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反常的四点启示青年就业为何与服务复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中泰证券张德礼游勇)

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二季度复苏斜率虽有所放缓,但服务业仍是经济的重要支撑和结构性亮点。不过和以往不同,今年服务业疫后恢复,并没有带动青年就业的改善,即服务业景气度和青年就业状况出现了背离。失业率的这一反常表现,该如何理解?

1、就业为何与服务业强相关?

无论是从就业市场的存量和增量,还是从波动性来看,服务业都是对就业影响最大的行业。

首先,从存量角度,三产(服务业)吸纳半数就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相关服务业)四大行业,最主要是农业。

二产业包括四大行业,即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水电燃气生产供应业和建筑业。其中采矿业、制造业和水电燃气供应属于工业,因此二产也可以说包含了工业和建筑业。

三产即服务业,除一产和二产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

一、二、三产中,第三产业就业占比最高,接近一半。根据《劳动统计年鉴》,年全部就业人口(7.47亿人)中,有3.59亿人从事服务业,占比48%。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三产就业比重虽有小幅下降,但仍旧高达47.1%。

服务业就业中,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教育、住宿餐饮的占比较高,合计超过一半。年上述行业在城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中分别占比26.1%、9.6%、9.5%和9.3%。

其次,从增量角度看,三产(服务业)是新增就业的主要来源。

疫情前,一产和二产就业数持续减少,三产支撑就业增长。-年,一产和二产对就业的拉动均为负,唯有三产正向拉动就业。以年为例,一产和二产分别拖累就业下降4.4和0.6个百分点,三产带动就业上升1.9个百分点。

第三,从波动性来看,三产就业的波动性也强于一产和二产。

一产就业主要集中在农业,二产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相比于服务业,工业一方面有产成品库存可作为缓冲,另一方面更依赖设备、技术工人等,因此需求波动向工业就业的传导相对较慢,波动性要低些。

PMI指标与CPI均可印证三产的就业波动大于一产和二产的。PMI从业人员指数反映就业景气度,非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波动性大于制造业的。服务业CPI与核心CPI差别在于非食品和能源的消费品。服务CPI波动大于核心CPI的波动,侧面反映服务业的供需波动更大。

因此,就业与服务业的相关性更高,城镇调查失业率通常与服务业反向变动。

服务业生产经营有两个观察变量:社零和服务业PMI。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零)是从批发零售端对消费进行的统计,也可以作为批发零售行业的反映。餐饮更多反映住宿餐饮行业的景气度。

服务业PMI则是针对服务业企业的景气度调查,能够反应服务业整体的景气情况。

总量层面使用最多的就业指标是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与服务业PMI、社零同比均呈反向变动。

2、今年青年失业率与服务业相背离

疫情以来,就业同样遵循与服务业强相关的规律,失业率与服务业反向变化。

疫情期间,就业压力主要来自线下消费场景的约束,以往吸纳最多就业的服务业生产经营最大的约束压力是疫情,此时失业率与服务业反向变化。

当疫情防控压力较大时,服务业与就业承压,失业率上行;当疫情好转后,服务业恢复,失业率回落。社零同比与新增确诊数反向变化,失业率与新增确诊数呈同向变化。

今年以来,服务业延续修复,就业市场改善,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步走低。

年Q1,经济迎来“开门红”,消费零售等均有亮眼表现。进入Q2后,服务业虽有放缓,但仍在修复。

1-3月,服务业PMI不断走高,分别录得54、55.6和56.9。4月和5月,服务业PMI(分别为55.1和53.8)虽有回落,但绝对水平仍然高于去年下半年。

随着疫后积压需求释放,社零增速与批发零售行业销售增速放缓。1-2月、3月、4月和5月,社零分别同比增长3.5%、10.6%、18.4%和12.7%;考虑去年低基数的影响,按照两年复合同比口径排除基数效应,社零同比分别增长5.1%、3.3%、2.6%和2.5%。

餐饮消费在Q2甚至表现更好,4月。1-2月、3月、4月和5月,餐饮收入分别增长9.2%、26.3%、43.8%和35.1%。两年复合同比口径,分别增长9.0%、2.8%、5.4%和3.2%。

经济修复过程中,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回落。2月读数为5.6%,5月降至5.2%。这已经和年同期相差不大(5.0%)。其中,25-59岁调查失业率5月甚至降至4.1%,这是年公布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尽管整体的失业率和服务业强相关,但结构方面却出现两点反常背离:

一是青年失业率与服务业的相关性逆转,青年失业率超季节性持续攀升。

由于毕业季等因素扰动,青年人口的失业率季节性更强。但即便剔除季节性,今年超季节的失业率同样持续走高,并创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我们观察剔除季节性因素后的超季节失业率(超季节失业率=失业率-季节性失业率),今年1-4月超季节失业率一路升至10.4%,平均超季节失业率达到8.1%,明显高于前两年的同期水平。

二是青年(16-24岁)失业率与25-59岁失业率走势背离。

城镇调查失业率有16-24岁和25-59岁两个年龄段的统计。在就业人口中,16-24岁群体占约1成,25-59岁群体占比约9成。整体的失业率走势由25-59岁这一群体来主导。与今年16-24岁失业率反常攀升不同的是,25-59岁失业率却超季节性下降,5月降至公布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3、失业率背离的原因:经济的分化

青年失业率的反常攀升已经引发足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js/17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