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快遞業的小知識

速遞服務或稱快遞服務(COURIERSERVICEOREXPRESSSERVICE),在當今世界,作爲一種先進的運輸服務方式越來越受到社會各階層客戶的普遍歡迎,並得到蓬勃發展。早在年,全球十大運輸企業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爲主要從事快遞服務的公司,這一事實足以證明快遞業在運輸業中不可低估的地位。近20年的發展,快遞業在發達國家的地位更加穩固,在發展中國家,快遞業必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得到更大的發展。本文擬遵循國際快遞業發展的規律,探求快遞業在中國的發展曆史及特點,就快遞業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做出簡要的評述和分析。

  一、快遞業發展的基本特征

  雖然世界著名的快遞公司的曆史可追溯到本世紀初在一個城市內的業務活動,中國的驿站曆史更可以追溯到年前甚至更早,但現代快遞業的設想在二戰之後才逐步確立,這是一不爭事實,尤其是20世紀60-70年代,以電子計算機爲主的先進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引入,高速公路、大型航空飛行器的發展,使快遞業開始快速向全國網絡和全球網絡規模發展。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處理文件、資料、圖紙、貿易單證等爲主的函件快遞和處理樣品、高附加物品、社會活動禮品和家庭高檔商品等爲主的貨物快遞這兩種方式並同時得到發展,只是小規模的快遞公司由于其能力有限,經營重點各有不同,國際知名的快遞公司依靠其強大的技術和網絡優勢,均不斷擴展勢力,在某一區域甚至全球逐漸形成優勢,並開辟了多種新的服務方式和手段。分析快遞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尋求其發展規律對正在發展中的中國快遞業是十分必要的。

  1.社會經濟因素

  上世紀60-7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國間的貿易壁壘不斷消除,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活動愈加活躍,生産、經營和社會活動趨于高效率和快節奏,時間價值越來越重要,大量的樣品、單證、商務函件、資料的快速傳遞需求,爲函件快遞業者提供了大量的貨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産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高科技企業的大量産品,體積小、重量輕,貨值卻很高,占用流動資金很大,快遞運輸能將這些産品盡快送給客戶,並提供良好的包裝、倉儲、報關物流服務,滿足了企業的需要,實現了最大可能的社會化分工。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快遞業的發展甚至與世界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上世紀50-60年代北美、歐洲的經濟複蘇導致了現代快遞業的逐步形成;7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開始執世界之牛耳,日本幾家瀕臨倒閉的按傳統經營的公司紛紛效仿西方,轉變成經營快遞的公司,並引入符合日本特點的服務項目,從而使日本的快遞服務業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進入80年代,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世界各大快遞公司紛紛捷足先登,使得韓國、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的快遞業從無到有,20世紀末期,成爲大型快遞公司的主要貨源集散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與時俱進的中國經濟發展更使得快遞業在中國大地風起雲湧,快遞業的年增長率遠高于同年GDP的增長率。

  2.運輸工具和設施

  快遞服務的基本特點首先體現在快速和靈活方便兩方面,故此,快遞運輸必須具備完成長途運輸的快速運輸工具和負責集散貨物、分發、派送的小型運輸工具,具備這種要求的運輸工具顯然是飛機和各種類型的專用汽車。承攬全球速遞的大型快遞公司其擁有的先進的飛機數量,絕不亞于世界著名的航空公司所擁有的飛機數量。當然,各個國家和各個地區的區域交通環境的不同,也導致在日本或歐洲這樣區域經營的公司依靠大型貨運汽車來承擔中長距離的運輸。

  另外,在貨源集散地,尤其是各公司經營區域的中心地區,快遞公司必須設置專用集配、中轉和控制中心,配備有大型倉庫群、電腦中心、控制和指揮中心、客戶服務中心、運輸工具存放中心等設施。

  3.先進的管理手段

  實現快遞物品的門到門或桌到桌服務,必須及時、准確地接收顧客信息,快速處理單證,實現物品的全程跟蹤,隨時解答顧客查詢等。爲實現這些功能,快遞公司必須配備先進的計算機網絡、先進的通訊網絡、以及能夠滿足和實現各種個性化的、特殊的快遞服務需求的特有軟件和硬件功能。隨著現代IT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競爭的愈加激烈,速遞業者不得不爲此投入巨大的財力和人力。20世紀的最後十年,UPS在電子技術方面共投資了億美元,不僅實現了對包裹運送的每一步緊密跟蹤,而且使其在電子商務大潮中占據有利地位。

