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城市化:(数据来源

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成长(一般情况)

)

中国1982——2012城市化/乡村化比率

(本文来源:知乎每日精选

纵坐标为城市化率

两个有意思的现象:

一般来说 , 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 , 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上升较快 , 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就较强;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 , 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上升较慢, 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就较弱

中国的城市化在2014年刚刚赶超了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邻国日本的城市化率在90%以上当然这与日本的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贫乏,以制造业出口为特征的经济形势分不开我们国家比起美国80%以上的城市化水平和日本90%以上的城市化水平还差的很远其实大家或许不了解,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还不是日本,而是阿根廷而那又是另外一个故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吗事了,在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中国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市化:

由人均收入和城市化水平来看,我们还是一个标准的发展中国家,还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上,距离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距离

实际上上,学术界对于中国城市化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即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落后于城市化换句话说,工业化对于城市的促进并不如其他国家或者理论预计的那样『有力』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被讨论最多的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其他被讨论的因素包括『户籍制度』,『行业竞争开放度』『服务业发展水平』『劳动的全要素生产率』

b、自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工业产值占比增长停滞,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产值占比增长迅速,并且增长趋势相对更加吻合我们是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可以初步认为,在中国城市的增长是由服务业产出和就业增长所驱动的 ?

应该说『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个非常大的命题,与其他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发展进程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属于特殊的案例所以在讨论我们国家的『特殊』之前,先简单讲一讲『一般』的情况下工业化与城市化什么关系,之后我们再说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特殊在哪里

中国的城市化(1982——2012):

b、 按照钱——赛模式,城市的发展由工业化为主要动力转移到服务业为主要动力的界限是人均gnp500美元(1964年价格水平)所以当一个国家人均gnp超过500美元后,城市就业增长主要来自于服务业

图的纵坐标是工业产出与gdp之比日本的工业产出占比非常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国的工业产出则远远小于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界水平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4)

再看城市化:

再看就业:

a、在2000年以前,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是远远落后于工业化水平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4)(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城镇化进程》

3、小结

自1978年以来,服务业就业的增加比例要远大于工业就业的增加比例(第二产业包括了建筑业,也包含了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大量建筑工人就业)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率和城市化的增长曲线更加吻合在我们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出和就业比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并不是由于我们国家的工业水平发达,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高,而是由我们国家资本密集型的发展策略所造成的事实上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在世界范围来看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见下图: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4)(数据来源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世界银行2014)

纵坐标为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dp

中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上上确实属于『另类』在人均收入和城市化率接近世界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处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而且我们国家城市的发展主要驱动力确实不是来自于工业化,而是服务业从表象看,这是产业结构的问题如果追究产业外的因素,我认为这就是由于中国在近一二十年以来急功近利的追求数字增长,尤其是采取投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产出拉动增长的经济策略所造成的

那么是否中国出现了『过度』工业化?先看收入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2014)

因此,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化的演进速度 , 与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趋势有很大关系:

工业化——收入增长——产业结第三产业是构改变——就业结构改变——城市增长

一般结论是:工业化在前期对城市增长有较大的影响,后期城市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拉动『前期』和『后期』的分界线可以由人均收入来界定

a、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对城市有较大的带动作用工业化后期带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不再是工业的增长,而是第三产业的拉动

2、下面我们看中国自己的情况


北京白癜风医院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2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