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先后被确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温泉之乡、北京市重点发展小城镇等。
1概况
小汤山镇位于北京正北,昌平新城东南,故宫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镇域面积70.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4万人,常住人口6万人。年生产总值为62.6亿元。
小汤山镇依托小城镇传统产业优势和温泉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城镇建设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2
特点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小汤山借助会展农业这一有效形式,以特色农业产业为载体,把娱乐体验、园艺观光、博览展销、创意设计等元素融入农业,积极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教育等多种功能,促进都市现代农业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成为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环境优美镇,小汤山镇拥有北六环、温榆河等绿化带及小汤山苗圃等丰富的林木资源,并有温榆河、白浪河等9条河流穿境而过,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小汤山镇被推荐为年度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优越的环境和地理位置,近些年吸引了15个别墅项目落地小汤山。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温泉文化历史悠久
小汤山镇以丰富的温泉资源而闻名,温泉行宫文化底蕴深厚,如今仍留存着乾隆御笔“九华兮秀”和慈禧沐浴的浴池遗址。现在依托每年举办的温泉文化节和农业嘉年华,实现了农业文化和温泉文化的融合发展。
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每年定期组织“星火工程”、放映露天电影、文艺汇演、“和谐杯”乒乓球比赛等。“花钹大鼓”是本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年10月被北京市政府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镇域内六环高速、京承高速、顺沙路、立汤路4条主动脉与汤尚路、白马路等多条支脉纵横交错,交通便利。
公共设施配备齐全
镇区供水管网全覆盖,水质达标率%。待小汤山再生水厂建成后,全镇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主要灾害综合防灾设施完备。
公共服务便利完善
全镇有2所中学、5所小学,有小汤山疗养院、小汤山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有占地亩的文化广场,有5个银行的网点,2家大型连锁超市等等便民公共服务设施。
3
体制机制探索
发展理念明确
全镇产业发展格局定位:以农业嘉年华为契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以未来科技城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高端引领和科技支撑作用;温泉会展、康疗养老等第三产业将发挥温泉特色品牌作用,将成为农业嘉年华服务配套产业,同时实现三个产业的高效融合发展,使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上升。
规划建设完善
小汤山镇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规划管理工作,专门设有规划管理部门。严格执行中央提出的减量发展的要求对用地性质和强度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
社会治理有序
小汤山镇设有一站式综合行政服务大厅,各项审批均设有窗口受理。在社会面的治理中,每周开展3-5次联合执法行动,连年实现违章违法建设“零增长”、流动人口负增长。
机制体制创新
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巩固发挥社会动员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城乡居民的形象意识、环境意识,企业、种植户的诚信意识、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4
面临的问题
农业在城镇化发展中优势地位不高
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小汤山镇农业生产的方式由原来以家庭耕种为主,转变为通过土地入股和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已经很少,农业产值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约为5%,相对较低。
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巨大
城镇化建设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征地拆迁和农民安置等方面需要巨额资金,仅靠小汤山镇的财力和当前传统的资金筹措渠道难以支撑。因此,必须创新投融资模式,广泛调动社会资本力量,参与城镇化建设。
5
发展目标
到年,全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各个产业领域普遍形成一批领军企业,规模积聚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城乡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安全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6
近期工作
传承特色品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依托嘉年华辐射带动作用,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积极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型农业。鼓励温泉旅游会展产业多元化发展,并与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有机融合,实现全域旅游。
加大环境建设,坚持低碳发展
建立健全环境建设长效机制,加大节能减排和环保执法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