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十一月四日(周五)下午2:00~5:00地点:中国美院南山校区四号楼演讲者:RupaliGuptePrasadShetty主持:黄孙权教授
黄孙权:认识这两位朋友,是因为我到印度做田野,跑了很多城市,最后一站到了孟买,因为朋友的关系就介绍这两位建筑师。他们有很多传奇故事,等一下他们的演讲中会说。这两位朋友带我们去了孟买最大的贫民窟,它是世界上第二大贫民窟,在非常狭小的面积里头大概住有多万人。你进到那个贫民窟里面会发现所有街道和校园都非常干净,每一条街道和巷子都是一个生产工作坊,这条街全部都是玻璃回收的,这条街全部都是烧陶器的,这条街是洗衣服的,每一条巷弄都是一个生产的工作坊,非常有生产性。反而真正比较贫困的人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们都是在那个城市和贫民窟的外围,那些人是真穷。你如果了解孟买这个贫民窟就会重新理解这个城市,有关我们怎么看待城市的问题,这是他们研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另外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就是他们两位其实都是孟买非常好建筑学院的教授,但是他们不满孟买建筑学院的教育体制,所以他们两位就跟其他六位建筑师合作创立了一个建筑学院,叫做环境建筑学院(SEA)。他们只是用了中学的旧的校园,你如果去会非常惊讶,还没有我们一栋楼大,可是他们在里面搞了正规的建筑教育系统,后来这个教育系统被印度政府认可,念过五年的建筑系以后就可以考建筑师了,非常前沿的建筑学院建构,而且把建筑学院建构以一种新的实践论述来操作,这些事情都非常震撼我们。在我们沟通和访问的过程当中,他们其实一直不断地问我一些基本的问题,因为我还有几个其他朋友在孟买大学教书,都是建筑系的老师,他们向我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假设纽约有建筑白派,欧洲有维也纳学派,威尼斯学派,那孟买是否有自己的建筑学派?不可能把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潮直接拉到东方来或者拉到印度来做,必须重新思考我们所有这一套建筑学院的训练跟城市规划的逻辑,所以我们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邀请到这两位来分享一下孟买的经历,我们鼓掌欢迎一下!
Rupali:很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这边,我与黄老师在两年前就已经认识。我们是建筑师出身,其实现在做的东西是跨领域的,包括艺术在内,或者建筑,我们觉得现今对于学科之间的划分是比较有问题的,希望大家能够跨越学科来看待问题。
海报上也已经说了,今天主题是《看见城市的命题》,是以孟买为出发点。其实这些是我们自己的草稿,一个未完成的状态,所以是黄色的。我们知道很多同学已经去过印度了,但是希望大家能够以新的定位去看印度,从概念上来去跨过这个城市的整个定位。这幅海报其实是来自一部几十年前的电影——《银翼杀手》。城市主要是由两个想象来构成的,其中一点就是技术建造出来的乌托邦式的城市框架;另一个就是信息流,就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库建造在里面。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一个城市建立起来也是对环境很大的破坏,人们还有贫穷问题、贫民窟,所以是两种不同的角度。但是我觉得从这两个角度来都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两种概念都是比较固定的,不是流动的想法,时间是比较单一的,空间也不太可以穿越,人在里面能起的作用,他自己的能动力是非常局限的。这部电影是《谍中谍》,她们觉得建造城市可以看作一个任务去等待完成。我们今天有带三个概念,我们用这三个概念来看城市。
城市是资讯流
银翼杀手
城市是(不可能)的任务
这就是我们第一个概念,孟买作为一个城市,它自己交易(transaction)的一种可能性。在这个城市当中发生了所有活动的一种可能性。这是一个孟买的城市规划图,你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都是固定的,线也好、建筑之间的界限也好都是比较固定的。在这张图上我们看到一条线,其实很简单,但是事实当中包含了整个空间当中复杂的生态环境,刚刚地图上的一条线放在实物上来看是一个这么繁华的景象,有很多事情在发生。这条街被占用,你可以看到那些沿街的小贩,整个商店的宽度很小,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去,旁边是那个商店分支出来的一些地方,他们尽量在扩张商店。后面是小贩自己住的地方以及库存的地方,一到夜里就会把货拿出来到街上卖。这是印度工厂里面工人的住所,非常狭小,其实那些都是公共的区域,虽然表面上只是幢很简单的建筑,但是他们的生活都是在那里进行。就算是一个房间,但是跟整个周边的环境和房间都是连在一起,都是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存在着。建筑物之间或者走廊之间是由一些小桥一样的走廊来连接着,但是它们也是作为公共场所被占用居住着。你在走廊上可以看到的这些物件不是一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大家共用的。所有的住户其实都是租了这个大厦里面的单间,虽然他们在夜里睡觉可能只是一张床,但是白天的时候整个区域都是开放的,每条街上的人都可以走进来,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区域。
ThisisthedevelopmentplanofMumbai.Whatappearsasonelineinplan,inreallifethickensouttoshowa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初期白癜风能治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