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人物一名知识产权人30年的执着与

IPRdaily,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产业媒体

.cn,60万知识产权人的上网首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文章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苟红东[1]宝鸡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原标题:专利老兵IP人生中N个第一次

IPRdaily导读:笔者自大学毕业一头扎进知识产权行业30年,就与知识产权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专利事务所“勤杂工”干到全面负责宝鸡市知识产权工作;笔者见证着我国专利事业发展的进程和我国改革开放及法制建设取得的进步与成果,并竭尽所能为热爱并改变人生的知识产权事业贡献力量。今天,笔者特与大家分享30年专利生涯期间发生的诸多第一次事件。

题记:专利老兵苟红东,大学毕业一头扎进知识产权行业30年,从专利事务所“勤杂工”干到全面负责宝鸡市知识产权工作;当被人皆称专家时,均以“专利老兵”自称,其职业经历中在专利事务所从事过专利流程管理、专利文献检索服务、专利技术中介服务、专利申请代理、专利纠纷代理;在地方知识产权局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宣传和培训,专利行政执法到宝鸡市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负责人。

30年的专利工作生涯与知识产权结下了不解之缘,期间发生的诸多第一次事件,特分享给大家,期待与各位同行回味我国专利事业发展的进程,见证我国改革开放及法制建设取得的进步与成果。

一、我第一次听说,并了解专利概念——与专利结缘

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正值大一期末考试期间,我在西北大学学生食堂吃饭时买到当天出版的《西北大学校报》,校报上连载有专利小知识,抱着好奇心浏览了一下。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按照我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科学无国界,发明创造应该大公无私的共享才对,用专利垄断起来岂不是天下大乱。后来就特别留意并坚持看每周的连载,终于明白专利制度是激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进步从而带动经济发展的很好的制度,发达国家早已经实行几百年了。当时我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引进更多先进技术,与国际接轨,才有了我国专利制度的诞生。

后来,进入专利所,才了解到我国专利制度的出笼,当时也是遇到了很大阻力,特别是很多老干部担心给国外企业专利保护后会严重阻碍我国化工、医药行业发展,引起药价大幅度上涨造成老百姓看不起病。但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高瞻远瞩,力排众议,还是坚持成立了中国专利局,并加入了多个知识产权组织和国际条约,使得中国的改革开放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也才有了我国第一部专利法的出台。

自从了解了专利的概念后,凡是看到“专利”或“发明”等字眼就特别感兴趣。记得年,广西有个杂志叫《发明与人才》创刊,在报纸上做广告征求代理,我就被“刊物名”深深吸引,并去信,与同学做了该刊物的代理销售,作为我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的一份工作。平时开饭时,我们就在学校食堂门口摆地摊卖杂志,周末背着杂志在西安各高校去推销。虽然辛苦,所获也不多,但乐在其中,自己也被杂志文章中描述的发明“天那水”的创业人物不屈不挠的精神所鼓励,在校期间一直坚持勤工俭学,不仅没有靠家里供养,而且还给在农村的老父亲寄钱,在我们当地一时传为佳话。

二、我第一次走进专利事务所——注定了IP人生

年7月大学毕业时,按照成绩和政策,我本来应该分配到宝鸡市当时很出名的国营大厂,由于照顾班上其他同学,班主任找我谈话让我到宝鸡市人事局。我到人事局报到后,历经波折,等待了三个月后,人事局通知我到宝鸡市专利事务所(管理处)面试。当时,我国的地方专利代理机构都是国家事业单位,大部分在科委下面所设,并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模式(即事务所和管理处是一个单位)。面试我的是老所长,在了解了我基本情况后,问我:“是否知道专利是什么”,我就把在校报上看到的说给老所长听,老所长大喜过望,很快告诉我国庆节后来上班。上班后,有单位老同事问我与老所长什么关系,怎么这么快,这么简单就能录用,我一脸懵懂。后来,回想起来大概是我化学专业是单位代理人专业布局所急需,另外校报上看到的专利知识给我加分不少。因为当时专利法实施时间只有三年时间,绝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专利是什么,看来冥冥之中,母校那张校报决定了我后来的30多年IP人生。

