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乳腺癌从ldquo橘皮样改变r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点击上方《笔华医话》可以订阅!

认识乳腺癌从“橘皮样改变”开始

谈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临床体会

(本文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房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交流)

江苏省无锡市华源中医养生堂

王晓雷主任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乳腺癌罕见。

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的小叶和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乳岩”、“乳石痈”等范畴。祖国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早在我国宋金时期就有记载,以乳岩命名,做为中医的一个病种。元明清各代医家又有较大发挥。金代医学家窦汉卿在《疮疡经验全书》中对乳腺癌命名起因是这样论述的:“乳岩,此毒阴极阳衰,……捻之内如山岩,故名之。”宋代医学家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对乳岩命名的解释是:“若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岩崩破如熟檑,或内溃深沿,血水滴沥……名曰乳岩。”清朝医学家祁坤在《外科大成》中对乳腺癌的临床病状和病程进展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乳岩亦乳中结核。不红热,不肿痛,年月久之,始生疼痛,疼则无已。未溃时肿如覆碗,形如堆粟,紫黑坚硬,秽气渐生。已溃时,深入岩穴,突如泛蓬,痛苦连心,时流臭血,根肿愈坚。斯时也五脏俱衰,百无一救。”清代医学家张景颜在《外科集腋》中对乳腺癌临床表现的描述中说:“乳岩……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年久方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覆碗,溃后深者如岩,凸若泛莲。其时脏腑俱败,百无一救。”可见祖国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较早,且全面深入,与现代医学中对乳腺癌临床表现的描述颇为相似。

乳腺癌橘皮样改变中医治疗临床体会典型病例

笔者参加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与同仁们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前排右二)

一、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

主要症状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改变、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只要广大女性能有较强的防癌意识,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认真地做好自我检查,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症绝不是不治之症。

2、病因

乳腺癌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但不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晚、初潮年龄早、良性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口服避孕药、放射线暴露等因素已经被确认与乳腺癌有关。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上焦代谢循环变慢,造成甲状腺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发展为乳腺组织异常增生,终致癌变。

3、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原位癌)a.小叶原位癌b.导管内癌c.导管内乳头状癌。

2)早期浸润癌a.早期浸润小叶癌:b.早期浸润导管癌

3)浸润性癌癌组织向间质内广泛浸润,形成各种形态癌组织与间质相混杂的图像,分为非特殊型和特殊型

4、检查方法1)乳腺钼靶摄片2)红外乳腺扫描3)活组织病理检查方法4)超声显像5)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

5、临床诊断

病史询问:肿块常是乳腺癌病人首发症状,须问明出现的时间、部位、大小、生长快慢,是否疼痛,乳头糜烂、溢液的时间、性质,腋窝有无肿块。

6、扩散和转移

1)局部扩散:乳腺癌绝大多数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其在乳房内的生长机制有多种。

2)淋巴道播散:乳房有丰富的淋巴网,乳腺癌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很高,最多为腋下,其次为锁骨下及锁骨上淋巴结,一些膈肌及肝脏转移灶也是由于乳房有间接到达的淋巴回流途经而发生。

3)血行播散:乳腺癌通过血行播散发生远距离转移的能力较强,出现也较早,可以发生在淋巴结转移灶出现的前面。多数乳腺癌的血行播散是继发于淋巴结转移之后,也可直接侵入血管引起远处转移。发生率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和病理类型有关。最常见的为肺转移,其次为骨、肝、软组织、脑、肾上腺、肾、卵巢及骨髓等。

7、并发症

1)乳腺癌患者少数在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乳头溢液。

2)乳腺癌患者到中晚期可出现“肿瘤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恶病质的原因,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可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生命危险。

3)乳腺癌后期可出现淋巴转移,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而且肿大的淋巴结数目不断增多,互相粘连成团,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对侧腋窝淋巴转移。

二、中医学对乳腺癌发病机理的认识

中医学对乳腺癌发病机理的认识多从整个机体出发。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分析。

金代医学家窦汉卿在《疮疡经验全书》中对乳岩病机的认识是:“乳岩乃阴极阳衰,虚阳积而与,血无阳安能散,故此血渗于心经,即生此疾。”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淌阻,肝气积逆,遂成隐核……名曰乳岩。”

