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m.39.net/disease/a_5469129.html彭氏三代畅谈菇业福建古田的彭兆旺是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术的创始人。这一新技术,让全国食用菌像满园春色的鲜花,一夜之间开遍田野、庭院。如今,菌花遍地开,菇香四溢飘。为此,彭兆旺成为了电视纪录片《一个农民的贡献》的主人公。在上海青浦,彭兆旺之子彭泽福与之孙彭长儿传承着彭兆旺一手开创的食用菌事业,开始菌菇产业的现代企业化运营。如果说,袁隆平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那么可以说彭兆旺一定意义上讲解决了山区农民通过种菇实现脱贫的问题,而彭泽福、彭长儿父子实现了食用菌市场开拓的革命性创新。采访彭长儿时,他递上一名片,上面显示翻译为英文的名字“ChangerPeng”。接过彭世菇业这位年轻的总经理名片,看后我笑开了:“你这名字有意思,‘Changer’有‘改变者’‘变革者’‘革新者’的含义。”在接下来的采访中,似乎每个话题都在围绕“创新”“传承”展开,离不开“Changer”的英文真谛。整个采访,见证着这位“85后”的自信、开拓、坚毅与梦想,也折射出一个食用菌家族技术或市场中的立与破之间的代际沿习与价值追求。“第六产业”实现华丽转身中华儿女:一晃,你已创业多年了,这期间应该或多或少受到过一些挫折。请你谈谈你所受到的挑战、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彭长儿:大约在年听到一则新闻说山东的菜几分钱一斤,烂在地里没人要,而市场上的菜卖得很贵,农民很痛苦,最后农民无奈用推土机直接将菜卷到土里做肥料去了,到来年又重新开始。我看到这个情况,第一是出于同情,第二个我也是做农业的,所以我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然后我就思考,为什么中国的农业会出现这种现状,这边种出来菜这么好,那边几分钱一斤卖不掉,市场上菜卖地贵地要命,消费者还没得选,不新鲜还贵,我就感觉这里面的市场流通环节就出了问题。我们家族当时在种蘑菇,作为一家农业企业,我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做出口。因为做出口可以避开这些,而且我做的是初级原料加工,我卖给国外客户一个原料,大概就是10块钱都不到,客户在国外一斤蘑菇卖多块钱,期间升值了20倍。我跟我父亲探讨中国这种现状问题过程中,感觉市场的流通对于商品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农民的产品利润低呢?就是因为它的商品不参与流通环节,这就是一个核心的环节,那些参与流通中间环节的比如物流、收购中心,到贩子、零售,他们都参与到里面,通过层层周转,他们从中赚取更多利润,最后都让消费者高额买单。我们作为生产者,其实也发现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在那个时候没办法解决,所以走上出口这条路,只能说我们的处境比这些农户稍微好一点,但实际上我们也受到了市场竞争很多方面的一些压力。中华儿女:但是当时你们也有销售环节、经销商,也不是直销啊?彭长儿:对,也就是个问题,但是我们稍微好一点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做国际贸易相对的竞争小一点,那几年没有感觉到什么。但到了8年的时候,问题就严重了,竞争对手出现了,发现有人跟我们做同类型的,而且他们有一条更便捷的进货方式,就是直接从农户那里收购原料,因为那时候国内市场不太规范,有的时候甚至可以买商检就能出口。对我们当时打击非常大,因为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生存。当时还发现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农户不能够跳出这个圈子,去做更高级的生态经营。我想,如果我们要突破这种现状,那么我们必须要重新打破传统的经营方案,然后对我们整个产业进行革新。我将我们这个产业称之为第六产业。中华儿女:“第六产业”?你的定义是什么?彭长儿:第一产业叫什么呢?我们种的蘑菇,蔬菜是属于第一产业,他是最原始的业态。工业化的思维来做第一产业,那就是说你的产品必须要标准化、机械化,提高他的效率、稳定性,用标准化工厂化来做你的产品,可以实现第一个指标周年性。有了标准化这些思维之后做到周年性,你品种可以扩展,可以做到多品种、多元化,产品能做到稳定了之后,才真正开启了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就是你的产品可以流通到市场上去,用服务业意识来经营这个产品与品牌。但是你只是把产品卖出去了还是不够的,产品附加值不够还是卖不出好的价格。第四产业就是体验。我们现在很多的产业,像餐饮、旅游、广告这些都是服务业,再深层次的东西,叫体验经济,通过在产品的价值体验上深入挖掘,增加他的附加值。我们的第五产业叫文化产业,通过文化对整个产业的一种宣导,形成一个品牌,这个可以让企业的经营立于不败之地,可以永续的经营。“第六产业”的概念就是对前面的一、二、三、四、五产业的相加。这就是我对于这个产业的一个的思想,我现在也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中华儿女:你父亲在北京的时候我就跟他谈过体验式经营的观点,让有些孩子到里面去参观,第一他可以长知识,感到快乐,会让家长把菌棒买回家,看着菇菌的整个种植的过程,其实学校也可以组织并参与,做一些生物教学或者劳动课的教学,这也是一种体验,它会给你带来很好的口碑,口口相传,让你的产品口碑传播的更远。彭长儿:现在我觉得经营企业,其实一个人读过多少书,或者拥有很多干将,这都不是最主要问题,最主要问题就是我觉得企业的一种经营思维,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发展,这种思维几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我以前不相信这种感觉,觉得靠喊个口号就改变一家公司是不现实的,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其实不是口号,而是一种理念,这是经营企业的核心精神,它确实是可以指引和改变一家企业,往你设定的目标前进的方向,我们现在做的“移动农业”产业的意义,就是给咱们中国现代农业产业的经营与发展重新定义了一个新的方向。中华儿女:“移动农业”可以说是极好的理念上的创新,一定意义上讲有革命性的突破。彭长儿: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人慢慢地察觉到了,但是我算是往“移动农业”这个方向转型非常早的。我觉得中国未来的农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往两个方向走:第一个是国家倡导的“大农业”的概念,比如东北农业大区,机械化生产稻米、小麦、大豆等规模化种植模式,这在欧美那边也在践行的,这是一种。第二种,就是都市周边的这种特色农业。比如说我们在大城市的周边生产供应蔬菜、水果、养殖鱼、肉等特色农业。第一个大农业,有传统的渠道去流通,国家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