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日讯134期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发改委扶持特色小镇哪些地方有望入选?

对于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有优势、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城镇,将更有希望遴选为个特色小镇,政府将强化对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支持特色小城镇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功能。

浙江通过非镇非区的特色小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原则,从四个“更加注重”推动建设高质量的特色小镇,打造供给侧改革新平台。贵州立足山地实际,坚持改革创新驱动小城镇发展、协调推进城乡统筹、坚持生态绿色理念、体现民生为本,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特色镇。

2.《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打造三大增长极

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3.关于中外城市发展的比较与反思

中国近年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既有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有一些是由于扭曲的激励机制所造成的。主要观察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功能定位太高太全、地方政府推动城市化心情急、城市规划及相关政策变化快。而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源,还需从理念、制度、资源这三个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来考虑。通过与美国特色小城镇发展比较,提出“舍得放、慢一点、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责编:黄玉洁张颖

二.城市与区域交通

1.以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破解交通堵局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纷纷陷入交通堵局。国外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减少城市流动性。“新城市主义”发展一个相互联系的区域构架,形成多级多中心的大都市区;提倡小街区、小路网设计,通过方便快捷的步行交通系统,使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公交站点;提倡土地的混合利用,让人们可以在一个街区实现居住、上班、娱乐和购物。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高道路供给有效性。美国在城市规划领域研发了城市模拟软件,对城市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就业、交通、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进行关系分析,以指导城市合理规划布局。三、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疏解大城市压力。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理论。德国巴伐利亚州制定了《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将“城乡等值化”确定为区域空间发展和国土规划的战略目标,从法律上明确了这一理念。“城乡等值化”的从另一个方向有效缓解了交通问题。

2.导读|城市停车政策与管理专题

合理制定停车政策,城市能够更好地管理稀缺的停车位资源、为公共服务提供更多资金、缓解交通拥堵等。很多城市认为路内停车收费是一项技术难题,核心问题在于人们对收取停车费的接受程度,即如何实施停车收费政策。第一,通过建立停车受益区将收益用于区域内的公共服务。停车受益区以传统的居民停车证为基础,但在车主为停车证支付市场价格、停车证数量与停车位数量挂钩、停车收入用于改善公共服务有着重要差异。另一方面为使用停车费资助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了基础。第二,政府可以为本地居民、小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提供停车费折扣。向路内停车收取合理的费用能够有效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依据车辆大小的停车折扣可以产生经济、环境效益。

3.慢行交通需要更细腻的规划

一座城市,能否为自行车规划宜行的道路,已经成为当代城市是否宜居的一项指标。一、骑车难、机非混行且指示不明。路面资源有限,大部分路段仅能堪堪维持双向两车道,没有禁止自行车通行,却也没有留出非机动车道。除了要和机动车争路权,还有中心城区禁行道路多,指示标志却不清晰,在中心城区骑车,半路经常遇上“断头路”。二、专家言:资源重配是规划重点。《年上海市综合交通年度报告》中显示,上海中心城区15.9%的人使用非机动车出行,但是骑行环境却不够友好,自行车出行的安全性是不理想的。如何重新分配有限的道路资源应当是慢行系统规划的重点。朱玮认为,慢行系统的规划在技术上并不困难,关键还是要在观念上加以重视。其次就是在技术上和管理上要做得更加人性化、细腻一些,更多地为自行车出行者的安全与舒适考虑。”三、他山石、复制困难只能多摸索。随着交通拥挤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建设慢行交通系统。中国慢交通建设目前还有很多待改善的地方,很多人在讨论复制他国的成功经验,但毕竟人口数量、路面资源等均不一样,借鉴尚可,生硬照搬不行。

责编:姜智越李锦

三.中国土地

1.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多样化

有报道称,大连(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市土地流转探索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全程托管、园区租赁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涌现了一些“农户+股份制企业”的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农户+合作社”的土地托管经营、“农户+园区(基地)+龙头企业”的园区经营、“农户+集体+企业”的土地入股集体经营等典型经营模式。随着土地流转的扩大和多元,确保农民“四个不失”,即以地入股,不失地;以股分红,不失利;以股安置,不失业;以股为本,不失权。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了资源、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规模化生产经营还带动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另外,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中大幅增加非农收入。

2.国土部门|打出土地政策组合拳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9月12日上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举行“用活用好土地政策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一宗增减挂钩结余指标、两宗民间资本造成的占补平衡指标进行了易地交易,这在山西省尚属首次。通过指标流转交易,拓展了建设用地空间,缓解了重点项目占用耕地落实占卜平衡难题,更主要的是,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国家贫困县岢岚县通过三宗指标交易,收益近万元,并将全部用于扶贫攻坚。

责编:韩瑞青翟婧彤

四.城市住房观察

1.供给侧改革引领房地产行业转型创新生活模式或成突破口

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全新挑战。房地产供给与需求出现结构失调造成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出现“一线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很多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又库存过大”两大突出问题。面对困境如何破局?首先,找准市场需求是楼市供给侧改革的要义所在。过去,我国的经济政策主要集中在“需求端”发力,在房地产税收政策上,通过营业税征收条件不断调整,释放购买需求。然而,日益高企的房地产库存,证明了仅靠刺激需求已经不能解决房地产行业发展问题。第二,突破居住价值,升级第四代居住模式。细数中国居住时代的演变,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集体大院开始,形成了中国第一代居住。上世纪90年代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人们开始搬进了有物业管理的房子。年后,人们开始越来越







































白癜风特征
重庆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fz/3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