明代医学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对乳岩的病因阐述是:“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

清代医学家冯兆张在《冯氏锦囊秘录》中在阐述乳岩的病因时说:“妇人有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淌阻,肝气横逆,气血亏损,筋失荣养,郁滞与痰结成隐核。不赤不肿,积之渐大,数年而发,内溃深烂……慎不可治。此乃七情所伤,肝经血气枯槁之证。”

中医学认为乳岩形成的机理是机体受七情所伤,气血枯槁,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经络枯涩,痰气郁结,阴极阳衰所致。

祁坤在《外科大成》中提到:“按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外属足少阳胆经。”因而当七情伤及肝脾,且阴极而阳衰,导致气血失调,痰气凝结,阻于乳络,日久则成核成岩。冲任失调导致气运失常,气血瘀滞,阻于乳络,日久成岩。

祖国医学认为乳腺癌是由于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因冲任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凝,经络阻塞,结滞于乳中所致。

三、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和中医的辨证分型

乳岩的临床症状,明代医学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战争就有详述:“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痛不痒,渐渐而大,始为疼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粟,或如覆碗,紫色气秽,渐渐破溃,深者如岩,凸者若泛蓬,疼痛连心,出血作臭,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

中医对乳岩的临床表现早就有详实全面的认识,并且根据乳岩患者发病后所引起的经络、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的不同病理变化,将乳岩分为肝气郁结型,冲任失调型,毒热蕴结型和气血亏虚型四个证型。

1、肝气郁结型:七情所伤,所愿不遂,肝郁气滞致两肋胀痛,易怒易躁,乳房结块如石,舌苔薄黄或薄白,舌质红有瘀点,脉弦有力。

2、冲任失调型:乳中结块,皮核相亲,坚硬如石,推之不移,伴有腰膝酸软,女子月经不调,五心烦热,舌淡无苔,少有裂纹,脉沉无力。

3、毒热蕴结型:身微热,乳房结块增大快,已溃破、状如山岩,形似莲蓬,乳头内陷,舌红降、胎中剥、脉濡数。

4、气血亏虚型:头晕耳鸣,肢体消瘦,五心烦热,面色苍白,夜寐不安,乳房结块溃烂,色紫暗,时流污水,臭气难闻,舌降无苔,或苔黄白,脉滑数。

笔者应邀赴上海龍华醫院参加肿瘤患者的会诊。

四、乳腺癌的辨证施治

乳岩的发病与七情所伤致正气不足,邪毒留滞有关。肝肾不足,气虚血弱,冲任二脉空虚,气血运行失常,以致冲任失调,气滞血瘀,久则聚痰酿毒,凝结于乳中而成癌。观其病程发展,是因虚而致实,因实而更虚,致虚实夹杂之症候,其本虚而表实。因而在辨证论治中,应分清虚实之主次,辨别邪正之胜衰,认真权衡后而立足于扶正祛邪并施,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大则,力争以扶正来祛邪,以祛邪来扶正。

中医治疗乳岩的方法概括起来有疏肝清热,清肝解郁,养血调肝,益气养荣,清气化痰,大补气血,健脾和胃,滋阴补肾,活血养血。不宜攻伐太过,损耗正气。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在治疗过程中只有健脾养胃,才能正气充足,使正胜邪退,邪退正安。

1、肝气郁结型多为乳岩早期,此型肝郁脾虚,血瘀痰凝,治法当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化痰散瘀为主。

2、冲任失调型实为肝郁气滞型合并肝肾阴亏,此型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阻于乳络所致,因而治法当以疏肝理气,滋补肝肾,调和冲任为主。

3、毒热蕴结型应为乳岩的中晚期。此型阴毒过盛,是血瘀凝结而成,气滞血瘀成块的继续。气滞血瘀,阻于乳络,则毒于热结相搏,成为至阴之毒,治法当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4、气血亏虚型为乳岩晚期,由于大病久病致气血衰败,正气大亏,此型肝肾阴虚,正虚邪实,气阴两亏。治法当以扶正祛邪,益气滋阴,去腐生肌为主。

