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六稳六保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

<

过去的一年,可能超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注定以其特殊性被载入人类的历史。这可能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感受。年中国历经了三重压力,一是疫情的严重冲击;二是全球经济的深度衰退;三是美国遏制打压全面升级。在这三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经济运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常态,全年GDP同比增长2.3%,超出预期,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也为“十四五”开局奠定了基础。

不过,无论是个体还是人类整体,经由年的疫情考验,我们也更加认同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说的那句话:“当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很快就能察觉到,我们几乎所有的行动和愿望都跟他人的存在息息相关。”

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可以说,我们已经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稳就业取得新成效。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显著高于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8%。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年同期持平,失业率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六稳六保”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万人,确保了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稳金融取得新增长。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显著增长,共发行各类债券57.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6.5%。利率水平方面,年12月,银行间货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3%,较上年同期下行79个基点,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36%,较上年同期下行74个基点。投资者数量进一步增加,截至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类参与主体共计家,较上年末增加家。其中境内法人共家,较上年末增加41家;境内非法人共计家,较上年末增加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家,较上年末增加家。股票市场主要指数呈现上行态势,年末上证综指收于.07点,较上年末上涨.95点,涨幅为13.9%;深证成指收于.68点,较上年末上涨.91点,涨幅为38.7%。两市全年成交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62.3%。

稳外贸取得新发展。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亿美元,同比增长1.5%,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其中,出口.5亿美元,同比增长3.6%;进口.1亿美元,同比下降1.1%。在全球贸易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全年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双双增长并创历史新高,中国出口占全球的比重有望上升到14%左右,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贸易顺差.3亿美元,比上年扩大27.1%,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约15%。

稳外资取得新提升。年实际使用外资近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吸引外资实现逆势新高,年全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资.8亿元人民币。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家,平均每天新设立多家。吸引外资还实现了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来源地保持稳定等特点,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亿元,增长13.9%,占比77.7%。荷兰、英国对华投资分别增长47.6%、30.7%。据商务部近期调查显示,近六成外资企业年营业收入、利润实现增长或持平,近九成半企业对未来前景持乐观或谨慎乐观态度。

稳投资取得新回升。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9%,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0%。从三次产业投资来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第三产业投资显著快于第二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5%和9.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大幅增长28.4%、22.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大幅增长20.2%、15.2%。资本形成总额近4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3.1%。

稳预期取得新提高。初步核算,年国内生产总值.6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4.7万亿美元,GDP总量首次超过万亿人民币,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以年末我国总人口14亿计算,人均GDP达到元,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一二三产发展同频共振;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决战脱贫攻坚达成目标;工业生产恢复较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1%;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54.5%,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最大动能。CPI同比上涨2.5%,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消费规模略有下降,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

面对年来之不易的成绩,我们务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17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