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
“经济”就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什么是“价值”?价值就是能量!大致分两类,人类自身的能量和人类利用的自然能量。这两类能量催生了两个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以制造食物为主,使人类自身获得能量,能更好地“存在”。
第二产业“工业”,以制造工具为主,使人类能够利用自然能量,能更好地“活动”。
由第一、二产业派生出了第三产业——服务业,作用是为前两个产业服务,使它们更好地实现各自的目标。因此,第三产业也是以“能量”为核心的。比如文教、娱乐、体育、医疗等产业,就是让人休息好,放松好,以便有好身体,好的头脑去完成第一、二产业的工作。
基于以上认识,经济发展依赖人的要素主要有:
一、人口。人口增加,人类群体需要和转化的能量就多,经济就发展。
二、时间。每天投入工作的时间越多,能量转化多,需求也多,经济规模就更大,更快发展。
第三、方法。有数量更多,效率更高的方法,成本就更低,产出就更多,经济就能发展。
这三个要素的核心是“方法”。人口的增加和工作时间的多寡,都取决于“方法”。
除了人的因素外,经济增长还依赖自然要素,如各种资源。人类发现、获取、利用它们都依靠“方法”。
所以,方法创新,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社会科学也发挥重要作用。
当科技创新放缓时,人口数量,工作时间,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都趋近上限。价值创造的速度降低。社会总财富的增速停滞。财富总量趋于“不变”。
当总财富不变时,可视为总供需基本平衡,总利润消失。如果此时人们继续追求利润,实际就是对存量财富的再分配,结果就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穷人不断增加。
贫富差距在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创新活跃时,富人占有大多数财富,而贫者虽然财富较少,但他的财富还是在增加的。因此经济总量在不断上升。到了创新乏力的时候,富人依旧占有大部分财富,但是因为经济总量不变,所以贫者的财富就减少了。他们的财富减少,消费力就降低,需求就萎缩,结果导致社会总供给也不得不降低。经济总量不但没维持住,反而掉头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