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浙江省政协委员、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
服务业95%以上都是小微企业,在这些企业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成为数字化的受益者,这是当前我国产业数字化中一个结构性问题。
蚂蚁集团和北京大学连续7个季度对服务业的小微经营者生存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其数字化存在分布失衡、模式单一等普遍现象。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小微经营者总体数字化比例为41.9%,其中商务服务业(金融、房地产、信息技术服务等)为65.8%,而量大面广的生活服务业(餐饮、住宿、文娱、旅游、医疗等)仅为38.6%。即便已经数字化,也主要集中在收单、外卖、线上缴费等浅层次环节,很少涉及运营、人员、差异化营销、供应商管理等环节,更难形成全链条的打通效应。
打通服务业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难点在哪儿?
调研后我们发现,成本是服务业小微企业能否主动完成数字化转型的第一只“拦路虎”。因为旺铺的客流可预测,一个服装个体户,每年舍得花上百万元租摊位。而数字化投入虽然成本平均只在几万元,由于效果不可控,小商户因看不清所以轻易不敢涉足。
第二只“拦路虎”来自数字化技术提供者的能力存短板。服务业小微企业所处行业众多,特性和需求千差万别,而我国的技术服务市场供给少,行业定制化、个性化方案还没有成熟起来。
为此,笔者建议从3方面推进。
一是发展壮大第三方技术服务市场,形成多元化的企业数字化服务供给体系。技术服务商是数字化赋能的主要供给者,根据测算,全球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服务市场营收规模超过亿美元,服务商超过2万家。我国SaaS市场只有不到80亿美元,服务商也很少。当前,我们亟须通过一套完整的产业政策,支持一批SaaS服务商、智能设备商成长起来。
二是鼓励平台企业开放生态,推动加速服务业数字化。平台和科技公司可以利用已建立的生态体系和消费互联网发展的经验,帮助小微服务业快速推进数字化。同时,平台企业也要不断降低流量场景成本、数字化工具的使用门槛,真正构建互利多赢、开发包容、百花齐放的服务生态。
三是建议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激发商户、技术服务商和平台等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小微商户提供免费的数字化转型相关培训,对于参与第三方技术服务的初创企业给予政策倾斜等。再如,政府可以引导本地银行提供专项贷款,为小微服务业转型提供资金保障。另外,政府也要依法强化公平竞争秩序,对数字化过程中涉及的数据流转和权益保护等问题,进行必要的规范,保障业态的可持续发展。
原文刊登于年5月24日《人民政协报》第7版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