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曾令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昭通文学研究院院长。裁缝的儿子,故父母给他的遗传基因只有贫困和卑贱。当过山区小学教师,中学校长,毕业于云师大,深造于中央党校。曾任昭通市委巡视员、宣传部部长等职。文学创作,纯属聊以自慰的业余爱好。自己觉得好玩,故笔耕不掇,最后竟成了一种极快乐的活法,故常有作品发表。已出版《龙卢演义》《云兴街》《生死涅槃》等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和电视剧剧本二十多部,逾一千六百万字。其中八部长篇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在入藏证书中写道:先生的《姜亮夫》等八部著作,已有我馆珍藏,并将传之永久,感谢先生为中国文学千秋事业所作的贡献。
现在昭通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战略,倾力、扎实推进昭阳中心城市的“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平安城市、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它是各种生产要素聚集的大手笔和经典之作。市委、市政府就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昭通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作为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决战小康的重大举措。只有这样,才能重塑昭通对内对外的良好形象,不断加强昭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昭阳中心城市,在我的记忆中,几十年来,就是一个脏乱差挤的城市。20世纪70年代,一位省委领导来昭通视察,只在街上逛了一下,便十分厌恶地说道:整个昭通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民党市场……到了80年代,开始了所谓的城市建设,但根本没有什么规划,全凭长官意志办事。时而往南发展,时而又从北发展,时而西边修点,以后又往东边弄一下,搞得整个中心城市支离破碎,老百姓便戏谑道:赵领导东修、钱领导西修、孙领导南修,李领导北修,修来修去,害羞。城市管理更是无可奈何,遇到省上的卫生检查团来了,突击打扫,还叫消防车拉水冲洗街道,群众就十分反感,便说:老百姓吃水都困难,还用水厂净化过的水来冲洗大街,为的就是红顶子……检查团走了,又是土基遇水,返本还原,市民愕然,不知是什么原因。其实,得不到广大市民支持,其根本原因,就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为的就是应酬。今年春节,我上街闲逛,突然看见昭通欲共创卫生、园林、平安、文明城市,因见得多了,便不以为然。结果,春节过后的清明前后,共创四城的行动,便悄然兴起,转瞬,就形成暴风骤雨之势。市委书记范华平、市长郭大进身先士卒,带领昭阳区党政领导,始终走在整治昭通城乡环境的第一线。并顶住重重压力,仅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拆除了私自建造的多座烧砖和冶炼的砖窑及冶炼炉,随即又拆除了不少乱修乱建的各种房屋,现在此项工作仍方兴未艾、如火如荼,让市民刮目相看,颇为感慨……紧接着,综合执法队又雄赳赳、气昂昂走上各条大街小巷,雷厉风行地整治交通、卫生和乱摆摊设点的恶习,以及晚上乌烟瘴气的烧烤摊。与此同时,昭通几条主要的交通枢纽进行升级改造。当我看到截断交通,围起隔板,便分外担忧,一旦开工,又不知拖到牛年马月,给我们这些垂垂老矣,且步履蹒跚的老朽出行,不知带来多少麻烦啊!更为感叹的是,本来就十分拥挤而无序的交通,将变得更加混乱,昭通苦矣。殊不知,一条长约一两公里的大道,左右轮换施工和通车,多则十天,少则四五天,就焕然一新。紧接着,便用整齐划一的青石板和瓷砖修砌人行道和盲人的专用通道。这些工人训练有素,技艺娴熟,他们餐风宿雨,通宵达旦,他们挥汗如雨,砥砺拼搏,费尽移山心力。当我七八天出家门时,眼前已旧貌换新颜,看到的是环卫、园林的工人在清洗刚刚竣工的人行道和栽种枝繁叶茂和苍翠欲滴的桂花树。
那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偶遇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他是团结路段政府方的负责人,我便问他说:这段路的升级改造,包括要降低桥面的坡度,你一两个月能不能完成?他便笑了,回答道:老师,只需十天,并且我还在区政府立下了军令状,若完不成就引咎辞职。我一听,便感到十分惊叹,觉得是天方夜谈,他便请我进入施工现场见识,见识一番。我边看、边听他讲解,倍感昭通是天地翻覆了,从清理路基,铺垫特别的丝网,浇铸按比例混合好的沥青、砂石炒料,并平整碾压成型,全是一条龙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其铺垫的规范和速度,让我瞠目结舌。其景,我只在年去悉尼时看到过,他们却没有铺垫丝网,当时,我就颇为感叹,不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否在中国,特别在我们昭通,用如此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修筑柏油路。殊不知,只过了七八年,我的梦想便实现了。那天,学生还特别告诉我说:在柏油下层,铺上这种我们国家发明,且强度极高,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丝网,不仅能使道路经久耐用,而且道路不易变型,而这些修路的设备全是我们区城建公司的。我开了眼界,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倍感惭愧的同时,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便油然而生……
