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彬
12月22日,在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食品健康工作室、瞭望智库乳业研究中心举办的“全国主流媒体公益训练营”交流活动中,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做了精彩发言。
刘兆彬对于当前中国乳业形势做了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并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乳业面临着五大挑战。同时,他还指出中国乳业未来发展要抓住痛点,突出重点。
下面食品君将刘兆彬讲话进行整理,供大家提供学习和借鉴,此演讲未经本人审阅,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海涵。
中国乳业的基本态势
总得看法是中国乳业正处在一个大的转型期,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现在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处在一个大的变化的历史背景当中。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时代,一是农业文明的浪潮,第二是工业革命浪潮,第三次浪潮是在本世纪60年代起步的知识经济文明浪潮,这个浪潮至今刚刚开始,还没有到高潮,还远没有结束。
那么它的标志是什么?标志就是人类在工业文明时代摆脱了短缺经济,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过剩经济,特别是三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衡量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我们中国人喜欢用GDP。到年中国第三产业GDP的比重刚刚超过65万亿,占50%,我们奋斗了40年,长期都是在40%、41%、42%徘徊。
但是在国外,更多是看重知识经济文明的基础是什么?是就业人口,美国从年开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和白领阶层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这是人类社会一个巨大的进步和标志。
中国到去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是多少?占我们就业人口的40%,正像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讲的,我们今天中国人均GDP的水平刚刚到达65年前美国的水平,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正处在向知识经济文明转型的阶段。
而在这个转型当中,我们遇到的矛盾、困惑、挑战、压力是什么?
其实就是三次浪潮之间的冲突,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这三大文明在中国浪潮之间的冲突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我起了个名,我们正处于浪潮大战的期间。
那么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中国的乳业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中国乳业的发展就是12个字:起点低,发展快,问题多,潜力大。
首先,中国乳业起点非常低,回到年,中国没有几家像样的乳制品企业,中国的乳制品业80%都是几十个人以下的小企业,大的正规性的企业没有几个。
第二,发展快。中国乳业用十年左右的周期就成长了一大批像伊利、蒙牛、光明、贝因美这样的大企业。
第三,问题多。我们可以看一个总量,年的时候中国乳制品总的产量是万吨,到了年整个中国的乳制品企业总量才是万吨。长期在低位徘徊,无论是价格、供给、口碑都上不去。
第四,潜力大。我觉得主要是指现在一些好的企业已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伊利、蒙牛我都去过,贝因美也做的不错,企业的生产线、流水线都已经很现代了,而且最大的一个潜力就是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
数据表明,中国人的人均牛奶消费量27.3公斤,全世界平均的牛奶销售量是人均公斤,牛奶消化量最多的荷兰人均乳奶的消费量是人均公斤。
乳企拥抱互联网的五大挑战
我们讨论移动互联网对中国的乳业的影响,乳业如何来应对这些挑战。首先必须明确互联网对我们的乳业、对我们的制造业到底有哪些挑战。
我认为,互联网对中国乳业有五大挑战:
第一,互联网先进的技术对中国乳业生产方式的挑战,这是最大的挑战。
挑战在生产领域当中,第一关就是奶源,中国的乳业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出在奶源上,我至今认为乳业的加工业,问题不大。
互联网对整个乳业生产方式的最大挑战就是对奶源、牧场的洗牌。因为这提出了更高端的技术,可以用传感器对一个个分散的牛场进行大数据的采集、进行云计算分析,只有用现代的科技,包括刚才提到对整个的奶源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方面的可追溯的体系,不管你是用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