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新冠特效药背后的长期主义

中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111/t7uzazv.html
作者|蓝字原创首发|蓝字计划

年12月8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正式被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

这是人类与新冠疫情缠斗至今,一次重大转折。

研发团队带头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表示,“药物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入体内后马上起效,可以降低80%新冠患者的住院率与死亡率”。

有临床医生描述,特效药的效果就是“用药第二天,病人的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就呈现几百倍的上升,持续发热症状也很快就好转,如同神药。”

长达20个月的特效药马拉松鏖战,中国跑在了世界前面。

事实上,早在年1月10日,新型冠状病毒序列公布当天,张林琦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了疫苗研发。

新冠病毒近景图像图源:NIAID-RML

而中国对于冠状病毒研发的起点则更早,年SARS爆发后,在国内,就有包括张林琦、王新泉、向烨等学者的多个团队,一直潜心从事冠状病毒研究工作。

17年磨一剑,这为中国阻击新冠打下了基础。

鲜为人知的是,这场事关全人类的科研攻坚战,首当其冲就是解决科研资金问题。

年1月27日,武汉封城第5天,在第一时间启动实验室紧急研发的张林琦,在朋友圈咨询,谁愿意支持关于新冠疫苗药物研发的项目?

他发出邀请第四天,就收到了回应——1月31日,腾讯基金会向清华教育基金会捐出的万到账,用于支持他的工作。

22个月后,特效药研发成功,清华大学教育金会秘书长袁桅给腾讯基金会寄出了一封信。

这封落款于今年12月9日的信中写道,腾讯基金会的捐赠“为此次张林琦教授团队的新冠药物研发上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区区万,在高昂的特效药研发成本中看似沧海一粟,为何清华及张林琦团队却在致信中称为“及时春雨”。

背后是无数不曾为人所知的科研攻关故事。

两天到账万捐助款疫苗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实验室开始,到工艺开发和生产,到动物安评实验,再到人体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方面,需要科研团队全力以赴,更需要大量研究经费支撑。医药行业内有一个“双十规律”:研发成功一个药物上市,需投资10亿,耗时10年。“双十规律”是业内的一个平均值,虽然不代表所有情况,但按照原有的模式,立项、讨论一步步筹措资金,确实需要过程。张林琦的团队等不了,新冠疫情笼罩下的人们也等不了。年1月27日,在技术储备充足,但实验进展消耗经费巨大的情况下,从武汉疫情爆发开始,就带着团队攻坚的张林琦在朋友圈求助,询问有没有人捐款开发冠状病毒疫苗,“我们实验室在开发……没有停过一分钟,老百姓和国家急需”。曾在他门下读研、在腾讯工作的学生钱天翼拉上另一个同门主动联系张林琦,在电话里大致统一了行动步骤:同门准备一个保密协议和授权协议,以及律师顾问咨询协议,实验室提供给钱天翼相关资料,他准备项目汇报材料,顺便联系一些感兴趣的媒体做报道。

张林琦和他的团队在实验室图源:清华大学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ys/18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