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中国玉米播种面积13年来首次减少。未来几年,中国的玉米产量出现大幅增产的可能性没有了,相反,稳定在现有水平或略降的可能性较大。
(2)库存/消费比拐点显现是市场逆转的信号。库存庞大的因素已经反映在市场中了。当库存数据开始减少,库消比拐头向下时,那么,玉米市场将构筑底部,为上升作准备。
(3)产量停滞和需求稳升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矛盾。玉米产量进入平稳略降的周期中;但消费却呈现每年增长的局面。自16/17年度开始,第一次出现产不足需,缺口达万吨。
一、年玉米市场回顾(1)前三季度——庞大的库存是下跌的主导因素
就大连玉米指数而言,1月初产生了今年的最高价元/吨;随后,在充足的供给和庞大的库存作用下,玉米市场不断承压和走低,直到9月底打出了今年的最低价元/吨。
其间,4-6月中旬产生过一波反弹。这应当归结于:播种面积的减少和洪水等灾害天气的炒作。
从8月中旬开始,玉米呈现加速赶底。这是收割季节压力的预先反应。
(2)收割季因减产反弹:底部或已探明
自10月份开始,玉米市场开始了一波动强劲的反弹。
若是从技术的角度看,上涨只能定性为反弹。若是从基本面纵深分析,那么,这轮反弹很可能是年构筑市场大底的一部分。
为什么有这种推测呢?
主要是库存拐点出现。当庞大的库存开始呈现减少趋向时,市场往往也表现出逆转现象。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年开始,播种面积13年来首次下降,未来亦将呈现略降之势;而需求则以每年均值万吨的增量递增,产消缺口的产生将导致庞大库存的逐年减少。
就现阶段而言,正值东北和华北玉米上市季节,港口库存出现增加,价格趋于下行。
与此同时,年底畜禽以出栏为主,饲料需求平淡;不过,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坚挺,开工率较高。
据此,当前市场呈现调整的概率较大。
二、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出现拐点:呈缓降趋稳格局(1)中国玉米播种面积13年来首次减少
据农业部数据,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5.51亿亩,比上年减少万亩,减少3.6%;而低产作物大豆播种面积1.08亿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增长10.7%。
这是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在13年来连续增长下首次出现下降!这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市场和政府合力的结果。根据我国农业部结构调整的目标预期:未来几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仍将调减万亩,至年稳定在5亿亩。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中国的玉米产量出现大幅增产的可能性没有了,相反,稳定在现有水平或略降的可能性较大。这一变局,是决定我国玉米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从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报告看: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预计为万英亩,比年的万英亩减少约5%;随后降幅将会放慢,到年面积将大幅减少至万英亩。
(2)农业供给侧改革是玉米面积减少的根本原因
在年底,我国农业部就明确了“去库存”的整体战略。近年,农业突出问题是品种结构不平衡,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供求缺口逐年扩大,进口不断增加。
针对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政府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其具体的解决思路是,“一保”,即保口粮、保谷物;“一减”,即减非优势区玉米;“一增”,即恢复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一稳”,即稳定棉油糖自给水平。
与此同时,今年下半年,政府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以调整生猪区域布局、发展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转变。
以下图表数据显示,自年起,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万公顷,到年面积增长到最高时为万公顷,10年时间增长了27%。这是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至,也有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相比大豆要高,使得东北地区部分大豆种植地转为玉米。
然而,这一情况年发生了根本逆转!既是市场原因,更包含了政府战略引导。
未来,玉米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将使得其播种面积呈现缓慢减少,直至稳定的格局。
三、中国玉米供求数据及库存解读(1)库存/消费比拐点显现是市场逆转的信号
从以下玉米供求平衡表可以看出,年秋,我国玉米库存达到了最高为1.亿吨,其库存/消费比亦为最高50.93%;而年秋,USDA预估中国库存将下滑到.31亿吨,库存/消费比亦下降为49.83%。也就是说,/17年度,中国玉米库存/消费比出现了逆转,预示着:玉米市场将逐渐转向为牛市格局。
由于今明两年秋季的期末库存仍旧十分庞大,都达到上亿吨,那么,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未来几年存在牛市格局吗?
