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代表大国工业的工程机
一辆风靡国内外市场的汽车
一包俏销全球的“网红”螺蛳粉
……
在我国西南工业重镇广西柳州,当地企业胸怀全球市场,敢于研发国际一流技术,坚持升级换代产品,推动从产品海外销售到海外制造的转变,从知识产权缴费到收费的转变,演绎出一场场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投身供给侧改革浪潮中的生动传奇故事。
一台工程机
攻克核心技术掘金海外市场
在激烈的工程机械市场竞争中,柳工从年就喊出“世界柳工源自中国”的口号,着力打造国际化的柳工。之后十余年间,柳工通过在境外建立研发机构、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等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开拓国际市场。
如今,柳工已在印度、波兰、巴西设立制造工厂,构建了亚太、北美、欧洲等8家营销型子公司,1家北京办事处,8个海外配件中心的全球布局,在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家海外经销商。
从地处西南边陲的“支边小厂”,到今天拥有几乎涉及工程机械全部产品线的大集团,柳工实现了从“出口贸易”到“国际营销”再到“国际制造”的嬗变。
(参观者在柳工全球研发中心展示中心参观土方机械工程技术相关配件。新华社记者摄)
“柳州的企业‘走出去’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服务体系建设也要跟得上。”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说。
在当前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举步维艰的大环境下,柳工仍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并不断加快布局海外市场。借助完善的营销网络,柳工积极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在英国的欣克利角核电站、土耳其的第三大桥、中缅天然气管道等项目中都能看到柳工工程机的身影。
如今,柳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销售额占国际收入的80%。家国际经销商及柳工海外业务布局基本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一辆车
柳产汽车从国内走向海外
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柳州市一大支柱产业。年柳州汽车产量突破万辆,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城市的汽车产量中保持前三。
“造百姓喜爱的车”是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的企业理念,正是秉承这一理念,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做大做强。从15年前年产汽车10万辆的西部小厂,一跃成为我国汽车产量最大的单一汽车企业,成就了万辆的市场保有量。
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将海外事业作为公司发展的三大战略板块之一。从单一的整车出口贸易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走出去”业务格局转变,通过知识与产品输出等方式走向印度、埃及等国家。
(工人在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冲焊件厂生产汽车零部件。新华社记者摄)
更让柳州汽车人自豪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印尼工厂今年下半年将竣工投产,挂“五菱”商标的汽车将在海外制造。与此同时,上汽通用五菱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合作,成立由印尼当地院校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共同管理的海外分校。
郑俊康表示,柳州通过“一带一路”把工业产能、产品、技术、管理传导出去,这是“一带一路”给柳州带来的机遇。“柳州的企业搭上这艘船‘抱团出海’,互相帮衬,汽车产业‘走出去’,也带动了工程机械、欧维姆预应力等产业,乃至职业教育一起‘走出去’。”
目前已确定有17家国内企业将乘着柳州的“神车”,一起到印尼设厂共谋发展。整个园区工业配套公用设施85%从中国出口。
一碗螺蛳粉
从街边小吃到“网红”食品的蜕变
从“现煮堂食”到“袋装速食”,从柳州的街头巷尾走向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柳州螺蛳粉在短短2年多时间里,成为了“网红”食品。
年螺蛳粉预包装生产企业发展到76家、多个品牌,产值达15亿元;在天猫、淘宝、京东等平台开设网店余家,方便装螺蛳粉日均销售超过50万包。同时,螺蛳粉在全国开设的门店也达到多家。螺蛳粉全产业(预包装企业、实体店)实现生产产值和营业收入两项共计约70亿元,解决就业6万多人。螺蛳粉的产业转型被列为供给侧改革的成功范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柳州螺蛳粉产业“井喷式”发展的生动写照。这背后,是柳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展市场的有效布局。
今年2月至4月,为加强螺蛳粉品牌建设、提升螺蛳粉知名度,柳州市政府举办了柳州螺蛳粉(预包装)品牌评比活动,总奖金高达万元。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的“螺霸王”品牌一举获得特等奖,独得奖金万元。
郑俊康多次到螺蛳粉产业园区调研,提出要用工业化、产业化的思维来重新认识螺蛳粉,用标准化生产来打造一个柳州独有的新产业。“政府搞工业园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除了做螺蛳粉以外,还鼓励养殖螺蛳,制作酸笋、腐竹,把产业做起来,同时制定标准规范市场。这是工业城市办的事。”郑俊康说。
如今,柳州螺蛳粉从“小米粉”走上了地方特色经济“大产业”的道路,正朝着“百亿产业”的战略目标加速迈进。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