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道清了今年大宗商品上涨背后的逻

每轮牛市,都会诞生无数股神,可是很多都会被消灭在熊市中。然而也有例外,前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后为常春藤基金经理的程定华,因近几年屡次准确判断市场走向,而被市场称为“股市巫师”。

今年7月,大盘在点左右徘徊之际,一则巫师回归发行亿元规模私募产品的消息引起资本市场一阵躁动。程定华此次高调发行规模巨大的新产品,市场正翘首以待,看这位“股市巫师”如何精准预判市场走势。

近日,时常不出现的巫师,在上海社科院金融论坛的发言,被机构投资朋友们在朋友圈刷了屏。

其实他整个文章,内容比较简单,就说是大宗商品为什么要涨,和他背后的逻辑。

这话题,不是被n多分析师,n多投资经理谈过n次了吗?

有一位机构的朋友在分享那篇文章的时候是这样说的:终于有一个人把逻辑说清楚了。

我主要是从微观和中观的层次去介绍目前的一些情况,去跟连平和权衡老师的观点做一些印证。

刚才连平和权衡老师的PPT大家都已经看到,从12年-13年以来投资增速下得非常厉害,出口增速下得也非常厉害,大家都觉得产能过剩非常得严重,但是有一个情况我想大家今年应该是能够注意到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巨大地上涨。

如果我们假定11年到现在都是一个巨大的产能过剩,同时我们投资的增速、出口的增速全在下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宗价格出现暴涨?按道理来说今年大宗商品应该继续下跌,但实际的情况是它非常突兀地发生在这个地方,所以你就要对这个东西做一个解释。

而且你会发现今年有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在所有大宗商品里面,越是过剩最严重的、技术含量最低的商品,涨幅越大,比如说煤炭,大概在6个月的时间里涨了一倍,焦煤涨了更多,可能有%、%。

有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亏损准备卖壳,到处去找人卖壳,一直没卖掉,结果今年他们意外地发现他们的产品大概涨了4倍,他突然发现自己一个季度可以挣一个亿,所以不用卖壳了。那这样一个事情跟大家听到的我们有那么严重的产能过剩是挺不吻合的,所以它背后一定是有什么原因跟大家的想象是不一样的。

那对这样一个事情呢,大家有很多种解释,有的人说是因为这几年货币超发,钱发多了,所以大宗涨,但问题是11年到15年,大宗价格跌了有三分之二,那个时候货币超发比现在更严重,因为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按大家的标准都算货币超发,那为什么之前差不多连跌了有5年的时间?

有些人说跟汇率有关系,这个多多少少能解释一点,但是你会发现,一般美元强势的时候大宗会不行,但今年的美元大概是最近20年最强势的货币,美元没有什么时候比今年更强,但是大宗比今年的美元更强,大宗今年的涨幅远远超过了美元今年的涨幅,所以这跟我们的想象是不一样的。

有人说这是因为避险,但是你会发现今年贵金属涨幅非常非常小,黄金大概从去年的最低点到现在涨了20%不到,煤炭的涨幅大概是黄金的5倍,这如果要避险,为什么不买黄金而要买煤炭?

所以这些现象都是非常非常异常的情况。那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阐述,然后我提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总得来说,我们基本上可以确信今年大宗商品这样的一轮上涨,它不来自于需求端的一个变化,因为需求端的变化大家都已经看得很清楚,它主要是来自于供给端的变化,那这样供给端的变化是不是来自于国家的供给侧改革呢?

今年是年初左右提出的煤炭钢铁供给侧改革,但大宗涨价其实跟这个关系不是特别得大,因为如果只是讲供给侧改革,那么理论上说应该是煤炭和钢铁涨,别的不是供给侧改革主攻领域的品种就不该涨,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今年大宗价格的平均涨幅在30%左右,上涨的品种范围非常得广泛,比如说农产品里的棉花和白糖,这个国家没有供给侧改革,它照样涨得很好,有色金属的锌,国家没有供给侧改革,它涨得也很好,化工品里面更多了,像PVC、烧碱、纯碱这种极端过剩的行业都涨幅巨大。那么这些东西国家没有提供给侧改革,它也涨得很好,所以供给端的变化不完全来自于国家供给侧改革这样的一个变化,它一定是有它背后的一些原因。

