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次产业大转移来袭将影响中国未来30

引言:正在发生的第5次产业大转移正在深刻影响乃至决定着中国未来30年的国运……无论是股市、货币汇率还是房价,都将深深受到影响并因此发生巨变!

自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调整和洗牌之中,国内也有产业从东往中西部转移趋势,还有往东南亚等国转移的。

?年以前,中国是耐克的最大生产基地,但是此后越南上位,取代了中国的位置。

?年,中国生产了耐克40%的鞋子,而越南只生产了13%;

?年,中国份额降至36%,越南升至26%;

?年,两国并列以36%的份额旗鼓相当;

?年,越南涨至37%,最终超过了中国的34%。

这似乎描画了一条中国制造业陨落的清晰轨迹。

要明白这条轨迹的内在逻辑,我们就必须拨开迷雾,将这家幕后的代工巨头挖出来。这家企业叫宝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制鞋代工厂,去年造了3.17亿双鞋子,世界上每5双运动鞋就有一双是宝成工厂里运出来的。扣除山寨品,基本上绝大多数的耐克、阿迪达斯、匡威、新百伦,都是源自这里。

现在的宝成,有员工41万人,分布在中国、越南、印尼三大厂区。就产量份额来说,年中国的比例已经是三大厂区中最小的一块了,只剩下越南的一半左右。

中国制造业向东南亚的转移,目前只是最低端的纺织制鞋业,而技术含量更高,利润率前景更好的行业,正在有条不紊的继续西进。比如高世代的面板产业,包括AMOLED屏和LTPS屏,年中国有6条生产线在建,年的产能将再扩充%,像京东方的成都厂,华星光电的武汉场,深天马的武汉和厦门厂,富士康的郑州和贵州厂,都将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陆续投产。

这股投资浪潮,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标志之一,他们投资的是技术和未来,毕竟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社会稳定,人才密集,远不是东南亚可以相比的。

中国经济在年步入新的发展周期,做实业的人越来越感觉到盈利乃至生存的艰难,压力越来越大。一种强大的力量正在施展着它的巨大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将至少持续20年乃至30年以上。这种力量将使得一些国家变得更为强大,也使得一些国家深陷经济危机之中难以自拔。

这种力量就是正在发生的全球第5次产业大转移。观史知今,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

第一次产业大转移

18世纪60年代,英国通过用机器山寨中国的纺织技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让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它需要从全球掠夺廉价资源,也需要开辟广阔的市场。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向外转移产业,英国是输出国,美国是被输入国。这是第一次产业转移。这次产业转移成就了美国,使得美国最终超越了昔日的这个"日不落帝国"。

这次产业大转移的时候,中国是受害国。

第二次产业大转移

20世纪50年代,冷战如火如荼,美国为了培育自己的盟友,遏制共产主义阵营,开始向日本和原联邦德国实施产业大转移。而 的爆发,形成了"特需经济",不仅加快了美国对日本产业转移的步伐,也优化了所转移产业的结构,成就了日本和原联邦德国的发展,让日本和原联邦德国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这次产业大转移,最大受益国是日本和原联邦德国,而中国同样是受害国。

第三次产业大转移

日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遇到了当年英国所曾面临的困惑:资源不足且市场狭小。这引发了新一轮产业大转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日本开始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转移,随着产业转移的升级,又逐步扩展到了汽车、电子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使得“亚洲四小龙”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这次产业大转移时,中国正在搞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因而,未能从中受益。自七十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

这场由文化领域发端的“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学校停课,文化园地荒芜,许多科研机构被撤销,在一个时期内造成了“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

第四次产业大转移

随着不断向前发展,“亚洲四小龙”很快就开始面临资源不足、市场狭小的问题,他们迫切需要廉价资源与广阔的市场。而中国改革开放,正好提供了这种机遇。这使得美国、欧洲、日本、“亚洲四小龙”都纷纷向中国转移产业尤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此让中国迅速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中国成为了这次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而日本则从90年代开始步入所谓“衰退的20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日本是第三次和第四次产业大转移的重要输出国,当“亚洲四小龙”、中国等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方面追赶上来,使日本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挤压了日本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

下面正在发生的这次产业大转移对中国影响深远、重大!

第五次产业大转移

这次产业转移始于年后,是从中国向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国转移。根据产业大转移的规律,将持续20到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导致第5次产业大转移的原因:年把房地产定为支柱产业以后,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追求技术的精进,开始向围绕房地产展开的高耗能低端的产业发展。宝贵的资源和人才从制造业向房地产领域集中,并且使得中国制造业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许多人关掉工厂加入到炒房的队列——做工厂十年不如炒一套房挣钱多,就是最明确的价值指引信号。这个时候,最出名的企业家基本都是房地产老板。

房地产持续的赚钱效应毁灭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梦想——从全球经济来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投机大行其道的同时还能有无数人踏踏实实从事制造业的升级。德国房价几十年不怎么变化,才成就了德国制造业世界领先的优势。日本在上世纪也曾有过房价持续暴涨的阶段,这个阶段同样给日本到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持续长达20年至今还没有结束的衰退。但此后稳定的房价让日本的制造业技术优势得以保持。倘若没有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的技术优势恐怕早已丧失殆尽。

房地产业的持续景气房价的持续上涨使得中国的制造业不再具有优势——高房价导致中国的生产、经营、生活等成本大幅上升,许多低端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这意味着国内机会的减少,就业的减少等。

另一方面,以日本、美国为首的机器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以美国为首的3D打印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使用,这大大弥补了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的劣势,从而导致了高端产业从中国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回流。

也就是说,第五次产业大转移的输出国是中国,并且,这种输出的双路线的:低端的产业向东南亚相关国家转移,高端的产业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回流。

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这种产业大转移的持续时间至少也在20年乃至30年以上。这将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参考日本在两次产业大转移后所面临的窘境,来知道我们(中国是二合一的转移,一次完成日本两次的转移路线)正在面临的挑战。不仅实体经济,像货币汇率、股市、楼市等等,都将深深受到这种力量的影响。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以往的产业大转移大都是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向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而第五次产业大转移则是从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从不发达国家向同样不发达国家转移,属于双消耗型的产业转移模式。这对中国经济的抽血效应会更加明显。

当然,我们有新闻联播所展现出来的积极的力量,各级政府有维持房地产业屹立不倒的丰富经验,我们就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将能够以完美的姿态迎接无论多么严峻的挑战,从而,使得中国在这次轰轰烈烈的产业大转移中可以神出鬼没,不仅不受损还能成为受益者——这是我的中国梦。

文丨时寒冰有改动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北京哪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12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