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经济进入周期与结构双重调整关键阶段,具有较强顺周期特征的钢铁行业面临多重困境。然而转换视角观察当下形势也折射历史性机遇。目前钢铁内外环境特点是,中国钢铁发展伴随世界新一轮钢铁产业转移进入决定性阶段的产物,是中国钢铁从体量扩张转向全面崛起调整期的必经历练。观察世界钢铁产业转移历史大势与根源,分析中国当代钢铁业成长轨迹及其经济逻辑,对于全面理解中国钢铁业目前形势特征及其演变前景具有认识借鉴意义。
19-20世纪之交美国崛起带动第一次世界钢铁产业转移。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经济起飞带动钢铁业崛起,19-20世纪之交美国钢铁生产量和消费量超过西欧诸国,实现世界钢铁产业第一次转移并开创美国钢铁时代。世纪之交美国钢铁产量超过万吨,约为当时英国钢产量两倍之多。年一战前夕美国钢产量达到万吨,比同年英德法欧洲三大列强总和万吨还多。-年间美国钢产量占全球比例均值为52%,年峰值为63.8%。
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德国钢铁业追赶超越,前苏联扩张带动全球钢铁产业重心第二次转移。70年代初苏联成为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然而在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创新上乏善可陈。日本在成为第二大钢铁生产国同时,通过推广氧气顶吹高炉与连铸技术,扩大优质铁矿石资源进口空间半径,新建一大批-立方米大型和超大型高炉,凭借后发优势与技术引进创新,迅速成为钢铁技术工艺与经济效率方面的领先国家。
第三次是新世纪初年快速中国钢铁追赶与新一轮钢铁产业转移。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1亿吨,年查处铁本事件时年产量达到2亿多吨,近年进一步增长到8亿吨,在相对体量上迈上“一览众山小”巅峰。同时中国钢铁行业整体技术和效率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目前国内钢铁行业先进技术、工艺和环保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产品普遍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中高端水平,钢铁产品配套能力、技术研发与人才水平大幅提高。
世界范围内钢铁产业转移,是特定时期全球钢铁产业格局因应新兴钢铁大国追赶崛起发生实质性改变的结果。影响钢铁产业转移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不同时期大国经济追赶受各自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因素制约具有国别特殊性,中国改革开放体制转型很大程度塑造钢铁追赶崛起轨迹。就推动历次钢铁大国崛起与产业转移共性因素而言,市场需求条件、技术创新与转移、大规模投资等三方面规律性因素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我国钢铁需求增长进入饱和期或低速增长阶段,过去几十年需求多次翻倍增长情形将不复存在。然而中国经济未来10-20年仍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城市化工业化持续推进,如城市化推进包括地下管廊建设需要钢铁追加投入,汽车继续普及与铁路快速兴建派生钢铁需求,房屋建造增加采用钢结构比例仍有较大潜力。
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治疗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