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华菱(.SZ)最近迎来戏剧性一幕,拟置入的金融资产出现亏损,而主营的钢铁业务却持续回暖,最终公司选择了终止重组。
更加意外地是,公司近期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至13亿元,这也创下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好成绩。
在年低基数、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的双重作用下,周期性行业今年二季度盈利能力继续提升,只是部分行业受成本、产品比价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对7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统计发现,钢铁、煤炭、有色、化工和水泥五大强周期行业利润平均增幅下限达到.5%,虽然一些“好学生”提前抢跑拉高了行业平均增速,但是周期股的“确定性”增长已无悬念。
“房地产、基建投资的减弱,以及资金面收紧后,对大宗商品的驱动力也会相应减弱,所以下半年很难出现系统性上涨”,中大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7月11日指出,但是部分供需关系配合的品种,则会迎来结构性行情。
周期规律叠加环保检查
面临估值不断抬升的家电、白酒行业,市场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同样具备“确定性”的强周期行业,对此资金近期更是迅速达成了共识。
“之前钢铁股异动,我就选了八一钢铁(.SH),主要是因为它螺纹钢产量占比较高,同时属于区域性龙头、具备‘一带一路’的题材。”成都一位兼做股票、期货的私募人士近期向记者表示。
不过,他并未等到上车机会,八一钢铁本月在短短6个交易日的时间里,股价便已上涨了39.23%。
虽然截至7月11日八一钢铁尚未发布业绩预告,但是钢铁业的增长已经十分确定。统计数据显示,7月以来披露的5家上市钢企,平均净利润增速下限达到%,其中三钢闽光等3家公司盈利跨入10亿元级别。
对于钢企二季度盈利高于一季度,行业内早有预判,这主要是受益于铁矿石等原料的糟糕表现,以及相对坚挺的钢价影响。
相比之下,煤炭、有色行业虽然业绩也出现增长,但是更像是“吃老本”。这是因为动力煤、基本金属今年4、5月份连续调整,直至6月份才开始小幅反弹。
不过,由于供给侧改革对煤炭行业产生作用起始于年下半年,使得煤企去年上半年经营情况普遍价差,利润基数也相对较低,再加上如今煤价处于高位,于是造就了陕西煤业(.SH)半年盈利54亿元的惊人增长。
有色行业的情况类似,西部矿业(.SH)、建新矿业(.SZ)两家铅锌类公司预告利润增幅也分别达到%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钴等小金属今年也出现大幅上涨,虽然相关公司还未预告业绩,但是盈利将大概率出现数倍增长。
除了上述受到供给侧改革、周期性影响的行业外,部分受环保检查、供给端出现问题的行业,业绩增长同样十分确定。
“水泥受到环保检查影响较大,今年一季度全行业盈利65亿元,但是4月份单月盈利便达到了71亿元,这个月可能会出5月份的数据,预计会和4月份差不多”,行业分析师11日告诉记者。
祁连山(.SH)7月10日晚便预告,公司上半年扭亏为盈,并实现净利润1.8亿元左右。
另一个典型案例便是钛白粉,经过6月的调整后,近期再次出现涨价。
记者了解到,攀枝花钛海科技等三家公司7月7日、10日分别发布调价函,并对金红石型钛白粉上调元/吨。
“结构性上涨”可期
由于前述行业产品多为基础工业原料,生产成本相对稳定,盈利主要受产品价格波动影响。本月,原料市场重拾升势,这意味着周期行业的盈利会再次提升?
“宏观层面的是数据不错,给市场带来了经济向好、需求增加的预期,但是这主要是对去年地产投资、流动性宽松的一个延续,而今年却一直延续了地产调控政策,同时资金端也在收紧”,景川分析称,所以三季度能否继续向好尚不确定。
他指出,消费对经济的带动相对缓慢,在没有新的增长点接替,以及房地产、基建投资减弱的背景下,对商品市场驱动力相应会有所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