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另类战场中国经济2020保卫战投资

在疫情发展演化不确定的情况下,对年经济增速做精准预测,或许为时尚早。但GDP增长小数点后一位数的回落背后,可能是多少规模以下企业的破产和失业,因此,定性研判疫情影响方向,提出控疫情、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的实质性措施,不仅有现实意义,且刻不容缓

《投资时报》记者邓妍

始料未及。

这或许是一月中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的核心关键词。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性高于年非典,为此,1月下旬以来,中国采取的应对举措明显强于非典时期,多地封城、部分公交停运、复工延迟等,均给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尽管目前各行业准确统计尚未出炉,《投资时报》记者粗略整理的一些高频指标,已在折射中国经济保卫战,刻不容缓。

如根据中国票房网统计,今年除夕至初十,春节档电影票房收入不到万,去年同期,数据是近80亿;再如,不完全统计显示,飞猪平台上境内行程订单退订率达到70%—80%,1月末携程旅游度假方面退改订单超百万个,机票退改诉求总量达数百万个,较日常增长近10倍;此外,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春运前28天,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6.9%;从餐饮服务行业看,冲击更为猛烈,不少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归零。

疫情究竟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多大的冲击?如何稳经济、稳就业?有哪些宏观政策层面的应对之策可供考量?针对不同行业,又有哪些细分措施可以参详?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疫情当前,众多经济学家、学者、学术研究机构均分别展开调研、各自发表建议,一场经济界的“抗疫”之战正在打响。

在多位学者看来,新冠病毒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是显著的,且将主要体现在对居民消费、对就业等方面的冲击,但他们亦表示,疫情不会削弱我国潜在增长能力,当下要做的,首先是要争取将不利影响局限在一季度,尽可能不传递到二季度,避免造成全年期影响;其次,需面对现实,客观分析当前疫情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分清哪些是疫情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哪些是经济自身的规律。对于疫情,不要盲目乐观或悲观,更应看成是一次重大挑战和重大机会,借此推进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

非典疫情是研究首要参照系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年“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经济学家们普遍研究此次新冠疫情的参照系。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研究指出,根据年非典期间的经验,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三大行业,但这些行业基本上在疫情解除1—3个月之后就会迅速恢复。同时,考虑到这几年中国经济结构和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目前这三大行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已较非典时有所下降,因而,此次新冠疫情对经济的相对冲击会比非典低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鲁政委还有一个观点是,从国际金融市场的经验看,疫情冲击亦难持久。

鲁政委考察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实行“国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js/18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