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m.39.net/pf/a_4892467.html
过去五年:迈入“万亿俱乐部”
创新泉州机制活
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
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网络零售额等指标跃居国内城市前20位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分别实现翻两番、翻一番以上
减税降费超亿元
市场主体从58万家增加到万家
海丝泉州文化兴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授牌
泉州籍体育健儿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年贸易额超千亿元
幸福泉州百姓富
坚持超七成五财力投入民生
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
五年累计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9万个、中小学学位12.2万个,医疗机构床位1.4万张、养老床位1.7万张,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8.9万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个
智造泉州产业优
新增千亿产业集群4个、累计9个
泉州“芯谷”获批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
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超间、数字化生产线近0条
美丽泉州颜值高
开展国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
启动古城整治提升工程
城市环湾向湾发展,建成区面积拓展至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69.1%
这些做法全国全省试点示范
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农村“三块地”、河湖长制、金融服务实体等创新举措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成为全国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城市
“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经验在全国推广
成为首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市
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
这些荣誉令人骄傲
蝉联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荣膺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年:开局年开门红
年是本届政府最后一年,面对突发输入性疫情,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快而有序有力有效抓好疫情防控……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五促一保一防一控”,策划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顺利完成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运行稳步升
●“项目攻坚”
市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亿元,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9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产业链招商季”行动
新签约项目个、总投资亿元
●“抓征迁交净地百日攻坚”
完成征迁万平方米,提供建设用地4万多亩
转型升级加速度
●产业强链建链补链
推广应用数字化生产线条,建设数字化车间15个,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0家,培育5G示范场景应用案例57个
●新基建新经济基地比拼
18个基地新落地项目个、完成亿元
●科技创新“四个倍增”
出台市政府1号文件支持创新,推行科技创新券,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8家
新建高水平科研平台3个
●现代服务业提质扩量
实施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三年行动,新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4个、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4个
改革开放激活力
●“民营经济发展年”活动
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动员会,组织“进千企、走千商、访千才”活动,打出“1+N+N”组合拳,制定“九奖八补七服务”惠企政策,实施政策线上直达兑现改革,兑现惠企资金达51.7亿元,13条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获全国推广
●“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
建成市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达90%
推行“局长走流程”,解决行政审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个、压缩个工作日
●台港澳侨交流合作
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一期)上线运行,泉州侨批馆开馆
全年向金门供水万立方米
城乡面貌日日新
●“城乡品质提升年”活动
实施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亿元
完成平方公里“两江一湾”海丝新城总体城市设计,开展片区更新改造比拼,县(市、区)32个城建片区实现投资亿元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个、6.1万户,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7万套,新增各类租赁住房1.5万套
●快速交通体系
站前大道鲤城段南延伸项目、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刺桐大桥完成整修,晋江西滨至石狮大道段、泉州大桥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实施泉州湾跨海大桥降价惠民通行
●绿化景观
40个生态连绵带项目扎实推进,新开工城市综合性公园14个,建成口袋公园、串珠公园个
●宜居乡村
完成个村庄规划编制,拓展创建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培育50个典型示范村,加快23条示范线串点连线成片
永春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
德化获批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
文化领域捷报频
●遗产保护利用
高标准完成遗产点保护修缮,府文庙工程获评国家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建成世界遗产主题展示馆及13个遗产点现场展示馆
新增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出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保护管理实施意见
●古城提质
全面开展中山路中段及29条街巷风貌综合整治提升,金鱼巷微改造工程获评中国建筑设计奖一等奖;开展2条历史文化街区和1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提升
●文化产业
出台扶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新增影视节目制作机构24家