那么我们说供给端的变化主要来源于什么呢?主要来源于周期的力量,是来自于一个自然的力量。大家都知道中国从09年之后开始出现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我说的PVC、烧碱、纯碱等等就是最过剩的行业,但是大家忘了一点,这些行业大概已经连着亏损了5年以上。

那在微观这个层次里面,如果一个行业已经出现了连续5年的亏损,你认为这些企业家他们会无动于衷吗?他会坐在那里等死吗?所以实际的情况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在微观这个层次里面实际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你以为还有很多公司在里面、还有过剩的产能,但其实它没有那么多,因为在过去的三四年里,他们都死掉了。

在过去三四年里,我们去看比如说化肥行业里的公司,随便看一眼,在上市公司里就能看到几十个,现在再看一眼,大概化肥行业你只能挑出四五家来,剩下的公司在干吗呢?都已经卖壳卖掉了,在转型,所以在过去的一两年时间里,卖壳的上市公司可能有几百家,而转型的上市公司可能超过一千家。什么公司在转型呢?就是我说的那些最过剩的行业,比如说像很小的房地产公司、像传统的制造业公司,它其实已经卖壳卖掉了。

你要知道,他们在上市公司里可能是小公司,但在行业里可不是小公司,任何一个公司如果他能上市的话,他在行业里面基本是能排在前20名的。如果一个排在前20名的公司它都能死掉,那排在后20名的公司,你大概就能知道他们是什么状况了。

所以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如果你是一个做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人,你应该会非常清楚地知道一点,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在出现行业集中度的上升,行业集中度上升的速度极其得快,也就是说在很多的产业里面,它实际有效的产能也就只有排在前10名的公司了,排在前10名以后的公司虽然它还有产能,但它已经不怎么生产了,所以在我们很多的传统产业领域,产能过剩的情况没有大家想象地那么严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私人投资出现了崩溃式的下跌。

在过去这些年里,民间资本已经完全没有了投资的可能性,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现在排名前10家的公司,他们成本比你低、机制比你活、质量比你好,然后我怎么可能说我在这些行业里进行投资?它没有这种可能性。如果在15年前,我们随便举一个行业,比如造纸行业,我相信每个人都觉得它是一个很简单的行业,每个人基本上有一点本钱都能干的一个行业,十几年前在每一个县里面都有造纸厂,因为这个东西非常容易,原料也很容易得到、设备也很容易找到,你现在再去找一找看,你在一个地区都不一定找得到一个造纸厂。

因为他们全死掉了,所以造纸这个行业是盈利恢复比较早的这么一个行业,你们现在去看看这些活的造纸企业,他们的效益非常得好,但是排在10名之后的这些造纸企业,绝大多数都死掉了。

然后我们再看另一个行业,叫维生素,过去这个行业也是很多企业在生产,但是现在基本集中在浙江的三四家企业那里,排在这三四家之后的企业基本上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维生素做不到像他们那么低的成本,也做不到像他们那样的质量。所以在这些领域里面虽然他们也没有什么需求了,但他们也没有什么投资了。

我们看到投资发生那么大的下滑,是因为在所有传统行业里面,都发生了相同的事情,只有在国有企业为主的行业里面不是这样,国有企业比较难是因为他们亏损了以后要靠政府补贴,所以一直活着,只有在这样的行业里面,他们的行业集中度提升得相对缓慢,在所有民营企业为主的传统制造业里面,都出现了我所说的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只有排在前10名、前20名的产能才是实际有效的,所以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的一个过剩在那个地方。

那么为什么那些小企业他们现在不行了呢?举一个行业,就是煤炭这个行业,煤炭这个行业以前成本差异是非常大的,山西陕西的煤炭跟我们湖南湖北的煤炭成本差异非常大,因为湖北湖南的煤炭都是很小的煤窑,打个巷道3到6个月就挖完了,而且煤质很差,所以成本很高。

