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反的是

通过2015年各地经济的“晴雨表”,或能为2016年的经济发展未雨绸缪

其中湖北、江西、湖南、河南、安徽,分别位居2015年区域发展指数的第二、第五、第六、第七、第十名

21区域发展指数,是21世纪宏观研究院根据各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第三产业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多个数据,通过不同比例来测算的其中工业占30%权重,投资占10%权重,消费品零售额、第三产业、一般公共预算则分别占20%的权重

2015年21区域发展指数: 中部经济快速崛起

投实讯:通过2015年各地经济的“晴雨表”,或能为2016年的经济发展未雨绸缪而研究2015年的区域经济可以看出,各地经济继续分化加剧,活力正在向南部转移

吉林的表现在东北三省中最为抢眼其2015年区域指数为6.8%,甚至高于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21世纪宏观研究院了解到,与辽宁倚重钢铁、黑龙江依赖原油生产不同,吉林的工业更多地集中于汽车产业和轨道产业等,上述两项产业都属于消费产业预计2016年该省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要比辽宁和黑龙江要小一些,但也需要进一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测算,21世纪宏观研究院发现2015年各地经济继续分化加剧,无论是在经济总量和增速方面,仍显示出冰火两重天的情况

此外,内蒙古、陕西、新疆2015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只有6.5%、6.5%、3.8%,这与煤炭、石化为主的产业结构拖累了当地经济增长有关

2015年,天津的服务业占经济比重为52%

此外,内蒙古、陕西、新疆2015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只有6.5%,、6.5%、3.8%,这与煤炭、石化为主的产业结构拖累了当地经济增长有关上述三地,再加上宁夏、甘肃、云南博时第三产业股票均是重化工业比重大的地区, 鉴于2016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很快提升,这些地区工业发展仍会受到影响,仍然需要开辟新的增长动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而产业结构调整是梳理2015年区域经济中不可不提的因素,北京和上海在区域指数的排名中倒数,其中北京在倒数第四位,上海在倒数第六位在这背后,京沪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2015年分别只有1%、0.2%这与这些地区附加值低的产业加快调整有关

2015年21区域发展指数在“稳定”及以上的12个地区,有10个分布在西南、东南和中南部,为华北地区“扛旗”的只有河南和天津

以上提到的行业只是冰山一角随着京沪两地的房价持续上涨、人工涨价、环境问题突出等,这一产业转移仍在进行中

如果打开一张中国地图,研究2015年的区域经济,会发现活力正在第三产业都包括哪些向南部转移

尤其是随着全国多条南北纵横的高铁建设完成,湖北的武汉、河南的郑州、湖南的长沙、安徽的合肥,都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南北交汇高铁大枢纽像合肥成为京福高铁、沪蓉高铁的交汇点,安徽一些景点游客得到迅猛增长

具体而言,中部地区的投资、消费、第三产业增速比较显著其中,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在12%左右,这与其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也有关系这可能与东部一些产业加速向中部转移,以及中部具有良好的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有关

21区域发展指数,是是21世纪宏观研究院根据各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第三产业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多个数据,通过不同比例来测算的其中工业占30%权重,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占10%权重,消费品零售额、第三产业、一般公共预算则分别占20%的权重

此外,黑龙江2015年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也较低,只有0.4% 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为-10%左右不过黑龙江服务业比重开始上升,已经超过了50%,这表明黑龙江的部分产业调整已经开始,如果服务业仍可保持正增长,该省的经济增速有望更稳定一些

比如,浙江的服务业比重为49.8%,未来经济增长或将以服务业推动为主,这将限制该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之相反的是,福建的服务业比重只有41%,仍在工业化中期,工业有望继续快速增长而重庆和贵州的消费、第三产业、投资、工业均保持较高的数字由于两地服务业比重也不到50%,两地2016年乃至“十三五”期间仍会快速增长

另外一个需要进行产业调整的是东北三省,去产能和产业调整对该省第三产业是什么造成了冲击从数据中可以看到,2015年辽宁、黑龙江、吉林三地的区域发展指数分别是-8.36%、2.26%、6.81%,排名位于全国末位

此外,中部地区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河南省服务业比重仅达39.48%,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第三产业比例均不到45%,这与全国第三产业比重平均超过50%的情况差异较大北京、上海、西藏服务业占比分别达到79.7%、67.8%、54.2%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此外,尽管天津的区域指数在全部地区中排名第九,仍然处于“稳定”阶段,但目前工业增速也在放慢在这背后,也有产业转移的需要考虑到天津的整体规划,尤其是天津建设自贸区,原先偏重化工的产业格局需要改变,产业结构调整也迫在眉睫事实上天津的石化产业,由于国际油价偏低的因素,已难以有大的收益,整个城市的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发展重心必然调整

先看看“火”的一边——中部根据测算,2015年中部地区整体在区域经济中表现抢眼

我们并不知道,这一过程会持续多久,但是老眼光无法解决新问题

此外,中部地区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第三产业比例均不到45%,安徽甚至不到40%,这与全国第三产业比重平均超过50%的情况差异较大2016年,中部地区利用其区位优势,加快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仍有可能保持快速增长

其中,北京的服装加工、商贸产业加快向外转移北京未来仍有大批的产业需要外迁,比如燕山石化上海也已经开始了石化从自贸试验区向外搬迁的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服务业无疑是各省区市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但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随着大批省区市的服务业比重中国第三产业包括超过45%乃至超过50%,由服务业带来的“逆袭”有可能告一段落

梳理2015年区域经济,一个不能不提的问题是——产业调整

21世纪宏观研究院了解到,目前合肥到南昌的高铁,九江到安庆(南京)的高铁也已经动工,考虑到京九高铁加快建设,未来九江、南昌也将成为重要的高铁枢纽

中部的崛起

具体而言,中部地区的投资、消费、第三产业增速比较显著首先来看看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8.6%,投资增速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4%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均在12%左右,这可能与东部一些产业加速向中部转移,以及中部具有良好的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有关点击标题收看 别只看gdp!河南18省辖市经济综合实力排名 消费、进出口、工业全榜单

根据测算,2015年中部地区属于第三产业的是整体在区域经济中表现抢眼河南省2015年21区域指数为10.79,排名全国第七另外,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分别位居2015年区域发展指数的第二、第五、第六、第十名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河北2015年区域指数为8%,在全国排21位,改变了过去处于最靠后的尴尬局面这与河北大量承接京津的一些产业转移有关,而这一局面在2016年有望延续

产业调整阵痛

据21世纪宏观研究院测算,2015年区域指数在“稳定”及以上的12个地区,有10个分布在西南、中南和东南部,为华北地区“扛旗”的只有河南和天津

比如,北京和上海在区域指数的排名中倒数,其中北京在倒数第四位,上海在倒数第六位在这背后,京沪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2015年分别只有1%、0.2%这与这些地区附加值低的产业加快调整有关

在这背后,高铁加速建设带来的第三产业包括哪些旅游潮、消费提升等,都是南部地区,尤其是中南部地区经济活力的源泉而北部很多地区,却正在遭受到“去产能”和产业转移之痛

另外一个需要进行产业调整的是东北三省从数据中可以看到,2015年,辽宁的区域指数为-8%(其中分项指标中,第三产业增速为估算值)辽宁的投资和工业增速均为负数,在这背后,去产能和产业调整对该省造成了冲击,2016年仍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白癜风医院
不需要停掉所有蛋白质食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2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