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芯片设计是连接国内半导体制造和市场的桥梁。全球IC第三次产业转移中,芯片公司由重设计走向轻设计。”
——戴伟民
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美国时间深夜12点,刚刚结束了公司董事会的戴伟民博士又坐在了电脑前,他正准备给一位海外客户写信。
当前全球经济因新冠疫情陷入低潮,半导体行业也正面临困境。“芯原的芯片设计服务模式有‘逆周期’的属性,在大环境困难的时候,我们有很多机遇。”
在产业蓬勃发展时,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企业均受益于“水涨船高”;而在产业处于低潮时,尤其在遭遇疫情期间,芯片设计企业理应韬光养晦,积极储备新产品,以待时机成熟时厚积薄发超越对手,但困难时期不便扩张,因此需要寻求一流的芯片设计服务公司来进行合作。
芯原立足中国,受益于此次国内疫情控制成功,复工复产顺利,具有很强的优势来争取海内外的客户。此外,在产业困难时期,半导体IP公司生存尤为不易,估值打折,也是收购IP产品或公司的好时机。
芯片设计
连接半导体制造和市场的桥梁
在浦东高质量发展、产业能级倍增的蓝图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提出在芯片设计上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国内芯片设计企业的第一梯队,年成立的芯原也是最早一批入驻浦东的芯片企业之一。恩智浦、谷歌、脸书等国际巨头背后都有芯原技术的支持。
过去,国内下游的应用所采用的芯片产品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我国的半导体产业起步晚,较为落后,不仅处于价值链的洼地,还不利于国产芯片产业的安全可控。
如今,国内芯片产业制造和应用端发生了变化。国内芯片制造工艺水平逐渐提高,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应用市场拉动芯片需求,作为连接国内半导体制造和应用的关键一环,芯片设计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浦东芯片产业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戴伟民认为,作为产业链打通的关键一环,芯片设计是连接半导体制造和市场的桥梁,将在产业集群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嵌入式系统芯片中的软件服务已成为芯片设计服务业的重要内容。随着智能时代到来,嵌入式处理器正引领芯片设计走向定制化。
戴伟民介绍,“现在是‘软件定义一切’,以前是先有硬件,再写软件,现在是先有软件架构,再定义硬件系统。”芯原的许多客户也在要求他们具备软件设计能力。据悉,物联网应用的碎片化属性要求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可裁剪,且灵活可定制化,这对系统芯片设计的软硬件结合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对此,浦东软件产业也为芯片设计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从制造代工到设计代工国内芯片设计发展伴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第三次转移。
20世纪70年代
半导体产业的发源地美国将系统装配、封装测试等利润含量较低的环节转移到日本等地,日本半导体产业由此开始积累,最终在家电领域实现突破,由此产生了半导体产业的第一次产业转移;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在半导体应用从家电到个人计算机的转型过程中,中国台湾着重发展半导体制造技术,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了关键地位,韩国则聚焦存储技术,由此产生了半导体产业的第二次转移;
21世纪
随着个人计算机产业向手机产业迈进,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业逐步完成了原始积累,并以国家战略及政策为驱动力,在众多领域实现快速与全面布局,逐步驱使全球半导体产业从韩国、中国台湾向中国大陆转移,即第三次转移。
芯片产业讲求规模经济效益,提高毛利率首先是要控制成本。三十年前半导体产业第二次转移催生了晶圆代工(如台积电)+Fabless的模式,行业由高度垂直整合转变为水平分工。制造代工模式降低了芯片公司的固定资产投入,但是设计研发仍然占据芯片产业的大量成本投入。
如果把设计芯片比作盖房子,芯原的IP就像房子的厨房、卫生间,能够为客户提供芯片设计的基本模块,而芯原的一站式芯片设计服务则相当于帮客户盖房子。“现在的芯片就像搭积木一样,”戴伟民认为,轻设计模式将引领下一波产业转移。
在美国如果一条产品线的毛利率为40%,即使这个产品线目前仍赚钱也要被砍掉,这是因为这个毛利率不足以支撑后续的研发投入和产品营销。这时就需要芯原这样的芯片设计服务公司,用“设计代工”的模式,来降低芯片设计公司在研发团队、周期和风险等方面产生的成本投入。
如今的芯片领域,IP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壁垒,也是高通、ARM等国际高科技公司成功的关键。据戴伟民介绍,芯原每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占营收的约30%,年IP营收在全球业内排名第六,在中国排名第一,而且芯原的IP比全球排名前五的公司种类更多,成长更快。
在设计能力上,芯原几乎每星期都会推出一款芯片,一年推出50款芯片。目前,芯原已拥有14nm/10nm/7nmFinFET和28nm/22nmFD-SOI先进工艺节点芯片的成功流片经验,并已开始进行新一代FinFET和FD-SOI工艺节点芯片的设计预研。
“芯原的设计能力国际领先,设计效率在国内占第一梯队。”戴伟民表示。
据悉,芯原主要针对汽车电子、监控,物联网、通讯、智能计算、AR/VR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核心IP,搭建出了比较完整的平台。比如在汽车电子领域,芯原的图形处理器GPUIP被广泛应用在汽车数字仪表面板、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以及后座娱乐系统。
众多全球知名汽车OEM厂商已经将芯原的图形IP用于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且多家高端汽车品牌还将芯原的图形IP用于可重构仪表面板,在市场中占有绝对领先的地位。
带动国内设计水平水涨船高随着AI、5G时代的到来,国内芯片市场出现很多机会,许多互联网公司开始布局自己的芯片设计。对于互联网企业向芯片设计延伸,戴伟民认为,互联网企业和芯片企业基因不同,在产业生态里各有专长。
在Fabless模式时代,许多日本公司动作比较慢,仍然坚持自己建造晶圆厂,最后被一些韩国和中国台湾公司赶上。而在第三次转移中,轻设计模式加速芯片设计整体水平,这时企业就要借助设计服务平台的力量轻装上阵,不需要自己再重头做起。
作为一家IC设计公司,芯原没有自己品牌的产品,却为Intel、恩智浦、博通、三星、紫光展锐等公司提供芯片设计服务或IP授权服务。可以说是芯片设计企业的幕后英雄。换句话,芯原是芯片设计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戴伟民强调,芯原在芯片设计服务领域的成绩,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国内的芯片设计水平。
据悉,目前芯原服务的国内客户占比50%,意味着芯原正带动国内芯片设计水涨船高,接近国际一流水平。在戴伟民看来,这就是做产品和做平台的区别。以前为客户提供IP,现在提供平台。例如芯原为客户提供不可或缺的视频编解码平台解决方案,企业设计不同产品时就不需要再重新设计这个模块。
戴伟民将企业定位划分为四个境界——产品、服务和平台、生态、标准。芯原的下一个目标瞄准了生态孵化,有潜力的公司,通过芯原国际领先的平台服务,可轻装上阵,这样就会有更大的成功率,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优质的芯片设计公司扎根浦东。在集成电路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助力浦东在芯片设计领域形成一定集群效应。
““‘危机’一词由‘危’难和‘机’遇两词组合而成,危中有机,转危为机。相信芯原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考下,一定能迎难而上,把握机遇,再创佳绩。”戴伟民如是说。
随着公司科创板上市步伐临近,芯原正全力以赴,稳步驶向快车道。
文字丨树丫儿
美编丨小小粉刷匠
投稿邮箱丨pd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