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国新型城镇化习题汇总附解析

为大家分享的是:高考地理

中国新型城镇化习题汇总(附解析),收藏备用!在平时学习和考试答题中提供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新型城镇化

年4月发市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将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功能。随着雄安新区的发展,将有大量人口迁入读下图“河北雄安新区区域交通规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带来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影响因素是()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

2.现阶段,河北雄安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

A.逆城市化现象突出B.“大城市病”严重

C.农业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3.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有利于()

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②加大京津冀交通压力

③调整优化京津冀城镇布局和空间结构

④根治京津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截至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了新的城市化现象。下图示意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随时间变化的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时段内北京市的人口变化状况是()

A.远郊区人口增幅先慢后快

B.近郊区的人口数量明显上升

C.城市中心区人口逐年下降

D.大量人口由中心区迁往郊区

5.北京市新的城市化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城郊之间经济差别变小

B.中心区交通更加拥堵

C.导致城市中心区衰落

D.解决北京高房价问题

6.为促进北京市新的城市化健康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B.提高城市人户门槛

C.扩大对外开放窗口

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边缘村庄和城区相对距离逐渐缩短。当相对距离接近零时,村庄便成了“城边村”。西辛置村位于青岛胶州城乡结合部(图),是典型的工业型城边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城边村”现象反映城镇化的主要表现是()

A.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中心区域

B.农业人口转化为流动性人口

C.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D.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8.一般情况下,“城边村”承接城市的主要部门是()

A.餐饮业B.金融业C.制造业D.旅游业

城市收缩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一般表现为城市人口的收缩。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提出的城市划分标准,湖北省共有36个城市,其中多数城市发生了收缩。下图示意~年湖北省城市相对收缩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湖北省扩张城市在不同圈层内的占比()

A.东部低,西部高B.中部高,东西低

C.中部低,东西高D.东部低,中西高

10.为缓解城市收缩现状,收缩型城市应该()

①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②加快区域二三产业发展

③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加大居住用地供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名称:中国的城镇化

探究资料:从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看,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是城镇化速度比较快的一个时期。到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3.9%,还处在较快发展期间。下表示意~年我国城市化率、国内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变化。

(1)从人口和产业两方面说出我国年至年城镇化的表现。

(2)说明我国城镇化发展对乡村发展的影响。

(3)有专家认为,我国应该适当控制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说明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将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功能。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国家政策所致,因此由此带来的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因素,A符合题意;经济因素也是人口迁入的直接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社会文化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对河北雄安新区的人口迁入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C、D。故选A。

2.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随着雄安新区的发展,将有大量人口迁入,迁入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使得雄安新区城市人口数量和比重不断提高,因此现阶段河北雄安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提高,D符合题意;现阶段河北雄安新区城镇化进程较快,属于快速城市化阶段,而逆城市化现象往往在城市化后期阶段才开始出现,因此目前雄安新区逆城市化现象不突出,排除A;目前雄安新区的产业和人口规模不大,规划相对合理,因此“大城市病”不会太严重,排除B;现阶段河北雄安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会扩大,因此农业用地规模会缩小,排除C。故选D。

3.答案:B

解析: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有利于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③调整优化京津冀城镇布局和空间结构、缓解京津冀交通压力、改善京津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故选B。

4.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北京市中心区人口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整体稳定在多万人,人口没有大量外迁,近郊区人口数量明显上升;通过观察曲线斜率可知,远郊区人口年平均增长幅度呈先慢后快再慢的趋势。故选B。

5.答案:A

解析:北京市新的城市化现象有利于中心区快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城市活力增加,不会使中心区衰落;这种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问题;人口由城区迁往郊区,会使城郊之间的经济差别逐渐变小,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故选A。

6.答案:D

解析:不断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可以使北京市各地区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提高城市入户门槛,不利于外来人口落户北京城区;与扩大对外开放窗口关系不大;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可能会加重环境污染,有违生态可持续发展。故选D。

7.答案:D

解析:(1)根据材料“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区边缘村庄的土地逐渐由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可知,这反映了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D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材料所直接反映的内容,ABC错误。故选D。

8.答案:C

解析:一般而言,“城边村”位于城市边缘,土地租金较低,交通相对较为便利,可承接城市的制造业(且在城边村发展制造业对城区内的环境、交通拥堵等影响相对较小),C正确;餐饮业应布局在人流量更大的内城地区,A错误;金融业应布局在城市金融信息获取便利,交通发达的中心城区附近,B错误;“城边村"所在地区旅游资源不一定丰富,D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1)西部圈层内5个城市全部收缩,故该圈层内收缩城市占比为%;中部圈层内共13个城市,其中9个城市发生收缩,故该圈层内收缩城市占比约为69%;东部圈层内共18个城市,其中13个城市发生收缩,故该圈层内收缩城市占比约为72%;注意题干问的是扩张城市在不同圈层的占比,应是中部高,东西低,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0.答案:A

解析: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区域二三产业发展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能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福利待遇,利于缓解城市收缩,①②③符合;加大居住用地供给并未解决居民就业和收入问题,不能缓解城市收缩,④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答案:(1)城镇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国内生产总值上升;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波动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

(2)有利影响:减轻了乡村资源环境压力;促进了乡村和城市的联系;带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等。不利影响:造成了人才流失;导致土地荒芜;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象严重。

(3)同意,快速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造成破坏,如,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等;城市人口增加导致城市居住环境恶化,如,交通堵塞、房价居高不下、建筑用地紧张等问题。或不同意,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地区文化进步、科技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可改善城乡的居住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

解析:(1)从人口方面看,城镇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导致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乡村人口比重下降;从产业方面看,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在表中年份是上升的;据表中数据分析,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波动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

(2)我国城镇化发展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有有利和不利方面。有利影响主要是:城镇化发展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减轻了乡村资源环境压力;城镇化发展促进了乡村和城市的联系,城市可以带动乡村的发展。城镇化发展不利影响是:乡村人口流失,造成了乡村人才流失;乡村人口迁出,导致土地荒芜;城镇化发展,乡村人口迁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象严重。

(3)观点类题目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即可。若同意,快速的城市化人口大量融入城市,导致城市地理环境造成破坏,如农村耕地减少、农村水土流失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等;城市人口增加导致城市居住环境恶化,如,车辆增加,交通堵塞;人口多,房价居高不下;建筑用地紧张等问题。或不同意,理由是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工业发展;城乡交流增加,促进了地区文化进步、科技发展;城市化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化发展可改善城乡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推动服务业发展。

来源:文章内容图片来自网络,跪在分享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17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