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健身产业的当代艺术思维

年前三个月,让不少人仿佛见到了天国的大门。且不论战争濒临、巨星陨落、瘟疫肆虐、蝗灾弥漫那些宏观叙事,就目前不少人在家百无聊赖的这种反自然现象而言,已经足以说明年景差到了何种地步。

恢复正常的日子刚初现端倪,已经有人开始摩拳擦掌,盘算着借助灾难过后的反弹红利,将来能在自己的事业上咸鱼翻身,好好干它一票。

但是要知道,乐观主义者眼中半满的尿壶,和悲观主义者眼里半空的杯子,大抵类似。有些事情即便存在些许积极条件,也未必意味着它必然如愿向好的方面发展。健身行当亦是如此。口号与幻想堆砌不来成功,正如你不能用假鸡蛋做出真蛋糕。如果继续秉承以往的套路,真正复工之后,很可能只是沿着原来失败的经验,多重复了一回而已。谁都想把生意做大,做大生意就要有源源不断的客流。但健身运动生僻、小众、不被理解等限制人流发展的特性,又是长期困扰业界的老问题。有些品牌闭店的悲剧因它而发生,有些则走在重蹈覆辙的路上。那该怎么办呢?事实上,就在健身运动面向全球流行开来,并遇到现实社会种种尴尬的同时,另一项悄然发展的产业,也面对着类似的窘境。它就是诞生于上个世纪的当代艺术(ContemporaryArt)。“欣赏不来”“完全看不懂”“这也能卖钱?”......许多人对当代艺术的第一印象,像极了健美比赛在公众范围内收到的评价。曾几何时,非主流地位与两极分化的争议,险些提早终结它的传奇。然而放眼当下,无论是数以亿计的作品成交价格,或是全球超级城市必不可少的主题展览场馆,以及与其关联的各种衍生产业,可以说,当代艺术不仅顺利地幸存了下来,还实现了巨大市场价值突破。从无人问津到毁誉参半,再到炙手可热。看懂当代艺术格局,这种和形体塑造一样视觉导向强烈的行为,或许是不少健身领域从业者稳中求变的新机遇。因为当代艺术最惹人注目的一项的特征,就是不断运用大胆的表现手法,寻求对传统的颠覆。

年,在美国纽约某届艺术展会上,法国画家马塞尔·杜尚(MarcelDuchamp)买了只公共厕所里标配的陶瓷小便池,用黑色油漆笔简单署名后,直接送交主办方。随着媒体的跟进披露,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顿时轰动了主流艺术圈。

普通人眼中,它或许只是个帮助站姿排尿的工具;但从艺术的角度衡量,就可以任意发散出更多含义。作为当代艺术的开山鼻祖,它的意义在于强调主观思维,解构以往视觉素材与客观事物绑定的惯例。

从此,拒绝在创作中使用物体原本意义,成了影响接下来几代艺术家先锋性的表达方式。当代艺术也随即桃李满天下。

抽象画家最烦别人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意思,正如少有健身爱好者,愿意直面肌肉围度与打架胜败之间的关联。类似于绘画创作无拘束的表现形式,健身追求个人性格释放的特征,早就把其它运动誓争第一的竞技性,解构到落花流水。但比起足球篮球这种在某些地区国民化的运动,它仍旧与绝大多数人保持着距离。换句话说,健身业离全面繁荣,还隔着一尊不知何时横空出世的“小便池”。当今社会,健身界带给人惊喜的操作空间非常宽阔。即使有商业推广的痕迹在其中,只要引发足够热烈的公众讨论,那么它对自身形象的翻新,就相当成功。

然而仅靠噱头热度,任何事物都难以长久维持。当代艺术也是如此,除了给人一时的观感愉悦,承载时代烙印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做文体娱乐比不了做学术研究,没有主动挑起承载历史重担的义务。但与之相关的附加价值,却经常能变现成触手可及的有价财富。

“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往何处去”,是渗透在许多人生活信仰中的经典三问。伴随科技进步,一切无不在飞速演变。有些经历会随着时间永久逝去,有些过往则得以沉淀下来成为问题的答案。

那么,肯忠实记录时代的劳动成果,哪怕仅仅为了满足有人一睹过往的好奇心,自然也是珍贵且有偿的。

致敬黄金岁月的梗似乎被用烂了,可以考虑聚焦当下。选手备赛经历、赛场后台轶事、肌肉成长日记......所有这些,不到不六年的沧桑,都能升华到新的高度。

当然,如果说当代艺术和健身运动有什么交集的话,那绝对外行人看待它俩的异样眼光莫属。邀请身边人来欣赏一场当代艺术主题个展,难度绝对不亚于给人科普健身比赛花费的心思。趣味两端,仿佛就是来自两个世界的土著,总隔着一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屏障。

不过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就曾经巧妙地打破了这层隔膜。年6月15日至9月1日,名为“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的主题展览在此举办。开幕之前,主办方别出心裁地请到了蔡徐坤、李现等流量明星,通过社交媒体为其宣传造势。

这些公众人物虽然与艺术行业本身无关,可他们名下的网络人气,却直接将展览的知名度辐射开去。讨厌网红,但热爱美术的观众,大概率不会因此拒绝前往;喜欢网红,但对当代艺术无感的追星族,就很有可能来凑个热闹。

于是乎,原本在评论家预测里冷冷清清的专业沙龙,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斥得门庭若市。实现传播欧洲文化瑰宝魅力的同时,主办方也在当地创下了前所未有的门票收入纪录。

看来,在跨界网红教科书般的"破冰"营销案例面前,没有什么是带不火的。粉丝们因为爱屋及乌,而对某项产业由陌生迈入尝试的重要飞跃,能拯救的远远不止艺术界。推而广之,某位颇具中性气质的网红少年男星,若肯来打卡推广一场健美比赛,或许也能引发阵阵另类狂热。

除了作品销售和展览收入,并不满足约定俗成销售套路的当代艺术,还顺势把创意家居文具纳入到产业版图中去。

从抱枕、书包到首饰、收纳,在网店或实体展馆分区里兜售这些细碎的玩意,看似小卖部式的行为,非常能抓住年轻消费群体喜好。把摩登潮流、极简主义、表现主义等理念融合在各种常见物品中,不必牵强理解背后的内涵,也能让大家都拥有一份触手可及的当代艺术结晶。如果说没多少人在乎那些大小重叠的色块用法,究竟侧重写实还是写意,那么它能给少男少女的衣装增加多少酷炫派头,就非常容易成为市场感兴趣的话题。有时一百件商品里能出两三件爆款,便足以带动整个店面盈利。任何一支球队,都不缺少球衣球鞋齐备同时大腹便便的支持者。健身运动骨灰级粉丝,也未必非要跨过八块腹肌的门槛。纯收集与这项运动相关的周边产品,一样有乐在其中的道理。几乎所有第三产业的方方面面,都在竭力促进消费者脑海中再多分泌那么一毫克多巴胺,多一份光顾自己这档生意的理由。为达到目的,就要从设计、布置、服务等等各种个角度下工夫。再搭配上顺应时代潮流的操作手段,值得摸索的玩法,可以说层出不穷。

作为后现代生活的两种生活元素,健身与当代艺术,更像是从旧躯壳里焕发生机的蝴蝶,而不是靠吃传统概念腐尸为生的秃鹰。

一边是需要付出汗水的体育运动,一边是离不开新颖灵感的创作形式,毋庸讳言,它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liushanshan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13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