当煤炭价格出现了巨大下跌的时候,湖北湖南这些煤企没有挣钱的可能性,因为他们的成本要比山西陕西的价格高好几百块钱,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你认为中国煤炭有很多很多过剩产能,但实际有效的产能要远比你想象地要少,只有山西陕西内蒙河南才有有效产能,湖北湖南的实际上已经不构成有效产能,成本太高了,不能生产,这些年依靠行业自身的一个调整,行业集中度提高,产能集中到了前十名的企业手里去。这个就是今年大宗价格在没有任何需求的刺激下,它独自能够大幅上涨的原因。

投资在下降、出口在下降,出口这块我们看到人民币在贬值,大概贬了10%左右,基本上对出口完全没有起到拉动作用,那么为什么对于出口没有起到拉动作用呢?因为产能过剩的作用被消减了。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国内的产能过剩的很严重,它出口积极性会变得非常得高涨,但是你看中国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面,它出口增速特别慢,就是因为产能过剩的作用正在消减。到了今年三季度,你会看到出口增速下降了,进口增速还变快了,因为煤炭铁矿石这种东西在今年三季度大量进口,进口增速变得特别高,这个是产能过剩下降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证明。

说到外汇问题,商品的价格对于中国的外汇储备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为在11年到15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时候,中国在15年大概通过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每年可以节约亿美元左右,但是今年以来,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特别是铁矿石、石油、铜价格的反弹,对中国在外汇领域的支出、在商品领域的支出,包括煤炭,它的消耗是非常厉害的,如果明年农产品的价格在什么时候也出现一个比较大的上涨,那实际上对外汇的消耗会更厉害,所以这个东西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讲这块是想说,宏观的很多问题是和中观、微观相关联的,但如果你没有搞清楚微观和中观领域发生的变化,然后就去判断宏观领域的一个问题的话,有时候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偏差。以上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是:大家会说大宗价格涨这么多,为什么产能不恢复生产?为什么9月份、10月份的经济数据看起来还是这么差?比如工业增加值,10月份的数据只有6.1%,跟8月和9月相比,一点起色都没有,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在大宗商品价格涨这么多的情况下,他没有恢复生产?我认为这其中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因为大宗价格跌了5年,所以它破坏掉了绝大多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如果你到微观层面去看那些煤炭企业,实际上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被严重地破坏了,过去5年里价格一直跌跌跌,他们一直亏损,为了让自己的表看起来比较好看,他们对自己表做了各种各样的处理,做了各种各样的转移,最后资产负债表勉强地维持在一个银行可以放贷的基础之上。现在整个大宗的价格才刚刚开始涨,距离他们资产负债表修复还很远,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大企业来说,他们不愿意扩产能,就是因为它没有修复资产负债表,原来的窟窿没有填好,所以它不愿意做这个事情。

那么对于小企业来说,在过去四五年里,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生产能力,如果现在想重新开始,需要贷款,而银行在过去的三四年里面不良资产有一个很大地上升,然后小企业告诉银行说“我过去亏了4年,现在可以挣钱了,我想借钱,我想把我的产能开出来”,根本就不会有人借钱给你,所以对于小企业来说是借不到钱,银行不可能给你钱让你恢复产能,而且你本身的成本比那些排名前10的企业要高很多,所以你去银行借钱你的资信是不过的,所以小企业现在也没办法去恢复产能。然后在价格涨了这么高的情况下,你就看到那些产能没有恢复。

那未来会不会恢复呢,我自己的看法是大企业再等个一两年之后,资产负债表修复了以后,可能会有一些扩张的意愿,但是再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复产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中国整个传统行业发生的变化它不是一个非常短期的现象,它是一个长远的现象,它是跟欧美曾经传统行业发生的长远变化一模一样的东西。

你现在到欧美国家去看,每个传统行业里面能有几家公司呢?比如化工公司,美国除了杜邦和XXX,还有几家化工企业呢?没有几家了。然后如果你去欧洲,除了巴斯夫以外,还有几家化工企业呢?也没有几家。原因就是小的化工企业在成本上不可能和他们做竞争。