这是一个相当好的问题。库存庞大的因素已经反映在市场中了;也就是说,今年玉米指数元/吨的低点,有望成为未来几年的历史低位。当库存数据开始减少,库存/消费拐头向下时,那么,玉米市场将构筑底部,并重新步入上升周期。
(2)产量停滞和需求稳升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矛盾
产量方面:
从玉米的产量数据看,从13/14年度到16/17年度,在连续4个年度里,我国产量呈现增长停滞现象,4年产量均值在2.亿吨。
据我国农业部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未来几年玉米的播种面积不会扩展,减少部分将更多地种植大豆等国内缺口较大的农作物。也就是说,中国玉米产量进入平稳略降的周期中。
消费方面:
从玉米的消费数据看,从05/06年度开始,直至16/17年度(共12年),除了15/16年度消费略降外(年3月玉米市场开始大幅回落),每年消费均处在增长状态,即便在年的金融危机当中也是如此。
其增长状态如下图的红柱所显示。统计下表的增幅数据,可得出:年均消费增量为万吨。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国玉米的消费,在这么多年当中,呈刚性增长;并且,今后仍将继续!
(3)“去库存”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特征
从历史角度看,近年国内玉米有两个重要的峰值出现点,一个是在年7月,另一个在年2月;其对应的期末库存分别为万吨(库/消比26.44%)、万吨(库/消比27.46%)。
由此看出,当库存/消费比低于30%时,玉米市场将呈现紧张格局,价格亦会大幅上涨。
从产消数据看,自16/17年度开始,第一次出现产不足需,缺口达万吨,期末库存降至31万吨。若是按照每年消费增长万吨(产量维持不变)计算,那么,年秋库存将下降至万吨(库/消比41.61%),年秋降至万吨(库/消比33.32%),年秋(第4年)降至万吨(库/消比22.27%)。
可见,年秋季,其库存/消费比降至22.27%,库存低至万吨。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的第四年,玉米市场将迎来巨幅上涨,供给紧张格局将重回市场。
这是静态条件下的推理所得出的结论。
若是考虑播种面积的进一步下降,消费因着生猪存栏的上升而显著回升,那么,库存的加速消耗将使得玉米的上涨高峰可能提前至年秋季。届时,若是玉米种植面积仍旧不能恢复,那么,中国将不得不扩大进口来弥补产量的不足。
四、中国玉米下游数据解读(1)生猪存栏:底部企稳,且步入回升周期
从生猪的存栏情况看,年秋时曾高达4.76万头;经过长达5年的下跌,约在年初达到最低位,约3.67万头,下降了23%!随后呈现企稳回升,现稳定在3.77万头。
从下图的自繁自养生猪的养殖情况看,这两年养殖利润呈现回升的态势,并有较好的利润。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猪存栏的下降状态已经结束,在利润的驱动下,生猪养殖数量将逐步回升,并进入增长周期。
若是生猪数量回升至年时的存栏数,即:增长30%。那么,这部分的饲料需求亦将增长同样量级。
图3:中国生猪存栏走势情况(单位:万头)
(2)玉米淀粉:可作为白糖的替代品
玉米淀粉作为生产玉米糖浆的主要原料,其现货价格与白糖价格,近两年来出现显著的背离现象。如下图所示。这种情况不可持续,因为替代品淀粉用量的增加必将导致今后玉米消费的增加。
五、年玉米市场走势设想未来行情如何演变?
16/17年度是国内玉米市场库存消费比向下拐头的第一个年度,也将是玉米市场构筑大底的一个年度。
预计,到年秋季之前,因种植面积、生长天气的炒作,市场将呈现大幅波动的局面。真正的趋势性上涨,将大概率发生在17/18年度初期,即新玉米收割和上市季节。
结合玉米季节性规律,推测全年的走势如下:
(1)当前,正值东北和华北玉米大量上市,农户售粮积极性增强,供应逐渐趋于宽松。
(2)年初受到春节备货及物流因素带动,呈现趋涨走势;加上对来年播种面积减少的预期(农业供给侧改革,调减玉米面积),价格表现坚挺。高点一般在3月前后。
(3)4月份春耕前,将迎来售粮小高峰,而此时需求相对淡季,市场偏于下行。
(4)当4-5月份播种完后,因天气炒作,往往呈现不稳定的反弹行情,尤其是面积减少情况下。
(5)玉米第二个高点通常在6月份,随后向下波动,直至9月收割前后。这是因为:6月后小麦上市,压力呈现;后期玉米又进入成熟期,收割的压力又叠加在其上。
(6)9月前后,是个关键性时期。既是收割时节,又是17/18新年度开始。看眼前,利空压力最大,价格往往是低点;看未来,新年度因产不足需,库存继续降低,库消比将再度回落。届时,玉米是最佳买入时机,其涨势往往持续至来年的春季。
对于玉米长期走势(3-5年),我们的推测是:年底部构成后,市场将步入上升周期。这主要是面积停滞,而需求逐年增长所致。每年扩展的产消缺口将不断消耗库存玉米。在不久的将来,当库存/消费比下降到30%之下;那么,玉米将呈现显著上涨,并重回历史高价区。
图1:大连玉米(周线)年走势示意图
拓展
阅读
(一)元旦前国内玉米跌势难改!