笔者年10月之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参加中日医学大会发表《不手术、不放疗、不化疗,让癌细胞‘改邪归正’》一文,荣获大会‘博毅杯’金奖。

五、典型病例和临床体会

例1、徐文娟,女41岁,丹阳市人。患者因发现右侧乳房有一核桃大小肿块,于年5月18医院作病理诊断为“右乳腺腺癌”。之后行右乳腺腺癌根治术,术后放化疗多次。年10月26日来诊,症见左侧乳房又出现一个核桃大小的肿块,左侧腋下、颈部均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块数枚,医院诊断为乳腺癌术后广泛癌转移、淋巴结转移。自诉全身乏力,纳差少食。观其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腻,切其两脉细弱。辩证属于肝郁毒结,气滞血瘀。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散结,破瘀消肿。药用柴胡12g、黄芩9g、炒白术30g、茯苓15g、甘草10g、牡蛎30g、蒲黄15g、夏枯草30g、连翘15g、王不留行15g、穿山甲15g、全栝楼30g、白芍20g、红枣6枚、生姜三片、清乳去癌散12g、追踪去癌散12g、水煎服。服药30付肿块开始变小,饮食增加、精神亦好,其他症状均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付。肿块基本消失。以后每年分期服药30付,随访至今健在。

本例患者,首先采用西医常规手术切除,术后经多次放化疗之后,仅5个月就出现广泛转移,患者只得求治于中医。服药30付,肿块开始变小;服药3个月,肿块基本消失。治疗上主要采用加味逍遥散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牡蛎、夏枯草软坚散结;王不留行、蒲黄活血化瘀,全栝楼宽胸下气;穿山甲、连翘消肿排脓。

笔者应邀赴福建厦门参加肿瘤患者的会诊活动。

例2、蔡玉英、女36岁,苏州市西山镇人。患者左乳肿块两年,近一月来增大明显。年1月6日初诊,查其左乳有一6*7CM肿块,不规则、质硬、活动度差,乳晕呈橘皮样皱缩,色黑暗。左腋下可扪及3*2CM肿大淋巴结。医院做病理诊断,确诊为:左乳腺癌淋巴结广泛转移。失去手术机会,建议服中药治疗,症见面色枯黄,口苦口干,消瘦乏力,纳少便干,舌红少苔,脉沉紧。证属气血亏虚,肝郁脾弱,瘀毒内结。治以健脾益气养血,疏肝解郁软坚。药用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10g、白芍20g、当归15g、、黄芪15g、丹参15g、浙贝母30g、香附15g、青皮12g、柴胡12g、玄参30g、、蒲公英15g、穿山甲12g、三棱15g、莪术15g、牡蛎30g、夏枯草20g、清乳去癌散12g、追踪去癌散12g、生姜三片、红枣5枚,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40剂左乳肿块缩小至2*2CM,左腋下肿块亦缩小一半。原方加减继服60剂腋下肿块全部消失,左乳腺肿块剩蚕豆大。之后继续间隔服药二月左乳肿块消失。至今未见复发。

祖国医学认为,乳房属阳明胃经,乳头属厥阴肝经。乳腺癌的发生是寒热之毒邪伤及阳明,情志不畅,郁结肝脾,冲任失调,脏腑功能紊乱,邪毒内蕴,郁邪化热,气滞则血瘀,痰浊凝结滞于乳内,发为乳岩。治疗上以调肝理气,健脾益胃为主。酌加穿山甲破气散结通乳;三棱、莪术、牡蛎、夏枯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蒲公英、青皮通乳消痈;更以四君子汤加当归、黄芪、丹参、浙贝母、玄参、香附等健脾疏肝、益气养血之品共为功效。

笔者参加年江苏省中医妇科专业学术年会。(前排右二位)

