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的始载本草为《本草纲目》。李时珍曰:“处处人家多栽插之,亦蔷微类也。青茎,长圆,硬刺,叶小于蔷微,而花深红,千叶厚瓣,逐月开放,不结子也。”根据以上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月季花相符。15版药典月季花: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chinensisJacq.的干燥花。性味归经:甘,温。归肝经。功效:活血调经,疏肝解郁。用于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药用部位: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chinensisJacq.的干燥花。月月红,四季花,胜春,斗雪红,月贵红,月贵花,月记,月月开,长春花,月月花。艳雪红,绸春花,月季缸,月光花,铜棰子,四季春,瘦容。月季花。以花营或初开花朵完整、干燥,色鲜艳,气清香者为佳。月季,月季花,月月红,四季花产地与道地月季花商品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主产于江苏苏州、南京、无锡、靖江;湖北襄阳;山东长清、历城、荷泽;河北沧州、保定、唐山;上海、天津及北京郊区。以江苏苏州所产质佳。植株形态月季花RosachinensisJacq.月季花(群芳谱)月月红(江苏浙江),月月花(四川)月季花(原变种)R.chinensisJacq.var.chinensis直立灌木,高1-2米;小枝粗壮,圆柱形,近无毛,有短粗的钩状皮刺或无刘。小叶3-5,稀7,连叶柄长5-11厘米,小叶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近无毛,上面暗绿色,常带光泽,下面颜色较浅,顶生小叶片有柄,侧生小叶片近无柄,总叶柄较长,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仅顶端分离部分成耳状,边缘常有腺毛。花几朵集生,稀单生,直径4-5厘米;花梗长2.5-6厘米,近无毛或有腺毛,萼片卵形,先端尾状渐尖,有时呈叶状,边缘常有羽状裂片,稀全缘,外面无毛,内面密被长柔毛;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红色、粉红色至白色,倒卵形,先端有凹缺,基部楔形;花柱离生,伸出萼筒口外,约与雄蕊等长。果卵球形或梨形,长1-2厘米,红色,萼片脱落。花期4-9月,果期6-11月。原产中国,各地普遍栽培。园艺品种很多。花、根、叶均入药。花含挥发油、槲皮苷鞣质、没食子酸、色素等,治月经不调、痛经、痛疖肿毒。叶治跌打损伤。鲜花或叶外用,捣烂敷患处。单瓣月季花(变种)本变种枝条圆筒状,有宽扁皮刺,小叶片3-5,花瓣红色,单瓣,萼片常全缘,稀具少数裂片。产湖北、四川、贵州。此为月季花原始种。紫月季花(变种)本变种枝条纤细,有短皮刺;小叶5-7,较薄,常带紫红色;花大部单生或2-3朵,深红色或深紫色,重瓣,有细长花梗。产福建,具体地点不详,钟心煊采是否应属本组,有待研究确定。Metcalf发表福建蔷薇RosafukienensisMetc.inJourn.Arn.Arb.21:..直立灌木,具有小叶5片,无毛;花多朵呈伞房状圆锥花序,萼片披针形有羽状裂片,花柱外伸,离生,被柔毛,果实近球形,直径约7毫米,无毛。采收加工多于夏、秋采收半开放花朵,晾干,或微火烘干。类别特征月季花商品花朵多呈圆形或类球形,直径1-1.5cm。花托倒圆锥或倒卵形,长5-7mm,直径3-5mm,棕紫色,基部较尖,常带有花梗。萼片5枚,先端尾尖,大多向下反折,短于或等于花冠,背面黄绿色或橙黄色,有疏毛,内面被白色绵毛。花瓣5片或重瓣,覆瓦状排列,少数杂有散瓣,长2-2.5cm,宽1-2.5cm,紫色或淡红色,脉纹明显。雄蕊多数,黄棕色,卷曲,着生于花萼筒上。雌蕊多数,有毛,花柱伸出花托口。体轻,质脆,易碎。气清香,味微苦、涩。规格等级月季花商品均为统货,不分等级质量评价月季花商品以紫红色,半开放之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佳,产地以苏州所产为最优。炮制用法拣去杂质,摘去梗,筛去灰屑即得饮片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5~2.5cm。花托长圆形,萼片5,暗绿色,先端尾尖。花瓣呈覆瓦状排列,有的散落,长圆形,紫红色或淡紫红色。雄蕊多数,黄色。体轻,质脆。气清香,味淡、微苦。混淆品种常与玫瑰花有混杂。参见玫瑰花。各家论述1.《纲目》:活血消肿,敷毒。2.《分类草药性》:止血。治红崩、白带。3.《现代实用中药》:活血调经。治月经困难,月经期拘挛性腹痛。外用捣敷肿毒,能消肿止痛。4.《泉州本草》:通经活血化瘀,清肠胃湿热,泻肺火,止咳,止血止痛,消痈毒。治肺虚咳嗽咯血,痢疾,瘰疬溃烂,痈疽肿毒,妇女月经不调。