  4.優良的服務功能

  現代社會要求實現最大可能的社會化分工,快遞業者間的相互競爭更要求各企業提供最優良的服務手段和服務功能,以此爲動力,快遞服務一方面不斷提高和完善函件快遞桌到桌服務水平和物品快遞的門到門水平,例如,FedEx創始人-史密斯癡心不改所創立的翌日快遞使FedEx確立了在美國快遞業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服務功能還呈現出向多樣化發展,向物流發展的趨勢。

  二、中國大陸快遞業的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快速發展,經濟建設、國際國內經貿活動,以及人民生活需要爲快遞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條件,現代快遞業在中國從無到有,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發展成幾種模式,分析如下:

  1.郵政特快專遞(EMS)雖開中國快遞先河,但已失去一枝獨秀的地位。

  我國郵政先後于年、年開辦了國際、國內特快專遞業務,開中國大陸快遞業之先河,目前也已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其國內業務通達全國縣級以上城市,國際業務依賴萬國郵聯系統和與全球著名的TNT集團建立合作代理關系,通達全球余個國家,其進出境通關業務直接在海關設在郵政系統的辦事處辦理,故可迅速報關、清關,加快了傳遞時效。

  EMS國內業務雖在函件快遞方面執牛耳,其實很大原因是EMS將國家賦予郵政的普遍服務政策(郵政車輛城市內通行無阻、郵件重量超?郵件的規定、EMS郵件等同于真郵件享受鐵路、民航的優先裝運權等)施用于並非完全符合普遍服務內容的國內EMS業務,而導致競爭對手與其不在一條起跑線上;EMS國際業務則由于國際上著名快遞公司介入中國市場,使得EMS國際業務市場占有率逐年下降。EMS發展至今,其服務質量、送達時間、客戶服務方面並不能很好地滿足廣大用戶的要求,客戶投訴時有發生,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報刊上就披露過客戶發出的特快專遞爲何快不起來?的呼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各國EMS均存在的問題,這就是EMS並不擁有全部快遞運輸工具,使用不屬于郵政的飛機、火車等長途運輸工具,不便于協調、配合;還有就是由于中國郵政的體制問題、技術支持問題、服務意識問題、各國利用萬國郵聯系統和國內各郵政局間清算不暢問題等導致的服務質量的每況愈下,就連萬國郵聯總局局長也不得不承認競爭對手利用了我們(EMS)服務的失望。實際上,這是各國郵政均存在的問題,例如日本郵政物品快遞市場占有率從年的63%下降至年的23%。

  當然,不應否認,近年來,EMS在技術支持、改進服務、推出特色服務、開展物流探索方面,正在不斷改進,而且有所起色,但前述致命性問題恐難于在短期內有突破。

  2.世界著名快遞公司打入中國大陸市場,占據國際快遞業務主要市場。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大快遞公司均看好中國市場,DHL、UPS、FedEx、TNT、OCS、Airborne等國際快遞公司陸續與中國企業成立合作合資公司或建立代理關系,這些國際快遞業巨頭的介入,爲中國大陸快遞市場注入了活力,借助其龐大的國際網絡、優良的服務功能和成功的經驗,不僅爲廣大的中外客戶提供了便捷的服務,也使這些公司及其國內合作夥伴們獲益匪淺,目前,僅六大合資快遞公司已占有中國大陸60%的國際快遞服務市場份額。這些公司的業務絕大部分是爲中國對外經貿活動服務的國際業務,一方面因爲具備國際業務的實力,另一方面國際業務利潤也較高,開展國內業務,除了國家政策層面的不太支持以外,這些公司與國內運輸工具協調、配合也有難度,很難實現國際化的標准快遞服務。

  3.國內其他快遞公司異軍突起,方興未艾。

  在我國快遞市場巨大潛力的驅使下,國內相繼成立的不同模式的快遞公司,雖分屬不同的運輸系統,以不盡相同的經營模式,在不盡相同的快遞市場中不斷摸索和發展,但已顯示了一定的活力。其主要代表應該是大通快遞(EAS)、民航快遞(CAE)和中鐵快運(CRE)。其中EAS通過與FedEx的合作,積累了經驗,鍛煉了人才,目前在做好與Airborne合作的國際快遞業務的同時,已開始發展國內快遞;CAE則一直是借助民航系統的航線和場站優勢,借助國際交往的優勢,國內和國際並進;CRE則是在利用中國鐵路的旅客列車行李車作爲主要運輸工具,輔以快捷方便的短途接運汽車,開辟了別具特色的利用鐵路的快遞服務,並開始涉足國際業務。另外,國內許多民營企業開辦的快遞企業,風起雲湧,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三、快遞業在中國繼續發展的啓示

