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储能产业专题报告崛起中的能源新势力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4440899.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陈子坤、纪成炜)

一、特斯拉:储能市场构筑第二成长曲线

能源业务发展助推特斯拉向可再生能源服务商转型。特斯拉年成立于美国硅谷并命名为“特斯拉汽车”;年马斯克进入公司并投资万美元参与A轮融资,正式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能源业务方面,特斯拉年收购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SolarCity正式步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垂直整合能源行业并推出Powerwall、屋顶光伏等清洁能源产品;年更名为“特斯拉”凸显公司构建能源服务体系、向可再生能源供应商转型信心;年推出大型储能系统Megapack布局全球公用事业储能行业,多个超大型项目助推储能高速发展。公司秉承“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型”的发展愿景,持续推动清洁能源核心技术发展和应用场景延拓,着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完整能源系统。

(一)垂直整合能源产业链构筑清洁能源体系

垂直整合能源产业链,构筑光伏发电—储能—电动车一体化清洁能源系统。特斯拉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更是可再生能源服务企业,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与储能及配套服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和租赁以及充电服务,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开拓者与领军者;新能源发电与储能业务包括光伏发电和储能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销售和租赁。公司垂直整合能源产业链,构筑从上游光伏发电、中游能源存储到下游新能源汽车的一体化清洁能源系统,通过太阳能发电、电池储电、电动车充电,多维度促使用户最大化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用能成本、摆脱对化石燃料和电网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体系的变革。

收购SolarCity切入屋顶光伏领域。年马斯克参与创立SolarCity,公司定位于城市与住宅聚集区光伏发电开发,除普通购买模式外,SolarCity创新性地提供购电协议(PPA)和租赁模式,通过将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租赁给客户收取租金或与用户签订售电协议收取电费。受益于美国的投资税抵免和成本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SolarCity光伏装机规模发展迅猛,年在加州居民与商业屋顶发电项目占据15%市场份额,-年复合增速达%,由于公司经营模式需预先支付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费用,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光伏项目回收期较长,债务高筑拖累公司业务发展,其后装机规模逐年递减。年特斯拉斥资26亿美元收购SolarCity,正式切入屋顶光伏领域。

强化光储融合,打造新能源闭环生态。特斯拉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年3月推出特斯拉储能设备(TeslaEnergy),并相继发布针对户用储能的Powerwall和企业及公用事业储能方案Powerpack和Megapack。而SolarCity在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市场的用户规模和日益提高的客户渗透率帮助特斯拉迅速打开光伏市场,其分布广泛的销售和渠道网络及丰富的融资产品有望进一步完善特斯拉销售渠道,而特斯拉在设计、工程和制造方面的经验能够继续推动太阳能电池板技术发展,双方联合强化光储融合,打造完整的新能源闭环生态。

(二)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业务发展提速

发电与储能业务发展迅速,-年复合增速82.09%。年收购SolarCity后特斯拉发电与储能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单项业务收入从年的1.81亿美元提升到年19.94亿美元,四年复合增速82.09%;营收占比从年的2.59%提升至年6.32%,发电与储能业务在特斯拉业务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益于家庭储能需求高增及全球碳中和下储能支持政策的加速出台,年Q1-3公司发电与储能业务营收21.01亿美元,同比提升69.16%。同时随着光储成本的持续下降,消费者购买而非租赁设备的意愿逐步增强,分业务看,年Q3公司发电与储能设备销售收入6.62亿美元,同比提升50.80%环比提升1.38%,租赁收入仅1.44亿元,同比提升2.86%环比下降2.70%,设备销售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大型项目助推储能装机规模大幅提升。受益于多个大型储能电站项目带动公用事业储能产品Megapack需求提升及户用储能产品Powerwall需求的持续增长,年Q1-3储能装机量达4.73GWh,同比增长.64%;光伏装机量MW,同比增长.23%。其中年Q3,储能与光伏业务均创单季度最高装机规模,储能产品装机规模达到3.01GWh,同比增长.57%,环比增长.26%,光伏产品装机规模达MW,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88%。未来随着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多个大型公用事业储能项目推进带来的Megapack需求高增和新增储能产线的投产,储能系统装机规模有望持续提高,同时随着分布式光伏成本的下探与特斯拉能源业务整合,光伏需求有望持续回暖。