附:月季花叶等别名:月季叶采收加工:春至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叶,鲜用或晒干。药用部位:叶微苦;平肝经活血消肿,解毒,止血。主疮疡肿毒,瘰疬,跌打损伤,腰膝肿痛,外伤出血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嫩叶捣敷。月季花根别名:月月开根、月月红根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净,切段晒干。药用部位:根甘;温;无毒肝经活血调经;消肿散结;涩精止带。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血崩;跌打损伤;瘰疬;遗精;带下内服:煎汤,9-30g。附:月季
月季原产于中国,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神农时代就有人把野月季挖回家栽植,汉朝时宫廷花园中已大量栽培,唐朝时更为普遍。由于中国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适于蔷薇生长,所以中国古代月季栽培大部分集中在长江流域一带。中国的六朝南齐(公元—年)诗人谢眺有《咏墙薇》诗句描述蔷薇花为红色。而古代月季的栽培,见之记载的则要比蔷薇晚二、三百年左右。宋代宋祁著《益都方物略记》记载:“此花即东方所谓四季花者,翠蔓红花,属少霜雪,此花得终岁,十二月辄一开。”那时成都已有栽培月季。明代刘侗著《帝京景物略》中也写了“长春花”,当时北京丰台草桥一带也种月季,供宫廷摆设。在李时珍(公元年)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有药用用途的记载,但中国记载栽培月季的文献最早为王象晋(公元年)的二如堂《群芳谱》,他在著作中写到“月季一名‘长春花’,一名‘月月红’,一名斗雪红,一名‘胜红’,一名‘瘦客’。灌生,处处有,人家多栽插之。青茎长蔓,叶小于蔷薇,茎与叶都有刺。花有红、白及淡红三色,逐月开放,四时不绝。花千叶厚瓣,亦蔷薇类也。”由此可见在当时月季早已普遍栽培,成为处处可见的观赏花卉了。这比欧洲人从中国引进月季的记载早了月一百六十多年。
到了明末清初,月季的栽培品种就大大增加了,清代许光照所藏的《月季花谱》收集有64个品种之多,另一本评花馆的《月季画谱》中记载品种月季有种。清代《花镜》一书(公元年)写到:“月季一名‘斗雪红’,一名‘胜春’,俗名‘月月红’。藤本丛生,枝干多刺而不甚长。四季开红花,有深浅白之异,与蔷薇相类,而香尤过之。须植不见日处,见日则白者一二红矣。分栽、扦插俱可。但多虫莠,需以鱼腹腥水浇。人多以盆植为清玩。”这已简单说明了栽培繁殖月季的主要原则。并可看出有白色月季遇日光变红的品种,类似当今栽培的某些现代月季品种。由于从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建立,中国大多时间处于战乱年代,民不聊生,中国的本种月季在解放初期仅存数十个品种在江南一带栽种。据《花卉鉴赏词典》记载,月季于年,中国的朱红、中国粉、香水月季、中国黄色月季等四个品种,经印度传入欧洲。当时正在交战的英、法两国,为保证中国月季能安全地从英国运送到法国,竟达成暂时停战协定,由英国海军护送到法国拿破仑妻子约瑟芬手中。自此,这批名贵的中国月季经园艺家之手和欧洲蔷薇杂交、选种、培育,产生了“杂交茶香”月季新体系。其后,法国青年园艺家弗兰西斯经过上千次的杂交试验,培育出了国际园艺界赞赏的新品种“黄金国家”。此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弗兰西斯为保护这批新秀,以“3-35-40”代号的邮包,投机寄到美国。又经过美国园艺家培耶之手,培育出了千姿百态的珍品。年4月29日,太平洋月季为欢庆德国法西斯被彻底消灭,就从这批月季新秀中选出一个品种定名为“和平”。年,美国友人欣斯德尔夫人和女儿一道,带着欣斯德尔先生生前留下的对中国人民的深情,手捧“和平”月季,送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此,这个当年月季远离家乡的使者,经历了二百年的发展变化,环球旅行一周后,又回到了它的故乡——中国。欧美各国所培育出的现代月季达到一万多个品种。传统的玫瑰花虽然香,但开花时间短,一年只开一两季,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更不适合做鲜花出售。相反,月季开花时间长,且花朵偏大,比玫瑰更具观赏性。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国内市面上售卖的新鲜的“玫瑰花”其实都是月季,而不是传统的玫瑰花。月季和玫瑰的花型相似,玫瑰的颜色单一些,以粉紫、白色居多,而月季的颜色绚烂多彩,市面上各种颜色都有。月季无香味,而玫瑰香味浓郁。另外,玫瑰的刺多而密,月季的刺少,玫瑰的叶子小而厚,月季的叶子大且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