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型农业是新时期农业的发展方向

导读

年,农业部等八个部委共同发布《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年)》,提出要“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该规划在过去“两型”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科学的“三型”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

一、为何增加生态保育型农业

生态保育包含生态“保护”与“复育”两个内涵。生态保育型农业就是在保护现有农业生态系统的同时,修复受到人类和自然冲击的农业生态功能,培育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我国农业的高强度、粗放式生产方式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功能退化,湖泊、湿地面积萎缩,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濒危物种增多。因此,必须想方设法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大力倡导生态保育型农业。

二、“三型”农业的历史追溯

我国的传统生态可持续农业延绵了很长时间,历朝历代,无论是官府还平民,都十分重视总结和推广农业生产经验。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农书约多种,流传至今的有多种。在这些农书中,内容最丰,影响最大的《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和《授时通考》被称为“五大农书”。

《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是现存最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以及治荒方法,详细介绍了气候、季节和不同土壤与各种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主张轮作、多施绿肥。书中高度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生态观。

三、“三型”农业有助可持续发展

“三型”农业是农业现代化不可丢弃的传统生态农业的精髓。长期以来,由于受耕地减少与退化、水源紧缺与污染、环境保护不力与生态功能递减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保障农产品供给面临很大困难,农业发展状况堪忧;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拼资源、以环境、以生态为代价的农业发展模式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

我国是人口大国,保障农产品供给和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与生态,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兼顾的两个目标,但也是存在冲突的两个目标。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必须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我国未来农业发展,走以“三型”农业为根本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四、“三型”农业关键科技领域

“三型”农业既要注重传承传统生态农业技术精髓,又要转换常规农业技术,并进一步集成创新。

1、生物农业生物农业强调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之间的相生相克机理来实现养分的循环利用和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甚至于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特定营养和特色风味。尽管最初的生物农业模式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传统农业的精髓,但在新时期还必须通过先进的技术改造升级,才能实现高效化,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2、物理农业物理农业注重从调节光、热、水、气的角度来实现作物、畜禽、鱼虾、食用菌等农业生物对象的良好生长条件,在我国传统农业中也有长期的经验积累,但同样必须通过先进的技术改造升级。例如,智能设施农业就是用各类物理农业技术集成组装的较高层次物理农业技术体系。

五、“三型”农业的保障体系

1、系统化的政策法规体系

“三型”农业模式与一般农业发展模式相比,具有较强的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正外部性,但同时却承担着直接经济投入的增加,甚至较大的机会成本,必须实施扶持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农业生产者的行为向“三型”农业对接。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法规体系,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规范农业生产者的行为。

2、合理化的组织经营体系与传统农业不一样,“三型”农业是新时期农业的发展方向,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经营体系,以促进在集约化投入和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达到规模化产出、社会化服务,从而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效益总量。同时,合理的组织经营体系可以保障农业生态系统各子系统间的高效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既能有效抵御的自然灾害,又能很好地应对市场风险。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间好
白殿疯和疤痕怎么区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11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