三、我的第一份专利工作是勤杂工——夯实业务基础

年10月,不满23岁的我进入宝鸡市专利事务所开始了专利工作生涯。上班第二天,领导就派我到位于上海的中国专利干部学院学习一个多月,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对专利有了系统了解,也具有了代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学习结束后,原以为我也算百里挑一的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发挥的专业特长,能干很高大上的工作,结果领导安排给我的工作是:收寄信件,装订专利档案,油印文件,流程和费用管理,描图加上专利文献整理和检索服务,同时在代理人忙时还需要接待咨询和接听电话,刚开始觉得除了专利文献检索还能用到大学所学,其余简直是小学生干的,自感大材小用。

但是,随着慢慢接触这些工作,才体会到领导的良苦用心,通过整理代理人在代理过程中形成的专利技术档案并装订成册,了解了从接到技术交底书到专利授权全过程,并且仔细阅读的话,能通过代理人文件撰写和答复过程慢慢体会一份好的专利文本的形成需要付出艰苦劳动。自己也从这些文件中汲取了很多对自己以后执业生涯非常有用的营养。流程和费用管理,则让我对专利审批流程和管理烂熟于心。即使看起来又脏又累的油印文件,不仅磨练了我的不急不躁的性格,也让我体会到了代理人的艰辛,同时还掌握了专利局对申请文件印刷的严格要求。

由于,我大学没有学机械制图,开始描图时总是很慢,质量也没有保证,在领导要求下自学机械制图和机械原理,掌握了一门新技能。接待咨询时,自己感觉法律知识欠缺,于是报名参加了法律专业自学考试,并最终取得法律专业文凭。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为我以后从事专利纠纷代理和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从勤杂工开始,逐渐受代理人指派做一些简单案件撰写或审查意见答复及申请补正工作,慢慢熟悉了专利业务,在年首次全国专利代理人统一考试中以优异成绩取得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由此开启了我专利代理执业的新职业。

在专利代理人执业期间,我独立或与其它代理人合作,代理了超过千件专利申请,同时还负责建立了全市性专利文献服务体系,每周以信件方式有针对性给企业发布相关专利文献;另外还对所代理的优秀专利积极向企业推荐,进行技术贸易。

四、我运营成功的第一件专利卖了天价——初识专利价值

年夏季,我在《中国技术市场报》给宝鸡市龙泉中学一个高中生发明的“彩色磁性书写板”发了广告,广东高要一私营企业老板看上该专利技术,随后,签署了专利技术受让合同,以十二万元价格购买了该技术。在当时万元户还属于富豪的阶段,我给一个中学生的技术卖到了天价,我也获得了大家的赞许。但是后来该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原因是其中一个像小米粒大小的塑料部件需要做成八面体,而且八个面颜色还需要不一样。尽管当时这个学生做的有样品,是用手工花了很久时间打磨组装的,但当时条件下没有制作出该部件的设备,导致老板投资失败,后来按照合同约定退了转让费,老板也说看了样品才签的合同不怪我,但是后来在做技术中介时,我就吸取教训,不仅要了解技术本身,还要对加工和实施细节进行多方考证。在后来的执业过程中,促成了很多专利技术落地实施。

其实,当时这个工作叫技术经纪人,之所以要用今天时髦的运营概念,我也是为目前业界浮躁气息所困惑。目前大量搞专利运营的机构和人员,很多一不懂也不钻研技术,二不懂法律,一味利用金融概念跟风炒作。我接触的一些运营平台,洋洋自得的认为所谓的运营成果就是把别人专利转让给企业做高企认证,卖给个人评职称。如果我们的专利都是这些用途,不仅丧失了专利的核心价值,也会把专利发明人引入歧途。

同时这个经历也对我以后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qj/14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