元旦临近,东北地区农户变现还贷压力进一步增加,产区玉米将加快集中上量,同时汽运费持续调降、玉米专列付运、公路快车道开通令玉米物流条件大大改善,12月以来东北玉米铁路运输保持在日均车以上,供应施压下近期全国粮价普遍下滑且有加速下跌之势。
产区玉米上量压力继续加大
一方面伴随着元旦、春节临近,基层售粮时间逐渐缩短,不少农户面临变现还贷压力,再加上近期东北雨雪天气过后,天气放晴,降温利于玉米脱粒烘干,且在政策方面引导下,产区售粮积极性提升,玉米上量进程加快,而华北及黄淮产区部分农户已接受当前玉米价格,惜售心态有所松动。从河北产区来看,基层湿粮积极销售,河北沧州地区水分16-17%湿粮销售价在元/吨,石家庄赵县自然干玉米出库价在元/吨,水分16-17%,水分19%价格在元/吨,水分21%价格在元/吨,水分23%价格在元/吨。
另一方面近期继首辆黑龙江“玉米专列”开赴上海之后,12月8日,呼伦贝尔市首趟玉米专列(吨)已发往四川普兴,据铁路总公司消息,12月以来东北玉米铁路运输保持日均装车车以上且力争春节前玉米运输总量达万吨。近日吉林省粮食局建立粮食公路快速通道的通知,适情在粮食运输车辆途径收费站设置专用通道,对合法装载的车辆不得随意拦车检查,对超载1吨以内的车辆不扣、不卸、不罚,直接放行,汽运运输超载检查有所松动。
东北近期开启绿色通道及多式联运模式等措施,而汽运运费有所调降,物流运输难题逐渐破解,销区及南北港口到货量增多,其中截止本周末,广东港口库存增至58.8万吨,较上周末16.7大增42.1万吨,预计下周到货50万吨,下周结转库存73.8万吨左右,而企业及终端采购谨慎,贸易商大幅下调报价,广东港口东北产新玉米成交价元/吨,较上周末大跌-元/吨。
展望后市
元旦前后距离春节愈发临近,节前售粮变现需求将进一步增强,产区基层农户售粮高峰再现,届时市场供应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再从需求面来看,玉米深加工消费也不见提升迹象,春节前家禽、生猪出栏增加,玉米饲用需求也将进入淡季,市场普遍预期今年节前备货或将偏弱,基本面压力依旧,预计后期玉米价格下跌仍为主基调。
(二)国家再次出手挺粮价:黑龙江玉米外运,高速费全免!
为保证东北玉米顺利外发,东北陆续出台扶持政策,如增加火车运载量、实施网上贸易粮挂拍等。
12月19日,为继续增加对玉米外发的扶持力度,黑龙江交通运输厅发布“关于对黑龙江外销玉米整车运输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对黑龙江外发玉米高速通行费用进行减免,将从根本上降低运输成本,增加黑龙江玉米销售进度,缓解农户“卖粮难”问题。
黑龙江玉米外发“绿色通道”政策的实施,对降低黑龙江玉米运输费用,增加基础余粮销售进度、提高贸易商购销积极性均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外发量增加,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将造成进一步压力,如东北三省一区“绿色通道”政策陆续建立,后期市场价格压力或将得到释放,在此笔者提醒玉米种植户及贸易商,提高对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