其实,现在的昭阳中心城市,通过综合执法队两三个月的认真、负责的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我们就很难再看到满街满巷,乱停乱放的各种机械车辆,也看不到那些无知无识的二杆子,旁若无人那般,横冲直撞把汽车开到人行道上来的野蛮行为。各种摊点和晚上的烧烧摊,再也没有占人行道经营,几乎所有的都搬到屋里经营,就是农民自产自销和批发、零售的小摊点,也大多自觉地进入了市场。刚刚整顿时,我还看到一群一帮的工作人员,穿着制服,白天、晚上地在街上撵在街道经营的摊点和干涉乱停乱放、胡乱行驶的车辆,甚至还常常发生口角之争。近来,综合执法队员东奔西忙,嘶声呐喊的情况渐渐减少,甚至很少见到他们匆匆忙忙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平安、文明的景象。其实,昭通人还是很爱自己的城市,很有自尊和自豪感的。只要各级党委、政府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不搞面子和形象工程,真抓实干,为大多数市民带来,卫生、园林、平安、文明的福祉,让中心城市一改往日的面貌,恢复小昆明的荣耀。市民便很快把这种自豪感和荣誉感,转化为热爱并创建美好家园的自觉行动。实践不可质疑地证明了,不管任何一级党委、政府,只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说得少,而干得多,都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所以革命导师列宁曾认为:任何无政府主义,都是对机会主义的反抗。
现在,不管阴晴和风雨交加,大街的人行道上,都有环卫工人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不仅清扫路上的垃圾,而且用高压水车冲洗道路,虽不能说一尘不染,但干净、整洁、光彩照人,却一点不假。那天,我从教师小区出发,从南走到西,绕到清官亭,再顺南北顺城街,经过南大街回到家里,历时两个半小时。我脱下皮鞋,底上竟然没有沾一星半点的泥巴和污物,竟让我不胜感慨。
因昭通是一块夏无酷热的避暑胜地,便有成千上万的候鸟似的四川、重庆人来昭通避暑休闲,盛夏又因是假期,更有昭通在外苦读的莘莘学子回来和在外定居了,而又记住了乡愁的昭通人回到了这座城市。当他们刚刚踏上这片极为熟悉的热土,就深深地感到昭阳中心城市变得卫生、文明了,便高兴得手舞足蹈,喜不自抑,而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这是我们期盼已久,却没有做到的。自然从内心感慨道:脏乱差挤的昭阳中心城市终于换了人间!正因为如此,市长郭大进总经常爱说一句话:辉煌是干出来的,不是等来的,更不是靠说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颠破不灭的真理。
第三,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文化含量,就大文化而言,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告诉我们,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不断地向自然界获取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若那一天停止了这样的活动,人类也就完结了。而人类向自然界获取物质的这种活动,一开始就是有目的的、社会的、实践的。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他们的社会性,在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条件下,人类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和战胜各种自然灾难的困扰和侵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得到不断地发展。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在获取物质的过程中,必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交流,从而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何推动这两个文明向新的高度发展,其关键是传承。而昭通这块古老的土地,是最先接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浸润和洗礼的地方,文明的血脉从昭通广袤,肥腴的土地上流过,向滇南滇中渗透。于是,这块土地上产生了云南第一块汉碑,这块被海内外称之为天下瑰宝的孟孝琚碑,以其碑文洗炼、隽永、哀婉,字字珠玑,感情内敛、沉郁而真挚,特别书体遒劲而苍远,方峻秀媚,疏散天然,默默地见证着这块土地的辉煌。当滇池地区的青铜文化寿终正寝、慢慢放下帷幕之后,这里的群山之间却炉火正旺,崛起了更加灿烂的青铜文化,无可非议地成了中国的汉洗之乡,从而铸就了辉煌的朱提文化。
昭通人杰地灵,源于其民好学,故群星璀璨。昭阳的中心城市,应该充分地体现出这水木清华、文脉不断、弦歌不辍、人才倍出的历史传承风貌。
依鄙人之见,城市的文化,很大程度渗透和体现在城市的建筑之中。每一条街道,每一处公共设施,每一座楼房,都以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铸就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标志。它充分体现着决策者、建筑者和管理者的品位。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不少人们在这座城市出生、成长、工作和生活,直到寿终正寝,不管任何时候,都受到建筑文化的熏陶。一条颇有文化的街道,一座体现着厚重文化的建筑,诸如西陡街、云兴街和怀远街、文渊街和凤池书院,禹王宫、陕西庙、川庙、黑神庙、龙氏家祠、李家祠堂等。它们的存在,随时随地且在不经意中,启迪着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增长知识,培育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思想感情。一些人因故离开了这座城市,不管到了什么地方,甚至飘洋过海、浪迹天涯,而最让他魂牵梦萦的便是这座城市有文化艺术品位的建筑。建筑记录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历史丰富了这个城市建筑的内涵,人们从种种建筑风格,便可洞见那个时代,读懂那个时代的历史、那个时代的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少年过去了,要让人们从城市建筑中品味到如久窖而芳香四溢的琼浆玉液,而如痴如醉。我们的希望,昭阳中心城市的建筑,就不要再出现让人扼腕叹息、哭笑不得的建筑,更不能让我们的子孙背负让人耻笑的十字架。