例3、陈红艳、女、44岁,江苏如皋市人。患者发现左乳肿块1年余,年5月,医院病理诊断为:左乳腺癌。年6月12医院检查:左乳上方可触及大小约6*8CM的肿块,质硬、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边界不清,压痛不甚,左腋下可及肿大的淋巴结,约3*4CM大小。患者拒绝手术,于年6月18日前来就诊。症见左乳肿块疼痛如刺并向左上肢放射,纳差少食,口干口苦,便干尿赤,舌红质暗苔黄燥,脉弦细数。证属脾虚肝郁,毒气郁结。治以健脾疏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药用柴胡12g、黄芩10g、丹皮10g、山栀子10g、当归15g、赤芍30g、玄参30g、青皮15g、牡蛎30g、浙贝母20g、穿山甲15g、蒲公英30g、金银花15g、野菊花15g、夏枯草20g、大蜈蚣1条、甘草10g、清乳去癌散12g、生姜三片、红枣10枚。每日一付水煎服。服药20付症状减轻,原方加减继服60付精神明显好转,左乳肿块剩有蚕豆大小,腋下淋巴结消失。继服药30付左乳肿块全部消失,随访至今。本例患者除肝郁脾虚之外,热毒炽盛为一个特点,故重用清热解毒之品。

纵观上所述,概括为乳岩早期常为肝气郁结,其后则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气血郁滞久则生热,致阴毒旺盛,日久致气血虚衰。中医辨证论治当以不同时期不同证型顺序使用消、托、补三大法则论治,但又不可机械照搬,只有结合整体,兼顾局部,辨证施治,辨证用药,方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疏肝解郁可用逍遥散加青皮、枳壳、香附等;气滞血瘀时可加穿山甲、王不留行、丝瓜络,调理冲任则可加鹿角片、龟板、菟丝子、补骨脂、熟地黄;清热解毒时可用蒲公英、夏枯草、半枝莲;阴虚时则用天冬、麦冬、百合;软坚散结化痰时加牡蛎、玄参、海藻、鳖甲、桔梗、半夏、浙贝母等。

笔者参加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六、乳腺癌的治疗要领及术后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全身的病变在局部的反应,过去在临床上过度强调手术的重要性,所以切除的范围越来越大,分别有姑息术、改良术、根治术、超根治术,后来发现手术的范围大小与术后康复和生存期的长短并不成正比,而且是反比例关系。因此保乳治疗又重新回归治疗主流地位。

乳腺癌已成为全世界女性最常见最多发的恶性肿瘤。该病在女性疾病病死率中居首位,其发病率全球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由于手术破坏性大,术后还需进行长时间的化疗,造成病人在手术前后、化疗前后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生理、心理反应,从而影响病人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

对女性来讲,乳房不仅是一种第二性征,乳房能够展现女性特有的美,有着特殊的生理作用。它是哺乳宝宝的地方,还是女性重要的性器官。而乳腺癌这一乳腺疾病会让乳房大受损伤,甚至带来毁灭性打击。所以,乳房切除后,对女性来讲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知道,高耸丰满的乳房,不仅赋予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满足女性的自尊心。当失去乳房后,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巨大的心理震动!尤其是极看重自我形象美的女性,她们认为,失去了乳房也就失掉了女性的魅力,自己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女性,再也不会受到异性的青睐。失落感、自卑感,似乌云笼罩心头,羞于见人。

术后心理上的因素,是担心性生活会促使癌症复发。适度的性生活能促进夫妻感情,使心情愉快,从而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乳腺癌的预后有益。相反,硬性克制性欲,会影响夫妻感情和彼此情绪。而不良的精神状态,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反而会使残余的癌细胞扩散,促使乳房癌的术后复发率升高。所以,乳房癌术后可以过性生活,但既不要纵欲过度,也不必硬行克制,夫妻生活顺其自然,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患者还应有一个的好的心态来对待病况,积极开朗,进行有效的治疗,以正常的生活节奏来恢复身心,重获健康。

笔者参加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年会。

无锡妇科肿瘤患者康复后前来致谢!

(笔者参加年江苏省中医妇科专业学术年会前排右九位)

笔者应邀在北京解放军医院参加肿瘤患者的会诊。

联系

新浪博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csdscy/15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