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什么食物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13/5928775.html清明正确养生,一年都不生病。清明节刚好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万物皆显,草木吐绿,清洁明净,就连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近日,医院中医内科主任王长松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清明节气后,气温逐渐回升,阳光变得没有以往那么和煦,长时间晒会让体内生热气,肝火旺盛,所以这个节气里尤其要注意养肝。1
清明节气后,预防这4类疾病!
王长松提醒,清明节左右易出现4类疾病。1、伤风感冒清明时节乍暖还寒,雨水增多,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出门]注意保暖,以防伤风感冒。、心脑血管疾病阳气生发,气温一时下降,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3、腹泻清明时期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如果一旦出现腹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消耗体力,补充水分,随身携带黄连素、保济丸等药物,轻微的腹泻只要一两餐不吃就可治愈。4、过敏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体质者应避免接触可能引发过敏的环境,戴上口罩。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虾蟹、牛奶等容易过敏的食物。另外还需当心一些带刺的草和草丛中的昆虫,最好穿长袖衣裤及长靴,避免擦伤皮肤。清明过后,养生坚持“5个一”
1、一杯热茶——清肝明目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指出,清明后多喝清肝明目的“菊杞茶”。春季很容易出现眼睛干涩、目赤火热的症状。这是因为春天肝气上升,肝主眼,很容易肝火旺。菊花枸杞茶是一款清肝明目效果很好的饮料,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二者结合,可谓是清肝明目的最佳搭档了。、一道凉菜——医院沈雁英教授建议,清明节也是踏青的好季节,很多朋友喜欢采些路边的野菜。野菜性偏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其中,马齿苋是最流行的,不妨一试凉拌马齿苋。马齿苋中含有较多草酸,和钙结合会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草酸钙。因此,把采来的马齿苋去掉根和老茎,洗净后需用滚开的水焯大约一分钟再捞出来,并切段放入盘中。吃时可以拌些蒜泥,再加上醋和姜,这样会起到驱寒的作用。3、一个好觉——神志医院内分泌三科主任李凤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为了适应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适当晚睡一点儿、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阳气而舒畅怡然。一般来讲,应在3时左右睡觉,7时左右起床。4、一个穴位——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谢煜指出,清明节后,春风正盛,加之春寒未退,体虚之人不免骤感风寒,易出现恶寒、颈项酸痛、鼻流清涕等不适。揉揉我们背上的风门穴,有抵御“寒食东风”之效。不但能够祛风散寒以解表,还可调肺卫以使人体重新获得抵御风寒外邪的能力。 位置:风门穴处于上背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正坐位,低头时可于颈项后正中线摸到最高突的一椎骨,并可随脖子转动,是为第7颈椎,往下循摸,数个凸起骨头,即是第二胸椎棘突),旁开1.5寸(除大拇指外的四指并起的宽度为三寸,取这个宽度的一半即为1.5寸)。方法:按摩时用指柔法,将手拇指点按风门穴上,用力按揉至微微酸痛感,每次约10~15分钟。5、一次踏青——增强免疫清明节踏青,处处生机蓬勃,置身山水间远眺,眼内睫状肌舒张松弛,眼球屈光调节肌肉放松。老年人应多出去活动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胳膊腿儿,不但增强抵抗力,也能陶冶性情。3疏利肝胆,用好三味中药
中医学认为,到了清明,大地暖到了清气上升之时,而疏利肝胆,调畅气机,行气活血,有助于人体阳气升发,与大地清气上升相顺应。为此,南方医医院副院长彭康介绍了以下三味疏肝利胆的中药。1、柴胡本品轻清升散,宣透疏达,入肝胆经,善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为治肝气郁结之要药。水煎服,每日3~10克。、香附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辛香入肝善能散肝气之郁,微甘性平而无寒热之偏,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水煎服,每日用量6-1克。3、玫瑰花本品味甘气香,药力平和,善疏肝醒脾和胃,解郁行气,活血止痛,临床可用于肝胃不和,以及气滞血瘀诸痛证。本品水煎服,每日3-6克。也可取花蕾3-5朵,沸水冲泡,边冲边饮。编辑
任君飞责编|张秀丽
来源
健康时报南京晨报南方医医院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荐阅读一年分红10.3亿,超净利润,广东一医健上市公司太豪了云南新增15+5!广东又一中医专家奔赴瑞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