新增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6家,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西街成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
民生事业有温度
●脱贫攻坚
实施产业帮扶户、住房条件改善提升户、饮水安全保障4.5万户,扶持低收入村发展村财创收项目个
●教育优先
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个、中小学学位1.5万个,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
新高考改革平稳落地,高中教育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获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卫生健康
“快、严、实、细”做好疫情防控,核酸检测能力达40万管/日,疫苗接种累计超0万人次
全市新增医疗机构床位0张
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分别扩大到种、15类,价格平均降幅54.6%、67.8%
●就业社保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
全面落实新建城区、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新增养老床位张
●污染防治
完成大气精准治理减排项目个、流域精准治理项目个
县级以上13个饮用水水源地Ⅲ类水质达标率保持%
依法行政提效能
32条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统一归并为“”一号通办,诉求办理满意率达99.2%
压缩一般性支出3.6亿元
今后五年:实施“五大工程”实现“五个双提升”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在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聚焦实现“五个双提升”,深入实施“五大工程”,扎实开展“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在全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征程中勇当“四个主力军”。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主力军
实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行动,落实“双碳”战略,突出科技赋能、数字赋能、绿色赋能,力争到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生产线改造达70%,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60%。加速产业强链建链补链,努力打造“石化—纺织鞋服”“建材—家居”“机械—电子”万亿级产业链群,培育若干个千亿级、百亿级新兴产业。
区域协调发展主力军
站位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突出区划重构、聚城畅通、聚湾强心,构建“”交通圈生活圈产业圈,做大做强中心市区,做实做优次中心组团,做精做美小城镇和新农村。坚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保护中促进城市发展,致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
深化改革开放主力军
纵深推进“晋江经验”改革实践,聚焦民营经济发展、企业自主创新、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推深做实国家级、省级改革试验试点。强化泉州在海丝核心区建设中的担当,定位海丝先行区和战略支点城市,多措并举打好“新侨牌”,着力建设海丝综合交通、经贸合作、文化展示、城市联盟的重要门户,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重要通道。持续做好对台“通”“惠”“情”三篇文章,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促进共同富裕主力军
突出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共同缔造,满足“一老一幼”生活需求,提升“一大一小”教育水平,畅通“一快一慢”出行系统,营建“一动一静”生活场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争到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万元,建设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
年:追梦人在路上一起实现七个目标
我们将始终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干部服务群众、政府服务企业、机关服务一线”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7.5%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5—3%
工业增加值增长7—7.5%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5—8%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3%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
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
出口总额增长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5%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
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关键词创新应用
谋划建设环清源山科创走廊、泉州科学城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
推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泉州分中心落地,建好用好清源创新实验室、时空科创基地、光子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平台
●关键词主导产业
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加快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
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建好标准厂房、研发楼房、标准公寓房,打造一批产业综合体和创新综合体
实施“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推行“一产一策一专班”
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以上、“小升规”工业企业家以上
●关键词新兴产业
建好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力争新落地项目90个、总投资亿元以上
争取半导体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建设高效太阳电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发展数字经济,实施“五十百千”平台经济计划
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
●关键词第三产业
加快建设东海总部区
发展直播经济、社区电商、农村电商,深化“一月一会展”
●关键词“项目攻坚”
实施在建重点项目个,完成年度投资1亿元以上,确保开工、竣工重点项目个、90个
实施“抓招商要落地”专项行动
实施“抓征迁交净地”专项行动
提升城市能级
●关键词做强中心市区
实行中心市区一体化开发建设,对环湾区域实行统管统筹
全力推进东海城东等组团开发,集中力量打造中央活力区,加快建设高品质“两江一湾”海丝新城
●关键词城市环境品质
