务功能性集成产业。它主要包括大健康产业,如养生、健康、医药、医疗等相关产业;大娱乐产业,如影视、游戏、动漫、旅游等产业;大文化生产与服务业,如文学、艺术、美术、思想、哲学、教育等产业。
2.智能装备生产与服务功能性集成产业。这类功能性集成产业产业主要包括高端消费品生产装备制造与服务业,涵盖衣、食、住、行各个领域;智能生产设施与工具,以及相关服务产业,如机器人生产与服务、3D打印设备与服务网络等;智能系统、软件生产与服务产业。
3.基础性、大功能性集成产业。该类功能性集成产业主要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以及相关服务业;泛能源、环保、回收生产与服务产业;新材料生产与服务事业,如新型碳材料、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等;信息、知识、技术创新及服务集成性产业。
4.资源要素配置功能性集成产业。它主要包括大金融产业,如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各类外汇、资本、证券交易中心等相关产业;大贸易产业,如跨境贸易、服务贸易、大宗商品现期货交易中心、文化贸易、供应链管理等相关产业;大航运产业,如航运交易、货物流动配送、航运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
(六)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上海新型产业体系演化路径
1.阶段目标。与城市发展匹配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海向全球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工业城市阶段、综合性城市阶段、国际城市阶段和全球城市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体现在三次产业总量的变化:工业城市阶段工业产值比重高;综合性城市阶段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占据主导。后两个阶段是城市影响力和领导力提升的过程:国际城市是城市逐渐融入世界的一个阶段,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全球城市是城市展现领导力的一个阶段,主要体现在引领城市的发展方向,领导产业的转型升级。全球城市的领导力核心是成为全球的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和科技创新心中,领导要素分配和技术进步。
目前,上海正处于综合性城市的初期阶段,第三产业比重虽然超过50%,但是地位不稳固,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还比较低,经济社会正在经历艰难的转型,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国际城市和全球城市将成为上海发展的长期方向。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城市的发展阶段是紧密相连的,既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同时又受制于城市的发展阶段。因此,未来上海产业体系及其结构升级的阶段性目标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阶段的现实,与城市发展阶段的目标相匹配。
2.由现行产业体系转向新型产业体系的路径设计。改革开放30年,上海产业的发展路径基本是由“轻”入“重”,逐渐放弃和淘汰轻工业,不断增加和发展重工业。旧的发展路径过分重视制造业,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产业与城市矛盾逐渐凸显。
未来,上海新型产业体系应实现产业由“重”入“轻”的转型。这里的“重”和“轻”不再是指传统的重工业和轻工业,而是指由以化工、金属冶炼、大型设备为代表的资金密集的“重资产”行业,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生产服务经济与功能性产业相配合的“轻资产”行业发展。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生产服务性产业具有占地少、能耗低、运输量小、污染低和高附加值等特点,其核心要素禀赋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正好与上海目前拥有的比较优势相符合,因此,生产服务功能性集成产业应当成为上海未来产业体系中的主导产业。具体地说,上海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可以概括为“加、减、除、乘”四种升级模式。
加模式:提高科技能级。“加模式”主要针对传统产业,其核心是推动管理和技术升级,用新组织生产方式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产业附加值,最终实现产业升级。
减模式:去低端化。去低端化的实质是做价值链上上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高效环节,放弃技术含量低、而同时又能耗高、污染高的加工组装环节。
除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替代。通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替代传统能源、材料,从而解决旧产业体系下产业发展遇到的能源和环境瓶颈,以此从根本上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乘模式: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能源由集中生产转变为分散生产;二是制造方式由切削式生产转变为添加式生产;三是这些分散的能源和分散的生产,依靠信息网络连接起来。上海可以通过新能源替代、新生产组织方式及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新型产业体系,完全跳出传统发展模式,使上海率先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做布局和投入,在全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战略引领作用。构建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一代生产体系是上海在未来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和保障。
3.新型产业体系的重点突破。
(1)借助互联网推动智能互联生产系统的发展。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推进和深入,以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推动产业链的重构。一是由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实时采集、实时监控,感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使得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二是由于生产数据高速、泛在的传输,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和企业间的协同制造,导致信息传输速度成倍加快;三是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带来了海量多样生产数据的快速处理,实现了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与决策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同时也带来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一大批新的生产理念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向制造业的各环节渗透,扩散到整个产业链,引领系列新的产品、服务、生产体系和产业,并颠覆过去的技术经济范式,开创新的发展模式。
因此,对于上海来说,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支持未来制造模式改变的核心,是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上海应当积极布局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产业,通过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应用,促进信息在不同产业领域的快速传递和共享,促进产业间的分工协作和融合创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现代服务业将更加紧密的嵌入到农业、制造业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中,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和互联互通,促进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兴网络状产业体系的建立。
(2)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制度。未来全球城市的发展必须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立新兴产业体系的关键。一方面,成熟的市场经济可以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督促企业完善内部制度环境,帮助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发展壮大,淘汰效率低下的劣质企业。
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的实际需求导向引导企业的生产模式变化以及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具备创新活力的大型企业,或通过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其市场带头作用,通过产业关联性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企业群体的良性互动,优化相关产业结构,最终实现整个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
(3)以高端人才为核心的“四轮驱动”的发展方式。未来全球化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产业创新发展的公共服务和优质的城市环境与生活品质,上海未来的新型产业体系是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综合性生产服务、模块化分工、互联互通”的新型网络状产业体系,而这个体系应该是能够形成环环相扣、正向促进的良性互动,即“四轮驱动”的发展方式。“四轮”是指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先进制造业、高端人才集聚和新生活服务业,其中,“高端人才集聚”是核心。高端人才的汇聚将带来技术的提升和生产附加值的提高,从而推动先进生产线服务业和智能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上海产业创新发展公共服务的完善。与此同时,高端人才也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多样化的需求和新的创意,人们日益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为新生活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间接推动了城市环境与生活品质的提升。
总体上,“四轮驱动”以高端人才集聚为核心,通过产业体系中的先进生产线服务业、智能先进制造业和新生活服务业等三大主要产业的带动,促进了产业创新发展公共服务的完善和城市环境与生活品质的提升,从整体上形成良性的循环互动,实现顺畅、迅速、高效的发展模式。
(4)通过产业政策协同实现新型产业体系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政府政策在构造符合全球城市要求的新型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新型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全球城市的发展提供后续发展动力。
在每个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政策的侧重点也不同。在综合城市阶段,主要针对缓解能源环境矛盾的问题,产业政策可主要围绕控制性调整政策和制造服务化政策;在国际城市阶段,要为全球城市的发展做好准备,形成持续的发展基础,产业政策主要集中于新能源产业政策和绿色产业政策;而在全球城市阶段,为了建立起与全球城市的新关系,应治白癜风石家庄哪家医院好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