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举办“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
小布先提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节能建筑吗?
先来科普下~
了解了什么是节能建筑,你一定想知道咱北京的节能建筑发展是怎样的吧
发布会上,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承军介绍了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在“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效及“十三五”时期的主要工作。
首先,小布带你回顾一下“十二五”时期我市建筑节能工作,那就是:我市节能建筑比例和建筑能效水平大幅提升,城镇节能民用建筑的比例达到74.4%,居各省市首位,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建建筑全面提高节能设计标准
在国内率先实施节能75%的第四步《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年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的节能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十二五”期间新建建筑提高设计标准达到的节能量达到.4万吨标准煤,约为1亿平方米城镇建筑的采暖耗煤量。
绿色建筑持续创新发展
年6月1日起新建民用建筑在国内率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时期设计和建设绿色建筑万平方米,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的建筑万平方米,18个项目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首位。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现跨越式发展
完成城镇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万平方米,其中既有居住建筑改造惠及多万居民,小区环境显著改善,室内舒适度明显提高。完成农村住宅新建翻建、抗震节能改造53.57万户,大大超过“十二五”20万户的规划目标,改造后室内环境和舒适度明显提升,室内温度普遍提高4-6℃,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完成座燃煤锅炉房改造和公里老旧供热管线更新改造,城六区基本实现供热无煤化。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大幅推进
新建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累计装机容量16.5万千瓦,新增热泵技术应用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供暖的民用建筑20万平方米。全市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比例提升到13.8%。
住宅产业化推广应用工作全面展开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形成了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技术路径,培育了一批研发、设计、生产和施工的全产业链集团,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按照住宅产业化进行建造。
年北京市成为“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截至年底,已实施和纳入实施计划的居住建筑累计达到万平方米,住宅产业化工作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创新
年出台了《北京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和级差价格工作方案(试行)》《北京市公共建筑电耗限额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将全市范围内单体建筑面积平方米以上且公共建筑面积占比超过50%的建筑纳入能耗限额管理。
通过对1.3万余栋公共建筑电耗限额进行考核,有力促进了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和行为节能。
“十三五”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更加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城市病”治理进入攻坚阶段,新的形势对首都的建筑节能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小布看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查看原文,可拉到文尾,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主要任务是实现“三个飞跃和三个突破”。
在建筑规模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到年民用建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万吨标准煤以内,年新建城镇居住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比“十二五”末城镇居住建筑单位面积平均能耗下降25%,建筑能效达到国际同等气候条件地区先进水平。将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工程、北京新机场、北京冬奥会场馆、环球影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成节能绿色建筑的典范。
“三个飞跃”
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实现新飞跃。“十三五”时期率先发布更高水平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出台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或设计标准。研究进一步提高新建农民住宅节能技术标准,促进农民住宅节能水平逐步向城镇建筑节能标准看齐。强化建设施工过程监管。开展不少于30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形成有效推动全市城镇和农村超低能耗建筑的政策标准体系。培育超低能耗建筑相关产业链,为适时出台强制推广政策提供技术储备。
绿色建筑工作实现新飞跃。在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中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示范区、重点产业功能区内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在社会资金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中鼓励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年底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比例达到25%以上,绿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上应用比例达到40%。强化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深入推进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
装配式建筑发展实现新飞跃。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民用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不断提高商品房开发项目装配式建造比例,推行结构装修一体化成品交房。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政府投资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原则上应采用钢结构建筑,学校、医院、车站、机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应优先采用钢结构建筑。推广轻钢结构在低层建筑和农民住宅中的应用。基本形成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到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三个突破”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现新突破。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强化节能改造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完成具备改造价值的约万平方米的城镇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节能宜居改造。结合农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实行“整村推进”,提前完成既有农民住宅的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加大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力度,完成万平方米公共建筑改造任务,改造后的普通公共建筑能耗下降15%,大型公共建筑能耗下降20%。通过节能绿色化改造示范工程,提升建筑品质、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带动全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开展。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现新突破。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监管力度,确保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质量和实施效果。加强运行管理,切实保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推进可再生能源在重大项目中的应用。新增太阳能热水的民用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0万千瓦。新增浅层地温能、深层地热能、污水源、工业余热和空气源热泵供暖面积万平方米,到年,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6%。
建筑运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新突破。加快民用建筑用能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逐步建立以提升民用建筑运行能效为目标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促进建筑节能工作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继续加强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强化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对重点用能建筑实施全能源监控、能源审计和定期公示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升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和运营管理单位节能运行管理的主动性。
看完了发布会的主要内容,你对北京的节能建筑发展是不是还有一些疑问,想了解更多呢?
