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8日,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招商引资大会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强调把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依托深厚的军工历史,发扬老三线、展示新风采,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吸引广大客商会聚贵州投资兴业,使军民融合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金书波,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张建华,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慕德贵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少将曹庭泽,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顾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建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巴日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胡爱民,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张民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靳宏荣、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特级专务,产业拓展部部长荣毅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改革办主任张明谦,省领导卢雍政、罗强出席会议。会议由卢雍政主持。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发动机公司董事长牟欣,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院长骞西昌,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院长张兆勇,中航工业通飞公司副总经理李东涛,贵州大东风机械制造股份公司董事长作为企业家代表依次作交流发言。
金书波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工业是军民融合之本,工业和信息化部始终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将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实施中国制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规划政策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军民融合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着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工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水平与经济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全面攻坚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和有关方面一道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难点问题。他强调,要推动实施军民融合改革工作。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国家及各省区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组建任务,不断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努力建成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作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要优化军民融合的政治环境。履行协调单位领导小组的职责,加强协调和配合,推动完善通用标准、投资税收、军民技术转移转化方面的政策措施,共同解决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提升工业基础支撑保障水平。将根据国防建设需求特色调整变化,在工业相关行业“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国防科技工业规划的衔接,兼顾军用、民用双向需求,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补齐短板。要促进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将组织地方政府、军队单位、军工集团,共同参与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互联互通,实现相关单位网络平台的连接与信息共享,搭建军地信息交流的桥梁,提高资源配置和共享水平,更好的为全行业全社会服务。
张建华指出,贵州是我国重要的三线建设后方基地,推动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对于提升我国武装装备技术水平,加快贵州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防科工局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将军民融合发展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并摆到了突出位置。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国防科技工业不断优化,军民比例保持在2:8,其中高技术产业占到50%以上。二是有力带动国家科技进步,成功实施了一大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等都属于重大工程。三是“民参军”技术不断扩大。民口单位占武装装备许可证总数的三分之二,民营企业占到总数的五分之二,部分民口单位参与的城市由一般配套开始向总体和分系统提升,额武器装备发展和军工科技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是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国防科技工业成果转换转移,资源共享,民企参与国防科技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在出台。
“十三五”是我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防科工局将积极贯彻这一发展战略,第一,要健全政策体系,营造军民融合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二,推动军工开放,全社会优质资源参与科研建设。第三,助力产业优化升级。第四,打造创新高地。第五,加强开放共享,促进资源互通。
幕德贵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贵州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在工信部和国家国防科工局指导支持下,加强与各大军工集团和其他企业战略合作,不断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推动军民融合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结构日趋合理、布局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规模以上(万口径)总产值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总的看,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已基本完成由比较单一的军工结构向军民品复合机构的战略性转变,正在加快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新路子。
幕德贵强调,现在的贵州,各方面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正在成为开放高地、成本洼地、创业服地,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深度融合渠道不断拓展。国家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型号任务,支持民企进入武器科研生产领域,国防科技工业把核心力量放在做大做强军工主页上,鼓励军工配套协作业务向民口企业转移。产业基础厚实,发展支撑越来越强劲,政策和市场环境越来越有利。
“十三五”时期,我们努力推动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到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规模进入全国前10位。希望更多企业家将贵州作为重要战略布局,把更多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落户贵州,加快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帮助引进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成龙配套、分工协作,实现强强联合、集群发展。
抓住技术上“军转民”、资源上“民参军”两大融合点,搭建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广,开辟军民融合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扎实推进军民融合项目引进、技术转化、人才培养、要素整合和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作用,积极推动“政产学研金”全产业链合作,做好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服务。
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用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落实国家“民参军”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各地成立工作专班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全力支持来黔企业投资有好回报、发展有好前景。
大会举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会上选取了36个、总投资.6亿元的项目进行集中签约,随着签约项目的落地,对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编辑:夜狼小杞
北京看白癜风专业医院北京哪些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