有序实施老旧街区综合提升,全面完成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开展“绿满泉城”行动,实施“山水园林、百姓园林、文化园林+门户廊道”工程,统筹推进城市综合性公园、口袋公园和街头绿地建设
●关键词综合交通体系
“聚城畅通”:
全力贯通一重环湾快速路,开工通港东街快捷化改造项目,加快刺桐大桥南节点改造,推动晋江西滨至石狮大道段主线贯通
着力推进高快一体路网衔接
中心市区至县域放射线:
往南开工晋江世纪大道南延伸项目,往西加快武荣大桥建设,往北力争开工市区至泉港快速通道
跨江过海通道:
开工建设金鲤大桥,加快泉州大桥改扩建步伐,做细洛阳江大桥改造及东海、金屿、百崎通道前期,并力促早日开工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组建城市运营集团,逐步推行环卫、市政、园林等一体化管理
动态建立城建“关键小事”项目库,策划实施充电桩建设、住宅加装电梯、主次干道微整治、餐饮油烟治理、杆线规整等补短板项目
●关键词区域同城化
统筹推进南翼、北翼和西部区域发展,支持南安北部新城、安溪“大三环”、永春“东拓西进”和德化大城关建设
确保兴泉铁路建成通车、福厦客专泉州段完工验收,加快城际铁路R1线、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现代农业
新建高标准农田9万亩
规划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农业产业强镇3个、“一村一品”专业村40个
●关键词美丽乡村
打造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30个、精品示范线5条,创建整镇推进“五好”乡镇21个
●关键词农村发展
实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全面推广农村“三资”监管平台
落实“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村兴民富增收工程
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基本达到20万元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关键词重点领域改革
实施“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项行动
全面推进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一趟不用跑”比例达92%。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全部实现“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
实施国企发展赶超计划
加快做大市本级财力
●关键词对外开放
积极对接RCEP等规则,探索建设“两国双园”,争创晋江进口创新示范区,谋划打造世界多元文化商贸中心城市
加快晋江国际机场扩能改造;抓好石湖港保税物流中心招商运营
力争推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升格,建设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二期)
●关键词泉台融合
深化泉台在半导体、精细化工、医学检验等领域合作
开工建设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推动金门供水工程创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扩大海丝名城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遗产保护
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出台世界遗产管理规划,建立监测巡查、专家咨询、技术审查等制度
推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蔡国强艺术中心和南外宗正司遗址、德化窑、磁灶窑、安溪冶铁、永春苦寨坑窑等考古遗址公园有实质性进展
做好非遗名录“扩编”,支持安溪铁观音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按照“一轴三片”格局推进古城街巷微改造,启动中山南路及周边片区风貌综合整治提升,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提升
●关键词文旅融合
建设海丝文化主题系列街区,办好海丝国际艺术节、世界闽南文化节,推动古城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4个、口袋健身公园个,建设全市应急广播体系,推广建设乡村博物馆,逐步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15分钟健身圈、农村十里文化圈”
高水准办好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
厚植生态优势
●关键词生态保护
开工晋江下游河道清淤项目、金鸡拦河闸上游水源地环境保护提升工程
加快白濑水利枢纽工程、永春马跳水库建设,做好“两江”连通引水、闽江北水南调工程前期
实行原水一体化运营,对全市原水实施统一建设调度管理
加快建设“蓝色海湾”,全面推行“湾(滩)长制”
●关键词污染防治
实施个以上大气减排精准治理项目、个以上流域精准治理项目
●关键词“双碳”
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
推动石化、建材等产业低碳化转型
分区域分领域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工程
建设高品质生活家园
●关键词就业社保
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新增“五险”参保19万人次
提档升级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食堂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项目51个,新增养老床位0张
●关键词教育
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2万个、中小学学位2.7万个
政企共建泉州高水平大学,支持华侨大学建设省“双一流”高校,支持泉州师范学院建设省一流应用型高校,启动泉州医高专南安新校区建设,支持黎明职业大学建设国家高水平专业群
●关键词卫生健康
加强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专业队伍能力建设,推进疾控机构改革,筹建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作业中心
医院二期、医院北峰院区、医院等项目,新增医疗床位0张、卫技人员2人以上
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福医大附二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关键词社会治理
完善社区托幼、居家养老、净菜门店、文体活动等集成服务,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基本完成企事业单位标准化创建,建立“三张清单”制度,实行“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等级动态监管
政府承诺掷地有声
深化政务公开,办好“刺桐新声”“东海潮声”“新法面对面”等互动平台
实施“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办好3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常态化过“紧日子”,将更多财力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一起努力让泉州更美好
争创国家国防科工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
争创国家物流枢纽
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
争创国家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
争创中医类、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
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原标题:《“泉”蓝图我描绘
担当主力军一起向未来——《政府工作报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