(三)特斯拉储能全球市占率领先

特斯拉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储能出货量增速高于全球。年全球储能需求放量,根据特斯拉产品参数假设储能系统功率与容量比例为1:2,年特斯拉储能系统出货量折算功率1.51GW,同比增长84.98%,-年复合增速.78%,远高于全球72.92%的复合增速,全球市占率从年的19%提升至年32%,全球份额稳步提升。根据EnergySage数据,虽然美国光伏报价从年H1到年H1下降6.3%,但户用储能系统受需求高增与供应紧缺影响,户用储能报价从年Q3的美元/KWh提升至年Q2的美元/KWh,过去四季度涨幅超10%,储能业务需求景气提升。

年H1特斯拉户用储能系统市场份额位列全美第一。根据EnergySage数据,年H1特斯拉、EnphaseEnergy、LG能源分别占据美国户用储能市场33%、31%、21%市场份额,CR3高达85%,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Q2特斯拉储能系统市场份额29%小幅下滑。EnphaseEnergy专注于户用微型逆变器,市场份额从年H1的19%稳步提升至年H1的61%,借助户用逆变器形成的客户粘性,EnphaseEnergy在户用储能领域市场份额得以稳步提升,年Q2首次超过特斯拉达到38%,逆变器品牌的客户粘性凸显。

二、全球同频共振,年开启高景气

(一)中美欧全面提速,储能迎来全球拐点

(1)海外:欧洲能源危机与美国刺激加码推波助澜。

全球新一轮碳减排目标刺激能源体系变革提速。-H1,美国、欧盟区域内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在内的清洁能源占比从年的15.66%、26.42%提升至H1的20.83%、35.15%,分别提升5.17pct、8.73pct,步入年后清洁能源发展提速,而受天然气价格上涨影响,欧美煤炭发电占比有所回升。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陆续加码碳减排目标,美国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目标从下降32%提升至下降50%以上,预计0年实现碳中和;欧盟将年下降比例从40%上调至55%;中国承诺年实现碳达峰、年实现碳中和并采取强有力的“能耗双控”政策平抑碳排放强度增长。在全球碳中和共识下,各国积极加码碳减排目标将助力能源体系变革提速,清洁能源化和终端能源电气化趋势确立。(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水电、风电具备明显的季节特性,欧美异常气候导致天然气替代需求增长与电力缺口产生。欧洲方面,年以来长时间超高压气候导致海上风速下降,风力发电量随之下降,作为欧洲传统的风力发电旺季,在年风电装机新增14.7GW,装机规模增长7.87%的条件下,H1欧洲风力发电量同比下降7.47%。而美国则受极端干旱天气影响,2-6月月度水力发电量均低于过去四年同期水平,H1水力发电量同比下降12.59%,水电占比从年7.26%下降至H1的6.95%。水电、风电的不足致使欧美电力市场的天然气替代需求提升,而天然气供给短缺又进一步拉大电力缺口。

天然气与电价双升,欧洲能源危机刺激储能发展提速。年欧洲天然气与电力期货价格迎来双升,IPE交易所英国天然气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从年6月低于40欧元/千立方米上涨至年9月欧元/千立方米,上涨超18倍;而ICE交易所德国电力主力期货合约价格从年6月的38欧元/MWh上涨至年9月最高的欧元/MWh,涨幅超%,能源价格全面上涨。疫情恢复后的经济复苏、气候原因导致风电减少并通过燃气机组弥补加大对天然气需求量,根据欧洲能源局数据,年H1欧盟天然气与电力消费量同比提升10.14%和6.28%,能源进口依赖强度持续提升,其中天然气依赖强度从年的68.27%稳步提升至年89.66%;供给方面,俄罗斯与欧盟就“北溪2号”燃气项目进行的博弈导致俄罗斯降低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供需错配推动欧洲天然气与电力价格的大幅上涨。价格周期带来的新一轮能源变革中,储能有望改善能源需求格局。

美国:国会通过BEST法案强化储能发展。年12月,美国国会批准一系列疫情纾困法案,其中涉及储能方案包括:将太阳能系统的投资税收抵免政策(ITC)延长两年并为储能提供新的资金支持。本次立法通过新版BetterEnergyStorageTechnology(BEST)法案,明确未来五年内为联邦政府在储能技术研究、开发和示范方面的创新提供1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以协助推进电网现代化和灵活性发展。该法案为各州政府、发电企业、教育机构和储能企业建立新型竞争性拨款计划,着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z/17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