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市统计局对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进行通报。据初步核算,上半年,株洲地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亿元,同比增长8.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个和0.2个百分点。
年初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紧扣“三个率先”总目标,促改革、调结构、抓项目,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企稳回升、总体向好的运行态势,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上半年,我市经济形势呈现五大亮点。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相比一季度,在全国持平、全省仅回升0.1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我市回升了0.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增幅相比一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幅相比一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持续趋优。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升,占GDP比重35.6%,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分别增长21.5%和24.7%;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上升,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9.8%;农村消费和升级类消费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内需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8.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1和0.8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零售总额.3亿元,增长11.5%,较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质量趋好。财税占比提高,上半年完成财政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逐步向好,前5个月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3.7亿元,同比增长16.8%;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5%。
民生民利不断改善。上半年财政用于民生类支出.8亿元,同比增长24.5%;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为年度目标的52.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6%。
这半年,株洲经济稳中有进
——专访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谭祖德
GDP增速从一季度的8%,到上半年的8.7%,株洲经济迈出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的步伐。成绩来之不易。7月23日,通报会后,株洲日报记者专访了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谭祖德。他从三个角度解读了上半年株洲主要经济数据。唱好“稳”字,三大产业平稳增长
上半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1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亿元,增长11.5%。
具体来看,在第一产业方面,种植业、林业、渔业分别实现了9.4%、8.2%、6.9%的增速,畜牧业基本持平,农业经济稳定运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4.3%,同比提高12.9个百分点。
在面临结构调整以及外部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亿元,增幅从一季度的7.2%回升到7.7%。以轨道交通装备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迅猛。
突出“进”字,积极因素加快聚集
经济运行趋稳的同时,多种有利的因素也在加快聚集。
经济结构向服务业加快转变。上半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7.8%;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4.8亿元,增长21.4%;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9.8亿元,增长11.5%。
新兴产业新业态加快孕育。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47.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1至5月,全市工业企业的利润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幅17.6个和9.8个百分点,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较一季度提高5个百分点,成绩相当不易。
盯住“好”字,发展态势企稳向好
除此之外,在影响居民生活的可支配收入、市场物价、劳动就业等方面,株洲经济正朝向好的态势发展。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增长10.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稳步减小。
物价稳中趋降。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零售价格总指数同比下降0.2%,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大大低于收入增长水平,有利于居民生活稳步改善。
民生保障建设加快推进。财政支出结构更趋民生,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73%。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