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何第三产业比重越高GDP增速越慢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的发展历程是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降低,而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的过程。以年部分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的数据来看,美国是75.3%、日本68.1%、韩国55.1%、法国72.4%。而中国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的时间是年第一季度以后。其中,比重超过49.5%的省市自治区有十个。北上广(州)分别以78%,68%和65%位居全国城市前三。若以此衡量,他们可以说是率先进入了“发达”行列。

这里我们先不考虑第三产业中的仓储运输,餐饮等领域,只提提房地产和金融业。因为这两个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中之重,在全球市场对货币流动有着特殊的影响,也是最容易制造“泡沫经济”的核心领域。

“经济泡沫”这个概念如果去搜索一下,说实话,笔者真心不喜欢那个说法。有贬的意味。但实际上,去年的时候,我试图给经济中的“泡沫”概念进行正名,改做“信用流动”。它其实是个中性偏正面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对经济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就像商品,再好的商品如果过剩,压到仓库里卖不出去,不也是毫无用处甚至是资源的浪费吗?“经济泡沫”这个东西,在纸币泛滥的时代,有某种泡沫被吹起了,在开始时其实是好事,因为这对于其他实物商品而言,能提供一个价格的稳定器作用。同时通过对房地产和金融产品的炒作,能够创造很大的资产价格,增加总资产。对既有财富来说也起到保值和增值的任务。因此,“泡沫经济”是有它的特殊存在意义的。

那么有人会说,泡沫早晚都会破裂。但不能因为它会破裂,就完全禁止。这个道理有点像喝酒,喝酒喝多伤身,这个谁都知道。但是喜欢饮酒的也知道,喝酒也能带来快感,你不喝就不会有这种快感。只不过喝酒的度个人控制能力更强些,而泡沫经济的度就难以掌控了。

此外,我们也能得出这样的认知。既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是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的过程。而泡沫经济(如房地产和金融及衍生市场)的作用“功不可没”。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货币流动情况在三大产业占比不同的国家也是不同的。

一直有好多人搞不清楚为何我国的M2总量,商业贷款余额那么多,甚至比美国的都多。之前,我写过文章阐明过,这本身是跟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有关的。比如在制造业占比较大的国家,工业企业基本上都是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发展起来的。而且工业本身是第三产业的基础,只有市场上经过多年的财富积累才会出现大量过剩货币,去有实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金融和房地产业)。这时候,社会融资模式就会逐渐的发生变化,由以前的间接融资为主变为直接融资为主。以前企业没钱只能在银行贷款,贷款制造存款,所以M2和贷款余额会大的惊人。企业债务杠杆率非常高,这个你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也能看出类似的发展轨迹。美国并不是一直都是M2像现在这样低的。

这时候泡沫经济的作用就出来,它催生出了超过实际价值的商品价格出现,比如高价的房子。这个高价的房子的过高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是市场承认的,因此就可以拿着这个带泡沫的房子作抵押,进行直接和间接融资。当社会有更多的过剩货币的时候,直接融资就变的容易起来。对企业而言,贷款少了,杠杆降了,还能融到需要的资金。

但是这个变化的过程同样制造了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社会直接融资占比上升后,M2就有下降的动力了,社会整体债务也有减少的趋势了。因为直接融资是对社会存量财富的再利用,是富人资本为保值和增值向其他赚钱领域倾斜,典型的就是股市。这时候商业银行投放贷款的数量也会被动下滑,减少了货币派生数量和基础货币投放量。但是商业银行派生货币量的减少制造的最大影响并非是M2的下降和企业杠杆的降低。而是GDP增速的降低。

制造业占比较大时期,每一项投资如基础设施投资,都是从无到有,能够产生巨大的GDP产值。但是一旦社会进入直接融资主导模式,由于M2增速放缓,GDP增长更多的是需要存量财富在社会中的流动转移来实现。当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时,尤其房地产业和金融衍生类产品等本身具备价格周期性,当巨量的过剩货币进入这些领域时,一方面能够创造比制造业更大的GDP存量,但GDP增速却由于不具备制造业时期从无到有的产出而出现增速下滑的现象。这就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的货币学原因。也是发展第三产业的双重外在表现,一方面既能通过泡沫经济制造天量的GDP总量,另一方面只能依靠存量货币内部转移而不能依靠更多的信贷货币制造的M2增幅去实现GDP增速的快速发展。

欢迎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多少钱
北京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ys/7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