  綜上所述,快遞服務作爲運輸、物流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其必然的發展規律可循,在當今國際化潮流當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當中,在中國的經濟國際化依存度愈加增大的現實當中,中國的快遞服務業如何健康發展,爲國家的經濟發展,現代化進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有必要認真考慮並對相關問題做出科學的、符合客觀規律的,與世界接軌的回答。

  1.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爲快遞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市場呼喚功能完善的快遞企業。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分工將更加細致,要求提供成熟而健全的服務體系,作爲第三産業的一部分,快遞業的市場非常巨大,與發達國家相比,市場潛力有待開發,尤其是物流業的發展,爲快遞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但是,目前,在中國從事快遞業的各類公司只是在以各自的優勢開拓市場,受各自條件的限制,尚未形成聯通國內、國外,具備強大的經營實力,提供優良、完善的服務功能的快遞企業。實際上,各快遞企業已經不同程度地意識到整合的力量,希望相互合作、共謀發展的呼聲早已喊出,限于體制的因素、各人自掃門前雪的觀念束縛、短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的不協調,合作尚未進入實質性的階段,何談整合的可能性。

  2.快遞業發展呼喚立法,公平競爭、有序競爭才是快遞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市場經濟無法回避競爭,但是,競爭的基礎必須以公平爲前提,以有序爲條件,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公理,毋庸置疑。中國的快遞業既是爲市場經濟服務的一個重要行業,其本身也是市場經濟的一個部分,自然也面臨著公平、有序的問題。解決這個阻礙中國快遞業發展的桎梏所在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立法的問題。EMS依據《郵政法》及其並不讓他人所信服的《解釋》去強調專營;而其他多家外經貿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貨運代理管理規定》批准的國際快遞企業,從事國際函件快遞業務,又不能合法經營克以下的函件,即使辦理了委托手續,克以上的函件,那是什麽樣的函件。立法衝突在此荒唐地出現了。更不用說,國內的快遞業務市場,無法可依,導致幾個人,租一間辦公室就可以開展快遞業務,客戶利益無從保證;郵政系統也可以辦理每件超過30千克的所謂超常規郵件。因此,快遞業呼喚立法,就是要把快遞行業當作一個完整的行業來考慮,根據其曆史發展和業務實踐,以對快遞業經濟規律的總結爲前提,以促進民族快遞業的健康發展爲目標,規範快遞業者的資質條件和經營行爲。

  3.入世給中國快遞業帶來的機遇,只有通過政府部門和快遞業者的一致努力,才有可能成爲振興民族快遞業的真正機遇。對于與國內、國際經貿活動有著緊密關聯度的快遞行業,入世這把雙刃劍導致的巨大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那麽,對于年輕的中國快遞業,我們的與快遞業關聯的政府主管部門和我們的民族快遞業者,應該如何以國際化的觀念、以振興民族産業爲己任,以符合快遞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來應對入世的挑戰?我國WTO的權威專家--薛榮久教授曾經明示:入世後,我們的政策要統一,將來外貿政策也肯定要統一;我們的政策的透明度加強,暗箱操作的成分減少;國營企業入世後要受到約束,按照世貿組織的要求,世貿組織成員中存在國營企業是可以的,但是這些國營企業不能搞壟斷。在此,也不得不再次提到WTO的國民待遇、公平貿易、貿易政策法規的全國統一實施和透明等原則,這些原則都是適用于列爲服務貿易的快遞服務的。

  因此,我們真誠地希望我們政府相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爲我國的經濟發展爲總目標,從中國的整體利益出發,爲壯大民族快遞産業,去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去切實監管、規範和指導具體的快遞經營活動,而不是動辄以部門利益、地方利益出發,做出被國人、世人所不齒的關乎國家經濟發展大計的決策。我們同樣也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民族快遞業者們,以發展國家民族快遞業爲己任,充分利用我們所具備的比較優勢,練好內功,壯大實力,發揮大兵團作戰的優勢,摒棄門戶之見,拾遺補缺,共同發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下去,而不是在競爭中兩敗俱傷,消亡殆盡。我們相信,只有如此,爲民族快遞業付?一個汗珠摔八瓣的努力的人們,才能夠不辱使命,去實現遠大的振興民族快遞業的抱負。

?感觉好!就分享到朋友圈给朋友们吧!点击右上角按钮或者选择分享至朋友圈或者你也可以收藏起来哦

以下都是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









































海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甘肃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fz/4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