再比如工程机械,我们知道美国有卡特彼勒,那除了卡特彼勒以外,美国还有多少工程机械企业呢?没有几家。在所有的传统行业里面,中国正在发生一模一样的变化,就是行业最终由10家到20家企业决定,然后剩下的企业没有了,所以不可能产生产业梯度转移到西部的可能性,你把一个小的化工厂转移到西部,它也是死,转移到中部,它也是死,它做不到前10名企业的那种成本,在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前10名的产能就足够满足国内需求了。

所以如果你是创业,在传统领域的任何一个行业创业,基本上是没有出路的,不管你是想搞一个造纸厂,还是一个维生素厂,还是一个小的化工厂,还是想搞一个什么机械厂,通通没戏。

所以我们今年看到微观里面的一个好的现象,当然对于宏观研究员来说他会认为是不好的,就是当行业集中度提高了,当小的企业死掉了,你突然发现上市公司的企业盈利都出现了巨大的好转,所以今年8、9月份以来你看传统行业公司,工程机械也好,煤炭也好,造纸也好,全是出现了排名靠前的企业的盈利水平出现了很大的好转,这个我认为是一个很大的改善,在传统行业里面低效率的公司被淘汰掉了,利润到了一些相对高效的大企业里面。我对整个产能过剩的判断是,在需求没有明显变化下,中国的整个产能过剩要不了两三年就会彻底解决掉,所以它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的问题。

比较大的问题是需求端的问题,找不到需求端的力量,我们只看到了供给端收缩的力量,需求端的这股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到目前为止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一般来说,像大宗商品的需求拉动一般来自于美元以下的经济体,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一般来说不会给你提供一个大宗商品的大周期了。

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大宗商品就是盖房子修路的,这种需求在七八千亿以上的经济体里面,应该是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满足,所以我不大相信大宗如果有下一次大的周期的话,它的需求来自于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国家只能给大宗提供一个高的需求平台,但如果是增量,那是非常难的。

你比如说农产品的周期,你如果依靠中国人去提供一个这样的周期,那就需要中国人吃更多的猪肉更多的饭,但大家已经吃了很多到要减肥了,所以需求应该是要来自于美元以下的经济体,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不会再有新的爆发。

所以总体而言,在供给端通过周期自身的力量,产能过剩问题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需求端目前还不知道新的需求点在哪里,所以对大宗商品的看法,我认为会维持比大家想象得更长一点的时间,它最终的调整也比大家想象得要小,这就是我从微观的角度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我对宏观问题的一些看法。

三年磨底将尽:大宗商品迎来春天

尽管今年以来国内特有的黑色系等期货品种热闹非凡,但近三年来,国际上原油、铜和黄金等重量级大宗商品总体仍在“磨底”。业内人士表示,在经过多年下跌及盘整过程后,原油、橡胶、甲醇等多个品种供需关系正逐渐修复,低于成本线的价格将慢慢消失,大宗商品有望迎来空翻多的变局。

需注意的是,一些分析师表示,近期美元汇率和实际利率都出现明显的上升势头,这可能意味着此前担忧的全球流动性拐点即将到来,或将给存在泡沫的金融资产和部分实物资产带来重估压力。

大宗商品走势强劲

近期,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并没有受到海外避险情绪的拖累,继续冲高,部分品种价格再创新高。10月12日,国内期市尽管未能延续前一交易日热度,但黑色商品还是继续飙升,其中焦炭涨4.45%、硅铁涨4.03%、焦煤涨3.40%、热卷涨3.08%、铁矿涨2.76%、螺纹涨2.12%。

据悉,自年5月中旬开始,原油与铁矿石走势开始呈现背离,原油与铜的走势基本上也是从4月初开始背离,在过去近半年的时间里,三者走势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不过,近期三者上涨步调却较为一致。如果说7月、8月、9月大宗商品市场的上涨只是局部现象,那么现在三者的统一上涨,或可视作大宗商品的全面上涨。

对此,金融研究助理程小勇指出,这一方面和人民币贬值有关,人民币贬值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升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价格,反映出很多国际性商品“内强外弱”的特征;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商品尤其是不断创新高的商品,其上涨的驱动力依旧在于供给端,主要体现在煤炭方面。

