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的互动关系

摘要:以江苏省近20年来的城市化进程为背景,通过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互动发展的研究,以此来研究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是否存在先导性与推动性、相容性与相背性以及协调性和互动性关系,为确保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和产业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互动

江苏的城市化进程有着鲜明的产业发展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带动了江苏小城镇的发展。年全国第一个自费产业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破土动工拉开了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区为代表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序幕。到90年代末,南京、张家港、苏州、无锡、镇江的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继建成。它们与老城区或连成一片,或互相呼应。园区内绿树成荫,城市功能齐备,现代化气息浓厚。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改变了城市的风貌。

1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的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双向因果关系:产业竞争力是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源泉,城市功能的协调是产业竞争力得以持续的基础。没有产业竞争力,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没有城市功能的协调,产业竞争力将失去发展的空间和持续成长的生命力。在许多情况下,产业竞争力和城市功能的协调将是区域发展缺一不可的两极。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往往不能协调发展,这种非协调性在城市化初期的规划阶段,将具体表现为产业发展规划不考虑城市建设规划的约束,而城市建设规划亦没有给产业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因此,有可能以牺牲城市化进程为代价而单纯追求产业的发展效果,让城市规划处于被动调整的状态。

2问题的定位与意义

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人口总量和土地可供量确定的前提下,平衡各种城市资源,保证城市功能的稳定和协调,而产业发展规划则侧重于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通过产业的选择、产业发展规模的评价、产业布局的合理化等手段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因此,两者的目标和侧重点各有不同,这是它们之间有可能产生矛盾和不协调的根源所在。

从规划制定的角度看,不同的规划有不同的对象、功能和内容,它们的作用也不一样。按照我国目前的规划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即将出台《规划编制条例》),规划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1)按行政层次划分,可以分为国家规划、省级规划和市(县)规划。2)按规划对象的功能分,可以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三个层次。专项规划主要研究特定领域的发展和建设问题,它的功能主要体现战术性和操作性,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履行政府职责,提供目标、任务、重点、布局、项目、政策、措施等决策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都属于专项规划,两者都侧重于解决各自领域内操作层面的问题。其相对独立的地位决定了两者在目标、规划主体、规划内容、规划方法以及规划发生作用的形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在我国传统的规划体系中,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彼此独立、很少交叉。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传统模式难以适应现代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讨论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两者间的关系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3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基本关系

3.1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的先导性与互动性

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如同一对“孪生姐妹”,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双向互促的关系,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作用,不断提升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素质,推动着人类向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迈进,使城市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此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过程的良性循环。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先导性关系,而是互为先导。城市规划引导产业的空间布局,影响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并进而对产业规划形成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产业发展引起了城市功能的变化,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的空间结构调整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后,城区在战后经历了扩散—衰退—复兴三个阶段,相应的城市的产业布局也经历了外移—改造—复兴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西方国家开始认识到城市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于是重点进行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协调整个城市的各种产业布局。经过多年实践,产业布局结构开始趋于合理,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城市经济有所好转,中心商业区出现繁荣景象(曹大贵等,年)。加拿大的城市规划主要是配合城市和社区发展经济。很多城市已经成立了商业、工业、城市规划的工作组共同参与未来的经济发展规划。

3.2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的相容性与相背性(见表1)

1)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存在着现实的矛盾与冲突。产业发展规划的目的在于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通过产业的选择、产业发展规模的评价、产业布局的合理化等手段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因此产业发展规划往往考虑近期规划、多则5年左右的产业发展问题;而城市规划则侧重于在人口确定和土地确定的前提下,平衡各种城市资源,保证城市功能的稳定和协调,因此城市规划往往考虑20年左右、甚至更长时期的人居环境与条件。因而,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目标、规划期和侧重点各有不同,这是它们之间有可能产生矛盾和不协调的根源所在。

2)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又存在相容性。从产业集聚的微观角度看,产业规划侧重从产业链或产业网的角度考虑产业的纵向关系,而城市规划则更多地从城市的支持配套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研究产业的横向协作。产业规划研究产业的“聚合”问题,而城市规划则侧重于产业的“集中”问题。从产业集聚的微观角度,可以理解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就是两者之间显现的包容性。

3.3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的协调性与互动性

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实质上是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的协调。产业布局体现各区域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大型骨干企业的区位选择。协调原则是各区域功能互补,分工有序,避免各区域之间因产业结构、服务功能同构同步而产生恶性竞争。城市功能体现城市发展的整体效益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服务人群的原则,协调各市县的规划和建设行为,使城市群的性质、规模、等级、层次等方面被纳入法制化轨道。

我国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协调发展主要是通过规划布局调整实现的,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城空间和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和改造,二是扩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空间。在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协调发展方面,深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深圳的成功实践也告诉人们如何使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协调互动起来:

1)建立协调机制,特别是城市规划部门和产业规划部门定期商讨产业在城市中的布局问题,协调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空间规划,发挥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

2)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边实施、边修正产业发展目标,推动城市和产业的同步协调发展;

3)根据互动发展规律,产业布局到哪里,哪里就形成或扩大网络的节点,而产生新的城市或扩大城市规模。而哪里有城市,哪里就会吸引网络的延伸,就会吸收产业进驻。产业布局的任务是去发挥城市的潜能与优势,通过产业布局协调推动城市健康发展。

4结语

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间既存在相容性,又存在矛盾性;既互为先导,又互相促进,呈现出不同的互动和协调性问题。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大面积推进沿江开发之时,不少人担心沿江开发也可能无法回避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在沿江开发中需要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关系,使沿江的产业发展能带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能支撑城市化进程,达到产业布局和城市布局相辅相成,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协调有序的目标。所以,认识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之间的互动关系,能更好地为城市化进程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林蔚.生态城市规划原则与设计要求[J].山西建筑,,32(19):30-31.

[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3]刘亚文.浅谈城市规划编制中多重角色的冲突与协调[J].山西建筑,,29(1):23-4.

[4]王兴平.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5):55-56.

[5]王郁.从城市规划到城市管理的转型与挑战[J].城市管理,(2):33-34.

[6]徐巨洲.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J].规划研究,(9):15-16.

作者:达婷

来源:《山西建筑》年第12期









































北京白癜风价钱
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4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