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极城市规划评论第470期珠海市区

核心思想:

珠海是广东省地级市中人口最少的城市,也是农业人口较少的地区之一。为全面落实“双转移”战略,出台了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教学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补贴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主要珠海市劳动力现状、存在问题、规划原则、规划目标、主要任务(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本省农村劳动力吸纳、本省及外省中、高级技能人才引进、劳动力技能提升)、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与成效。

-年本市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人,平均年新增登记人数人,并呈逐年明显减少态势。年就业稳定在6个月以上的比例为32.9%,年为30.9%,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稳定性趋弱(详见表一和表二)。

表一:珠海市近五年农村劳动力就业统计表

累计登记农村劳动力总数

其中:上年末结转登记人数

其中:当年新增登记人数

本期就业人数

2

其中:就业稳定在6个月以上

就业稳定率(%)

32.9

31.5

24.6

24.9

30.9

就业率(%)

49.0

49.7

46.9

47.0

45.4

表二:珠海市近三年农村劳动力就业成功率统计表

登记求职人数

介绍成功人数

介绍成功率(%)

39.3

39.5

38.5

其中:省内成功率(%)

31.1

28.2

34.3

其中:省外成功率(%)

35.1

33.9

27.4

从近五年来珠海新增从业人员状况来看,本市从业人员由年的.5万人,上升到年的.93万人,增长3.37%,年均增长仅为0.8%,年新增在0.65万人左右,其中每年吸纳本地剩余劳动力在0.28万人左右,其余0.37万人主要为输入性技能人才需求,不存在对外劳动力转移问题。

近五年来,本市从业人员的结构,第一产业比例下降1.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例上升3.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例下降2.08个百分点(详见图一,图二)。

图一:珠海市-年从业人员统计图

从业人员(万人)

.50

98.13

.02

.09

.93

图二:珠海市-年从业人员结构分布统计图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数(万人)

比例(%)

人数(万人)

比例(%)

人数(万人)

比例(%)

7.23

7.28

42.94

43.17

49.29

49.55

6.18

5.89

48.94

46.64

49.81

47.47

(二)问题与挑战。

当前,随着珠海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推进和“双转移”工作向纵深拓展,劳动力转移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农村年新增劳动力呈现逐年减少态势。五年来珠海新增农村劳动力登记人数逐年减少,年为人,年仅为人,下降95.4%,年均下降19.1%,本地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不大。

第二,农村劳动力素质与现代产业需求严重脱节。以年底未就业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统计为例,初中占17.6%,高中占79.5%,合计占97.1%,仅有不足3%的大专毕业生,且93.8%的劳动力没有任何技能,劳动力转型严重滞后于产业转移,“双转移”互促共进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如何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必须妥善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三,新生代务工群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目前珠海劳动力供给主要依赖于本省外市及外省的劳动力的输入,从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编写的《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来看,珠海户籍占2.1%,市外本省占25.9%、四川占9.2%、湖北占10.8%、湖南占18%、江西占9%、广西占12.4%、河南占8.6%、其他省占4%。新生代务工群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多数不能长期稳定于生产服务岗位,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诸多不利。劳动力发生代际转换,劳动力转移方式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生代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和诉求,迫切需要创新、调整和优化。

第四,珠海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珠海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致力于构建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三高一特”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中高端的竞争,产业发展向高技术、高水平、国际化方向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起点必然高起,特别是对高技术人才、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根据《年珠海市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珠海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主要是技能人才,尤其是对机械、制药、计算机、管理和航空类等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较为强烈。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规划围绕“蓝色珠海,科学崛起”发展战略,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为核心任务,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为引领,以“双转移”战略为依托,以优化劳动力要素配置为目标,构建劳动力转移新体制、新机制,促进劳动力转移与产业转移的良性互动、人口分布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协调一致,打造国家南方人才高地,成为广东省人力资源转型升级先行区,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劳动力结构优化,从全国引进中高级技能人才和现代产业工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紧密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基础配置作用以及中介组织的作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为劳动力转移提供良好的政策和体制保障,激发企业主体和劳动者本人转移就业的积极性。