不过,程小勇也指出,钢材和化工品反弹动力则在于煤炭和原油上涨的成本驱动,实际上并非需求驱动。

“大宗商品供需基本面只是短期内因政策干预而错位,并非市场化出清的自然结果。”程小勇说,中长期来看,不是由需求回升驱动的反弹很难持续。年年初至今三个季度的反弹中,低库存下补库只是一个辅助因素。因此,大宗商品目前走势和年三季度至年一季度走势一样,还是只能定义为政策干预或刺激下的反弹,很难以此判断整体脱离熊市。

部分品种“磨底”之旅将尽

低迷了多年的大宗商品市场终于在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黄金、煤炭、原油、钢材等价格轮番走高,大宗商品“最糟糕的日子”似乎已经过去。

业内人士表示,全球经济萎靡不振,需求乏力是大宗商品价格此前下行的重要原因,现在价格趋稳并呈现上涨的态势,表明需求开始有所稳定,尤其是中国经济的企稳。同时,大宗商品价格受生产成本约束,此前价格已经跌至底部区域,下跌空间不大。此外,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实体经济缺乏亮点,资金涌入大宗商品市场,也成为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橡胶为例,胶价在连续回调五年之后见底迹象日益明显,供需面也正在好转。一方面,库存在下降,从保税区库存来看,9月30日保税区橡胶库总库存在吨,较9月中旬减少了00余吨,其中天然橡胶库存减少量相对较大,老胶出库现象明显,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现货市场上货源仍然偏紧的状况。消费方面,8月国内橡胶轮胎产量为.3万条,同比增幅10.2%,继续保持在10%以上,是年以来较高水平。

“与国内市场的情况类似,国际市场上一些大宗商品基本面也在发生变化。”有商品分析师认为,由于之前连续数年下跌,一方面相对于其他资产,商品的价格处于洼地;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的市场供需基本面也逐渐转变为新平衡。

原油就是如此。过去两年油价崩溃,与年6月的水平相比,下跌幅度一度达到70%。去年油价上下起伏,眼下似乎徘徊于每桶40至50美元之间。尽管石油业已设法削减成本,许多油井仍然无利可图。

巴克莱银行表示,在过去五年中,第四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下跌。据彭博大宗商品指数,过去两年中的下跌尤为明显,年第四季度下跌16.8%,年更是达到24.8%。但巴克莱称今年的情形将不同,亚洲经济增长势头增强以及大宗商品供应受限应会支撑这段时间的价格。另外,今年1月至8月,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累计流入亿美元,超过了年同期水平,创下有史以来的纪录高位。

强势美元压力仍不容忽视

从目前来看,大宗商品还难言完全走出熊市。东吴期货研究所所长姜兴春表示,当前大宗商品市场基本面上仍是结构性反弹行情,主要在于经济复苏阶段不持续、不稳定,需求没有有效激发起来,目前很多品种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的品种,阶段性供求失衡,导致价格大幅上涨,投机资金布局大宗商品作为资产配置推动了价格走强。

大宗商品市场存在“内忧外患”。除了上述投机资金的布局外,外部美联储加息预期可能促使美元快速进入强势周期。数据显示,本月至今美元指数累计涨幅超过2%,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美元指数报97.点。

美元是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一般与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存在负相关关系。对此,程小勇表示,9月下旬至今,美元的汇率和实际利率都出现明显的上升势头,这可能意味着此前担忧的全球流动性拐点即将到来,或者说至少对于存在泡沫的金融资产和部分实物资产,如楼市和商品等,都存在重估的压力。对于原油等大宗商品而言,美元无风险利率上行可能引发挤泡沫式的下跌。此前在国庆假期贵金属暴跌就是无风险利率上行背景下的资产价格重估的序曲,大宗商品潜在的剧烈调整风险在增加。

“美元强势背后说明美国经济探底回升力度较大,美国经济良好复苏支撑全球经济改善,经济改善必然导致需求回升,关键是对需求改善的良好预期起到重要作用。”姜兴春表示,短期内原油价格与美元走强同步,长期看美元走强会制约反弹高度,商品底部宽幅震荡概率仍大。

-END-

投稿及内容合作|FORCFA

QQ.COM

广告及商务合作|FORCFA

QQ.COM

在金融圈混,你不得不知的六大







































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ys/9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