既然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所以,文化含量必须体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聚集上,从产业角度上讲,即是第三产业的聚集。一个城市第三产业是否发达,取决社会的再分配能力,即市民的富裕和幸福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民的生活必然提高,市民生活的集约化必然成为另一种趋势,而最能反映这种趋势的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这样的结果,不仅实现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社会分工,而且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的范围和机会,同时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我们现在正生方设法加速城市化程度推进的同时,必须解决一个棘手且带根本性的问题,即离开土地的农民,他们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是否能融入这个城市并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在如何缩小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便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长期且坚韧不拔的努力方能实现的,否则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冲突便不可避免。由于实现了生活的集约化,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工作之余便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样便可以从事个人的兴趣和智力开发,营造高雅的精神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道: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又是一种手手相递的炬火,未必耀眼却温暖人心。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摆脱实用,摆脱功利,走向仪式。这是政府的职能,就是千方百计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用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对物质文化的需求。
第四,城市化的显著特点是人口的增加。在这个问题,我们曾寄托于溪洛渡,向家坝和白鹤滩三个巨型电站的建成和81亿吨储量褐煤的开发利用,把昭阳中心城市建成一个以能源输出,煤化工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人口约50万人。现在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电站建成了,白鹤滩也即将开工,以褐煤开发利用的煤化工亦变得极不现实,原来设想涌入昭通的各类科技、工程人才及其家属和投资一、二、三产业的人员,便留在了规划的蓝图中。以后,又陆陆续续进来了诸如工投、文投等等国有企业,还有名噪一时的国际玩具城。而他们的到来,并未给昭通带来高端科技和前沿产业,主打的还是房地产,喧腾一时后,便偃旗息鼓,叫苦不迭。好在其资本是国家的,否则就哭不出好声气,对此,什么人都可以不负责任。在此浪涛的冲击下,昭通的工业园区也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拔地而起。但十多年过去了,建在火车站附近的工业园区里,容纳和充塞的无外乎就是一些传统的手工业作坊。生产的就是面条、米线、酱、醋和糕点,白天去那里,还能见到一些工人,到了晚上,其情其景,只有在蒲松龄先生的笔下方可看到。脱离昭通实际的高科技工业革命,有的胎死母腹,有的先天不足,后天营养欠差,只能苟延残喘,其命运也只能形将就木,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前车之鉴,后者之师。欲使昭阳中心城市的人口增加,唯有产业和事业,还有卫生、园林、平安、文明的软实力,舍此,除了再次折腾外,别无他法。而支撑昭阳中心城市化进程的产业是什么呢?我的回答十分简单,便是昭鲁一体的绿色园林,避暑胜地的人文景观。昭鲁坝子得天独厚,钟灵毓秀,是四面山环水绕必生气的风水宝地,有历史记载以来,没有出过什么大灾大难的福地。昭鲁这个接近平方公里的坝子,之所以得天独厚,就在于它尽采天地之灵气,故形成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它早晚温差大,昭鲁坝子出产的水果和菜蔬,因为其昼夜、早晚的新陈代谢不一样,从而在同品种的水果和蔬菜中,所形成的果糖、饴糖,加之土壤中的微量无素不同,其品质便有了很大的差别。昭通的蒜苗声名远播,驰名天下,炒肉时,蒜苗和肉不会远远地分离,而是紧紧地粘在一起,水乳交融,使肉香而回甜,很有滋味,让人惬意之余,会觉得吃了昭通的蒜苗,天下无蒜苗矣。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含糖高,炒熟后的蒜苗,不像其他味如嚼木渣那样。洋芋更是如此,它不仅香甜酥软,而且有一种面糊糊的感觉,不像其他地方的洋芋水乍乍、木杵杵的,昭鲁坝子的洋芋让人百吃不厌,无怪乎,它可以当饭吃。今年7月中旬,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约旦、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四川、贵州、云南的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在昭通举行了马铃薯国际论坛。专家、学者认为:昭通的洋芋色彩光亮、个头均匀,应是不可多得的洋芋生产基地。水果就更不一样,昭阳区杨家湾和鲁甸小寨的樱桃,粒大水饱、红彤彤的却不轻飘,妩媚,她沉稳、厚重、典雅而有气质。她鲜嫩得使人发颤,哪怕用手轻轻一摸,就会破裂、吃在嘴里,更是美不可言,蜜甜中带有微微的果酸,其回味却是浓郁的蜂蜜味道。昭通的苹果更是誉满神州,其鲜嫩甜脆、口感极好,你若咬一口果型端庄,色泽浓艳、稳重、硕大的红富士,金黄色的果肉中会有一颗颗的玻璃体,我便称它为苹果中的舍利子。可见在昭鲁坝子这山环水绕、富含太空微波的环境里,水果和蔬菜的品质和其肉质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我敢肯定,其分子量一定和其他同类水果及蔬菜有明显的差别。
(未完待续)
陆优健康预防高血脂的饮食原则早泄能治疗嘛 大岭山治疗早泄