——坚持劳动力转移与产业转移紧密结合。按照“双转移”战略的要求,通过产业的转移、转型、升级和优化,带动劳动力的转移和提升,以劳动力转移配合、支撑、促进产业转移,实现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互促互动。

——坚持劳动力转移与劳动者全面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劳动力发展式转移,在转移的同时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升,保障就业的稳定性。

(三)总体目标。

以本地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和引进中高级技能人才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保障有力、运行规范的区域劳动力转移机制,实现劳动力优化配置。年末,珠海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累计达到1万人,其中新成长劳动力0.5万人;吸纳本省农村劳动力4万人;引进本省及外省中、高级技能人才2.5万人。到年,劳动力的产业分布、空间流动和技能水平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基本满足本市产业转移、转型和升级对劳动力的多层次需求。

——就业结构明显优化。到年,全市转移劳动力就业行业分布和来源分布更趋合理,转移到服务业就业的劳动力比重达到60%以上。

——区域配置更加合理。到年,转移到工业园区劳动力人数达到4万人以上,年达到6万人以上。

——技能素质全面提升。到年,全市转移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中级以上技能人才达到30%。到年,全市转移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90%以上。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营造人才“磁场”效应,从根本上改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和创业环境。

三、主要任务

推动全市劳动力转移形成“两聚一散”的路径格局,即依托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发展和横琴新区开发建设吸引本省及全国高素质劳动力向珠海集聚;依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中心城镇和产业园区集聚;依托产业转型、转移推动低素质劳动力向周边扇形再转移。

(一)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

1.范围。包括金湾、斗门两个行政区,横琴新区、高栏港区两个功能区,重点区域为斗门区。

2.功能指引。在保障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发展对劳动力需要的基础上,有序向制造业、服务业转移富余劳动力。其中,斗门区将形成近90%的新增农村劳动力,为珠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区域。

(二)本省农村劳动力吸纳。

1.空间范围。面向全省各市县区,重点面向珠三角以外的粤北和粤西等工业欠发达区域农村。

2.功能指引。有计划吸纳本省农村劳动力向本市制造业、服务业转移就业。《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结果显示,珠海新生代农民工来源群体中,珠海的占2.1%,广东省内其他城市占25.9%,湖南、广西、湖北、四川、江西和广西等六省的占68%,其他省市占4%。为完成全省劳动力转移部署任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省内来珠海就业的比重。

(三)本省及外省中、高级技能人才引进。

1.空间范围。面向本省及外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管理人员、企业高级技能人才,大专院校优秀毕业生。

2.功能指引。聚集高端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打造国家南方人才高地,为本市“三高一特”现代产业,特别是面向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引进中高级技能人才。

(四)劳动力技能提升。

1.空间范围。本市范围内全体劳动者。

2.功能指引。提高劳动力素质、技能,提升其创新能力、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知识更新、技术进步、环境变化对劳动力能力提升的要求。

四、重点项目

(一)区域劳动力转移示范区建设项目。

围绕本市产业布局,促进劳动力转移、优化、提升,每年认定3个以上示范区(镇或村),实行绩效考核与财政激励机制挂钩,支持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建设,通过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市80%新增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并组织60%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

(二)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品牌建设项目。

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品牌带动效应,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每年选取5个以上特色培训项目和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劳动力转移品牌进行培育。

(三)校园对接产业园建设项目。

每年组织5个以上的优质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对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通过招生即招工的“校企双制”培养模式,将新成长技能劳动力配置到园区。同时,在园区设立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校区或分校,为园区企业提供针对性强的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

个人评价:

1、劳动力的规划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生,政策的引导至关重要。

2、此规划是通过不同的人口包括高素质人口、低素质人口等实施不同的实施途径。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白癜风初期症状表现
白癜风传染途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3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