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发展中的转型阵痛

周末我们全家去了趟天津。

不算出差,上次去天津旅游还是年。

相隔7年,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现在来天津旅游的人真是太多了。

不光是天津,近几年我去中国任何地方,都感觉比以前人多了。与之呼应的,是各个节假日旅游人数创新高的新闻。

我们A股的旅游酒店板块,从年到现在,也走出了一个向上的大趋势。

一个国家是否富裕,可以由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来衡量。

我在网上找到一组数据,按照年各国第三产业占GDP比例来看,中国第三产业占比52.8%,美国占比80%,日本占比75%。这与我们印象中的美国比日本富裕,日本比中国富裕相一致。

我又从世界银行的数据库中找到了中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第三产业从业者占就业总数的百分比。中国45%、美国79%、日本73%。

就业人数和GDP占比是相互对应的。

当一个国家非常贫穷,许多人吃不饱饭的时候,第一产业一定占比非常高。因为需要许多人从事农业生产来填饱肚子。

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生产再多的粮食的意义就不大了。这个阶段会有许多人从事工业生产,第二产业的占比迅速上升。

当这个国家的人民可以购买到充足的生活必需品之后,就会琢磨着吃更美味的食物、享受更好的服务、去没去过的地方旅游。吃喝玩乐这种第三产业会蓬勃发展。

现在看起来,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阶段。

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大家确实兜里有钱了。如果基本生活都紧巴巴的,吃喝玩乐便无从谈起。

许多人都感觉现在不如五年前宽裕了。但把视野扩展到和十五年前相比较,所有中国人一定是全面富裕了。

实现这个伟大成就主要是我们国家第一、第二产业经过几十年的沉淀,非常强大。第一、第二产业对经济的稳定作用非常明显,可以增强国民的抗风险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经过疫情,那么多国家的经济遭到重创,而我们是情况最好的之一。就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稳。

第一、第二产业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比较有限。这个很好理解,人需要的粮食是有限的,一般家庭也不会成天换电视换汽车。食品和工业品的需求不会随着人民变富裕而产生同样的增量。而第三产业则不同,第三产业的需求曲线会随着人们收入曲线的升高而随之升高。

靠房地产和基建拉动经济的模式告一段落,接下来只有两个方式:第一是靠制造业卷海外(出口),第二是靠服务业拉动国内(内需)。

出口和国际政治关联度很大,而且随着世界进入乱纪元关联度会越来越大。这个问题终归可以解决,但不是一朝一夕。

现阶段大家富裕起来了,但还没有那么富裕,所以通过第三产业拉内需得慢慢来。吃喝玩乐不像房子是刚需,愿意负债支付吃喝玩乐的人毕竟不是大多数。

上述两点都是慢活儿,急不得,自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说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阶段。许多人感觉现在不如过去宽裕了,就是转型阵痛。

既然是阵痛,那过一阵就会好的。

对于国家来说,是过一阵。对于我们普通人,可能是十年。

但终究是会好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fz/17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