别急,小布整理了发布会上的记者提问,看看从这些问题中能否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1《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建30万平米超低能耗示范建筑,请问示范项目的推进计划是什么?
冯可梁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副主任:
“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首先从新建建筑开始,再推广到既有建筑超低能耗改造。从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新建不低于30万平米的示范建筑。建筑类型将涵盖城镇住宅、办公建筑、农村住宅等不同类型。目前已开始建设的超低能耗建筑已接近5万平方米,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和农民住宅。另外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等一些建设项目也在筹划超低能耗建筑的示范。在总结示范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将形成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的系列标准体系,同时将积极培育超低能耗相关产业链,为大面积推广奠定好基础。
2“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节能减排工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和挑战?建筑节能在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
张焕枝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调研员:
“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双降”工作,到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万吨标准煤以内,建筑能耗要求控制在4万吨标准煤以下。本市作出了“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尽早达峰的目标”的承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虽然,北京市节能建筑比例和建筑能效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首都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功能定位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建筑总面积和总能耗每年都在刚性增长,总能耗占全市能源消费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年,建筑能耗达到万吨,占比45.6%,成为第一大能源消耗领域。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加快,第三产业的比重还将不断提高,民用建筑总能耗和占比增长的趋势仍将持续,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领域和重要抓手。
3北京市在装配建筑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落实规划,有哪些具体措施?
冯可梁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副主任:
北京作为首批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近年来按照住建部的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对推进住宅产业化和装配式建筑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积极实践。十二五时期,我市实施和纳入实施计划的居住建筑达到万平方米。具体来说,一是以保障性住房为发展重点,实现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全覆盖。公共租赁房基本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造。全面推行全装修成品交房,装配式装修实施面积达到.56万平方米。二是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实施面积奖励政策。累计奖励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三是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已逐步成型。住宅建筑主要采用装配式剪力墙建筑技术体系,技术标准已基本完善。开展了钢结构住宅的试点。在低层住宅(主要是农村住宅)中推广轻钢结构体系,工业厂房基本采用钢结构建筑。四是强化质量监管。探索出对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的途径。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环节进行监理、建立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首件验收和现场安装首段验收制度等一系列举措。五是实现产业链整合。借助我市产业优势和智力优势,完善了构件生产的产业布局。形成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住总集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集设计、构件生产、专业施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成立了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
目前北京已经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将在土地供应环节提出装配式建筑要求,不仅要求纳入保障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和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还将按照区域和建设规模,要求商品房开发项目也采用装配式建筑。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以土地供应为抓手,在规划审批、项目立项、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工程验收、竣工备案等环节强化监督与指导,确保项目实施规模和实施标准符合要求;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优化部品部件生产、提升装配施工水平、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推进建筑全装修、推广绿色建材、推行工程总承包等。同时采取面积奖励、财政奖励、预售支持等激励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完成到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
4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发展坚持高标准和高要求,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目标?
叶嘉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勘察设计与测绘办常务副主任:
为全面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市城市副中心“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规划部署,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规划设计建设好副中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广大市民需要出发,北京将在城市副中心区域内建设一批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特别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市级行政办公区内,全部建筑都将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水平,其中三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达到70%以上。绿色建筑项目将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期的利用效率,优先选用被动式超低能耗、能源管控平台、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可再生能源应用、市政中水雨水综合利用等技术,大量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规模化应用绿色建材,通过精心设计、精细施工和优化运营,建成一批具有显著绿色低碳、高效适用、智慧便捷特征的精品工程。
辽宁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能不能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