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社会就业不仅有数量和结构上的表现,更有质量上的规定性。随着我国经济转变;我国就业促进政策也逐渐从提高就业规模向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和提升就业质量转变;国内外学者们同样开始注重研究就业的多维影响。
因此,综合现有研究,本节尝试从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质量三个方面对劳动力就业进行测度与衡量,以便后文进一步剖析数字经济时代下劳动力就业的发展现状和后续章节的实证检验。
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就业结构又可分为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能结构、性别结构等。
就业结构一头连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受到它们的基础性影响;另一头连着社会结构,深刻影响着资源分配和消耗过程中所形成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由资源和机会在社会阶层中的分配所形成的社会地位结构。因此,就业结构在经济社会结构中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与就业规模相似,就业结构也可以通过主要指标直观反映。因此,本文在测量全国及各省市的就业结构时,采用的是主要指标评价法,分别描述就业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能结构和性别结构。
具体地,本文借鉴杨伟国和吴邦正的研究:对于就业的产业结构,采用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与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的比值表征;对于就业的行业结构,采用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衡量;
对于就业的技能结构,采用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人数除以大专以下学历从业人数表征。而对于就业的性别结构。
本文则从微观层面考察,将年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样本分为男性和女性劳动者,以此反映我国及各省市的就业性别结构状况。
就业质量是一个多维的复合概念,是评价劳动者就业状况的综合指标。通过考察就业人员对于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主观满意度、社会客观的就业环境与劳动关系等方面,综合评判社会整体就业质量水平。
国外学者对于就业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研究进展也相对更加成熟,特别是在内涵界定、指标选取、测算测量等方面具有系统的研究体系和思路方法。
年,美国学者Delamotte和Takezawa提出了“工作生活质量”的概念,该研究侧重于分析工作质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对于工作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