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第三产业占据我国海洋经济半壁江

热点第三产业占据我国海洋经济半壁江

在10月30日召开的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年已占据海洋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驱动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海洋第三产业是指为海洋开发的生产、流通和生活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部门,主要有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服务业等。这份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新华(青岛)国际海洋资讯中心和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联合编制的报告显示,-年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分别为47.2%、47.9%、48.6%和49.5%。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张宏声在论坛上表示,伴随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将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尽管部分产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海洋服务业比重稳步提高,发展形势日益良好。

  

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同样印证这一趋势。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6.94%,其中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8.8%,继续领先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成为海洋经济提质增效的主要动力。特别是随着海洋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邮轮、游艇、休闲渔业等新兴旅游业态规模不断壮大,旅游消费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上半年我国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2.1%。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曙光表示,我国海洋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未来一定时期内,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以海洋强国战略为指引,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大力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旅游、海洋信息服务、涉海金融等产业提升海洋经济整体实力。

  

刘曙光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还需要在加强现代海洋服务业、做大海洋第三产业的同时,继续提升新兴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近年来,随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产业技术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速,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经济正在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据统计,年我国船企和海工骨干企业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金额.6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2%,位居世界第一。今年5月公布的《中国制造》已将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列入了十大重点领域。山东、浙江、福建等省份加快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优质项目的培育和集聚,相继建成一批海洋生物医药园区基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2.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沈体雁说,海洋生物医药是中国海洋经济的“潜力股”,青岛、大连、上海、烟台、广州等沿海城市已相继建立了以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为代表的主导产业。他预计,未来以海洋生物医药为主体、以深海养殖和高端旅游为两翼的海洋大健康产业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海水综合利用方面,青岛、天津等沿海城市不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截至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个,产水规模92.69万吨/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20万吨/日。海水利用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12.2%。

  

与此同时,海洋可再生能源也保持平稳增长。上海、江苏、山东、、辽宁、广东、海南等多个省市制定了海上风电规划,税收优惠、配额管理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提升了企业对海上风电行业的投资预期。报告显示,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9兆瓦,同比增长53.5%。

  

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由新华(青岛)国际海洋资讯中心主办,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会、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协办。来自国内以及美、俄、英、德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多位海洋科技、经济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论坛围绕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海洋产业金融服务、深远海技术的前景及应用等议题进行研讨,旨在为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来源:新华视点)

版权声明中国海洋网致力于好文推送,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实原作者姓名,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海洋网推荐:

您可发送以下数字,







































白癜风早期症状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fz/3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